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虧損十年終上市,硅谷泡沫危機倒計時

十年之前,Uber誕生于時代的分水嶺——智能手機的崛起、應用商店的出現、對按需服務的渴望推動了Uber的爆發(fā)式增長,并創(chuàng)造了消費便利的全新標準,逐步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

十年之后,Uber已從最初的“點擊按鈕搭車”發(fā)展成一家涵蓋出行、外賣、貨運三大主要業(yè)務的龐然大物,并已涉足自動駕駛和城市航空領域。5月10日,Uber終于要迎來IPO時刻。

但在老對頭Lyft上市次日股價暴跌12%,反彈后再度大跌近20%的巨大陰影下,Uber悄然下調公司估值至800-900億美元,與此前高調聲稱的1200億美元市值相差甚遠。

即便近日接連傳出Uber上市的利好消息:Uber IPO認購達三倍、高盛將獲6億美元回報,回報率達12000%……仍無法打消人們心中的顧慮,甚至有人開始擔心Uber上市會引爆硅谷的泡沫破滅。

那么,情況真如人們所擔心的那樣嗎?

自比亞馬遜,是鴻鵠之志還是好高騖遠?

在成立的十年里,Uber靠瘋狂融資燒錢走上了行業(yè)老大哥的位置,卻依然處于虧損之中,甚至在此前提交的IPO文件中承認其盈利途徑尚不明確,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利潤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而Uber首席執(zhí)行官Dara Khosrowshahi依然對Uber抱有強大的信心:“書本之于亞馬遜,相當于汽車之于Uber。”

就像亞馬遜在成長為數字零售巨頭之前一樣,它最初也只是一家線上書店,Uber希望共乘業(yè)務只是其之后更廣闊交通業(yè)務平臺的一個基礎,Uber正在努力成為一款超級應用,并在前期大量燒錢來實現它的目標。

而且,科技公司在成熟過程中出現虧損并非聞所未聞。亞馬遜在1997年5月首次公開發(fā)行后的數年里首次實現盈利。但專家也表示,像Uber這樣體量與規(guī)模如此之大的公司仍然虧損如此之多,實屬罕見,這也是出行平臺一直備受質疑的關鍵點所在。

“對Uber來說,將自己定位成平臺并和亞馬遜聯系起來,是明智的選擇?!?Renaissance Capital負責人Kathleen Smith稱,“如果你沒法談盈利,你最好有一個平臺計劃,因為這是能讓投資者容忍虧損的唯一方法?!盪ber或許是在希望將自己定位為一種“必備品”式的服務,來吸引投資者注資——必不可少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賺錢。

Uber提交的IPO申請報告顯示,個人出行業(yè)務目前仍是Uber營收的主要來源,2018年營收為92億美元,占到當年全部營收113億美元的81.4%。同年,Uber乘客出行52億次,平均每次出行損失58美分,虧損超30億美元。Uber外賣盡管營收規(guī)模尚小,但增速最快,2018年營收為15億美元,同比增長149%。Uber貨運業(yè)務在2018年最后一個季度達到1.25億美元,Uber計劃在2019年將該業(yè)務進一步拓展至歐洲地區(qū)。

招股書中引用了幾個可能妨礙盈利的問題,例如價格戰(zhàn)、司機激勵措施等,該文件指出,潛在的無法“吸引或維持一定數量的驅動因素”將使其平臺“對平臺用戶的吸引力降低”。而持續(xù)不斷的虧損,讓Uber在2016年到2018年的兩年多時間里燒掉了100億美元。

真正致命的因素是該公司的增長正在放緩。Uber在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近10億美元,營收約為30億美元。Uber去年的凈收入增長了42%,為112.7億美元。這比該公司2017年106%的收入增長要慢得多。同樣,2018年第四季度,其月活用戶數量僅增長35%。就在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還在以三位數的速度增長。

假設Uber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保持這種運營速度,它可能會在大約120億美元的收入中損失約40億美元(2018年損失18億美元)。

反觀亞馬遜,近十年來亞馬遜苦心經營,最終取得了云業(yè)務的突破,數據顯示亞馬遜的網絡服務銷售額為每年50億美元,并且每年增長近50%,利潤豐厚。并且,亞馬遜在物流、交付和云計算等眾多領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終打消了華爾街的投資者們的怨懟。

