“技術的原點就是讓消費者所接受?!?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豐田技術空間體驗課上,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經(jīng)理董長征用14個字向媒體介紹了豐田技術空間誕生的初衷。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豐田就向外界推出了豐田技術空間體驗活動,6年的時間里,從車身結構、到動力方式、再到科技配置,豐田毫無保留地向外界傳達著自己的聲音和態(tài)度。在8月5日的舉行的技術空間體驗課上,豐田汽車研發(fā)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經(jīng)理松本真一更是親自到場,向媒體介紹起了豐田汽車的另一項引以為傲的動力技術——豐田雙擎E+。
今年的3月9日和3月11日,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E+和廣汽豐田雷凌雙擎E+分別上市,這兩款車是豐田在國內率先可享受新能源政策補貼的PHEV車型。兩輛車均搭載了1.8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和雙電動機和電池組構成的插電混動系統(tǒng),匹配E-CVT無級變速箱;最大功率為100Kw,最大扭矩為142Nm,純電狀態(tài)下續(xù)航里程可達到55KM。
對于這兩款PHEV車型的背景,豐田表示,第一是當下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第二是消費者的期待。
根據(jù)豐田公布的“豐田環(huán)境挑戰(zhàn)2050宣言”,到2050年豐田新車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0年要減少90%。而這當中PHEV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具體規(guī)劃顯示,到2030年豐田的HEV和PHEV車型將超過450萬輛以上。
相比于HEV車型,PHEV更加符合現(xiàn)階段中國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短途出行EV模式,長途出行HEV模式,充電安心,沒電也省油的特點,讓其在電動車與燃油車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在當天的體驗課上,豐田也將PHEV的核心零部件悉數(shù)展出。電池包、E-CVT變速箱、電機等零部件前,技術人員耐心的做著講解?!敖裉齑蠹铱吹降倪@些都是豐田壓箱底的技術”松本真一打趣的表示,除了帶走它們,你們想怎樣都可以。一邊是公司最核心的技術,另一方面則是最開放的態(tài)度,豐田希望通過技術空間讓大家了解豐田當下的所思、所想和所做。
對于卡羅拉雙擎E+和雷凌雙擎E+,豐田表示其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了改良,各方面素質都得以提升,性能超過第二代普銳斯PHEV。在安全性方面,豐田在位于常熟的電池安全實驗樓做了各類實驗。當天公布的視頻顯示,在擠壓試驗中,電池遭受100kNor,擠壓至外形變形30%的條件下依然沒有發(fā)生爆炸或起火。而在火燒試驗的測試中,電池直接焚燒 70秒+間接焚燒60秒(GB/T31467.3試驗條件)電池也未發(fā)生爆炸。
此外,豐田還針對電池做了有關跌落、過充、過放、過熱等等試驗,結果均符合標準。而實際試駕中,除了感受了其可靠的產(chǎn)品品質,我們所駕駛的雷凌雙擎E+在上海33°C高溫下,超過70公里全程開啟空調并滿載4人的工況下取得的4L油耗,也足夠讓人咋舌。
雖然PHEV相比于HEV有著更多的優(yōu)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眼下消費者對于PHEV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仍然不高。但對此松本真一卻并不擔心,在他看來任何事物公眾接受起來都需要時間,“8年前豐田考慮將混合動力在中國生產(chǎn),內部存在爭議,很多人認為在中國找不到核心零部件,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不但找到了,而且現(xiàn)在做得比日本更好。PHEV車型也同樣如此。”
松本真一還表示,未來在中國市場,豐田還將推出不同尺寸的PHEV車型,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董長征說,技術的原點就是讓消費者所接受。而在2011年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說過,回歸原點是讓消費者綻放笑容。由此可見,對于豐田而言將消費者的體驗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從來都是企業(yè)所追求的,而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妥協(xié)購車的趨勢下,豐田的哲學,無疑為自己增添了一個致勝的砝碼。
(責編:林嘉興)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25款騰勢D9重磅上市:全系標配“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全面躍升智駕體驗
- 售價33.98萬元起!25款騰勢D9重磅上市,再立MPV 6大標桿
- 比亞迪“天神之眼”重磅升級!CNOA無圖城市領航功能全國開通
- 美媒:美國押注鈉離子電池,想擺脫對中國依賴
- 長安汽車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億競速低空經(jīng)濟
- 日媒稱本田和日產(chǎn)將開始進行合并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 比亞迪海豹獲評2024-2025日本年度風云車“十大最佳車型”獎 中國品牌首次
- 11月我國汽車產(chǎn)銷同比增長11.1%和11.7%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45.6%
- 一定紅開啟電混越野新時代 最強泛越野坦克500 Hi4-Z預售價37.98萬元
- 蘿卜快跑宣布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牌照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