雪上加霜的是,Uber陸續(xù)退出海外市場,2016年將中國的出行業(yè)務售賣給滴滴,2018年將東南亞業(yè)務轉讓給Grab。性丑聞、高管離職潮等事件均對Uber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加上當前在全球出行市場上的頭部玩家,皆處于虧損狀態(tài),而面對如此困境,上市,似乎成了共乘巨頭除融資以外的另一選擇。Lyft上市股價大跳水卻又加劇了外界資本對出行行業(yè)的質疑。

Uber當然不想重蹈覆轍。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亦是如此,下調估值,蒸發(fā)數百億美元在所不惜,資本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估值虛高,虧損巨大,用錢砸出一批獨角獸

由于Uber的增長放緩,以及潛在的虧損增加將給投資者帶來壓力,該公司股價可能會大幅下跌。估值專家Aswath Damodaran估計Uber價值可能在580億至620億美元之間,他曾對Lyft的股價做出精準預測,很有可能Uber在下調了估值后依然存在較大的泡沫。

而盈利模式模糊、虧損巨大的困局不禁讓人回憶起2000年那場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泡沫災難。如今的獨角獸企業(yè)們的營收比當年的泡沫企業(yè)高出幾個數量級,IPO估值也稍顯理智,現在TMT企業(yè)在標普500指數中占32%,而當年已經達到了45%,科技市場看似繁榮,但很可能已經到了泡沫破裂的臨界點。

靠著PPT就能拿到巨額融資的日子已經遠去,燒錢撒幣模式的余波卻仍未散去。千億軟銀愿景基金就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億萬支票不斷開出,那些虧損的創(chuàng)企得以繼續(xù)燒錢、虧損、續(xù)命,直至登陸資本市場。

而一個連年虧損,難以盈利,且增速放緩的公司想要生存下去,管理層不得不選擇繼續(xù)燒錢度日。曾以為如今的獨角獸們想要上市,是已經足夠強大,可以面對資本市場的審視,但現在看來,或許這些科技企業(yè)只是害怕無錢可燒,驟然暴斃,因此才匆匆沖刺IPO。通過IPO大量圈錢,再燒錢。再加上較低的利率水平,推動資本市場反彈,這場狂歡派對還會繼續(xù)一小段時間。

但我們無從知曉,這些企業(yè)的現金流還能支撐多久,一旦無錢可燒,這些企業(yè)又該何去何從?大幅調整商業(yè)模式,改變成本結構嗎?最終受害的依然是投資者。和傳統(tǒng)科技企業(yè)相比,這些必須要大量燒錢才能存活的科技企業(yè),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10億估值不是避風港,企業(yè)如何經歷市場拷問?

10億美元的估值似乎不再是一個安全指標,反而代表著普遍高估的巨大危險。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研究表明,獨角獸公司的價值大多都被高估50%。這項研究由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Will Gornall和斯坦福大學的Ilya Strebulaev進行,研究了135個獨角獸企業(yè)。在這135個企業(yè)中,研究人員估計,將近一半或65家企業(yè)的估值應該低于10億美元。此外,數據顯示,2017年上市的公司中,有76%的公司在首次上市前一年的每股收益都是無利可圖的。這是自2000年互聯網繁榮達到頂峰以來的最大數字,當時81%的新上市公司無利可圖。

對于近日剛剛公開宣布計劃IPO的WeWork來說,風險就更大了,WeWork去年營收為18億美元,但虧損19億美元。

硅谷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指出,要想證明這不是泡沫,Uber、Lyft等科技企業(yè)就必須說服投資人相信:只要它們決定盈利,并且停止市場擴張,就可以快速止損。過去10年,它們和它們的風險投資人一直都是這一論調。唯一的問題是:這一假說并無任何數據支撐,事實上市場規(guī)模和盈利能力并無任何關聯,很多行業(yè)會一直處在市場爭奪之中,始終利潤微薄。

再來看看美股IPO市場,雖然在2018年表現穩(wěn)健,但從四季度開始明顯放緩,這個跡象延續(xù)到了2019年年初。期間,美國政府在去年12月22日至今年1月25日陷入“部分關門”狀態(tài),導致整個IPO市場陷入癱瘓。

據FactSet數據統(tǒng)計,今年一季度僅34家公司IPO,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58家下降41%,比2018年一季度下降40%。就數量而言,一季度是自2017年第一季度以來表現最差的;就募集資金而言,一季度IPO累計募資74億美元,比上一季度下降34%,比去年同期下降61%,是自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差的季度。其中,募資超過5億美元的僅Lyft和Levi Strauss兩家公司,也是自2016年第一季度以來達到這一門檻的最低數字。一季度IPO平均募集資金僅2.18億美元,不包括Lyft的話平均募資僅1.54億美元。

另外,2018年總共有44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如拼多多、愛奇藝、蔚來汽車、流利說、優(yōu)信二手車、嗶哩嗶哩、騰訊音樂等,是2010年以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最多的一年。同時,受大盤震蕩,2018年上市的公司中有三分之二都以下跌收場,平均跌幅達13%。不過,到目前為止2019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yè)數量急速下降(第一季度僅為4個),IPO規(guī)模也比去年小得多。

近年來,獨角獸們上市之后的日子并不好過,Snap自2017年以每股17美元的價格上市,其股價在首日交易中大漲44%,如今股價不到11美元;Dropbox上市首日漲幅為36%,然而,隨坐擁5億用戶,其付費用戶僅20萬,不由得讓投資者猶豫再三;凈菜電商BlueApron,在2017年6月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上市,上市第二天即破發(fā);還有Fitbit,該公司在2015年的股價是45美元,目前它的股價只有5美元多一點。

不僅僅是獨角獸公司被嚴重高估了。拿到近億美元的美妝電商Birchbox的估值約為5億美元,而淪落到最后,唯一愿意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它的是它的前投資者。

不用說沒盈利的企業(yè),就算是盈利的企業(yè)不一定經地起拷問。Zoom通過其視頻會議系統(tǒng)實現了3.305億美元的營收。但是,這是項非常基礎的業(yè)務,通過高度充分的競爭后,更像是一種標準化的商品。而整體視頻會議的市場規(guī)模也只相當于Twitter市值的三分之二。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10億美元的初創(chuàng)公司獨角獸公司的瘋狂時代正在顯著放緩。隨著2018年市場的重新波動,獨角獸公司的股價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美聯儲超低利率時代的終結,也將拖累這些估值過高的股票。隨著利率在2018年持續(xù)上升,這將加速獨角獸的衰退。一些金融模型預測,高達80%的獨角獸公司將在兩年內倒閉。

或許正因為擔憂科技企業(yè)存在“泡沫”,投資者已經開始畏手畏腳,Lyft的股價比IPO時的發(fā)行價已經下降了13%,Uber曾經希望以1200億美元登陸資本市場……

硅谷投資人王川分析稱,若Uber上市后也同Lyft一樣慘遭股價下跌,那么每股33沒有,500億美元的市值是底線,低于這個數,軟銀將面臨虧損,并且2015年之后即使每年收了8%的股息的優(yōu)先股投資者也要面臨虧損。等到2019年11月Uber股票解禁那天,必然有一大票人等著套現,屆時股價可能迅速跌破33美元。到時候各大VC該如何向LP交代?

若真如此,諸多投資者必然會更加謹慎地進行投資,全球風險投資或將嚴重萎縮,行業(yè)巨頭很快會受到波及,股價下跌,新一輪的裁員潮將出現……

這樣的局面恐怕算不上“科技繁榮”了吧,更有甚者,我們如今所處的科技泡沫會比2000年的那一場更加龐大。一旦破滅,原先不合商業(yè)邏輯的行為會被迫中止,而新的事物又將破而后立。

不論如何,Uber的上市都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十大IPO事件之一,同時也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后,資本市場規(guī)模最大的IPO?;蛟S在資本的支持下,Uber能夠堅持到找到明確盈利模式的那天。(來源:獵云網)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5-10
Uber虧損十年終上市,硅谷泡沫危機倒計時
我們如今所處的科技泡沫或許會比2000年的那一場更加龐大。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