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數字防疫“通行證”與數字社會“新身份”

原標題:健康碼:數字防疫“通行證”與數字社會“新身份”

疫情兇猛,而工作生活還要繼續(xù)。

隨著我國疫情發(fā)展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成為全國人民都在操心的頭等大事。但現在只要外出,我們除了面臨之前安保人員的“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去哪里”的靈魂三問之外,如今還要接受第四重拷問“你是否安全”。

就從我自己的身邊案例來說。我所在的三線小城先是在春節(jié)后一再推遲開工時間,而所在小區(qū)在春節(jié)后推出了“一個家庭兩天可出門一次采購”的出入證明,業(yè)主和租客的證明還區(qū)分了不同的顏色,出門也要核對身份信息。而一直到2月下旬,本市再無新增病例后,部分企業(yè)開始復工復產,小區(qū)居民又開始要去單位開出復工證明,再回來社區(qū)辦理工作出入證明。

最近一個月內,可以看到盡職盡責的社區(qū)工作人員,在門口核對著每個人手里各種顏色的出入證。幾只共用的圓珠筆,只能顯示二十幾度的測溫槍,字跡潦草的登記簿,幾把酒精噴壺,成為這場防疫戰(zhàn)爭中普通社區(qū)僅有的武器。

作為非常時期的防控措施,這些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社區(qū)居民的外出頻次,可以防止外來人員的進入。但隨著疫情的緩解,更多復雜的出行場景正在出現,比如,從沒有疫情發(fā)生地返回的小區(qū)居民是否還要隔離14天?本小區(qū)居民要去外地短暫出差,是否還能回到小區(qū)?外面人員是否能安全進入小區(qū)?凡此種種,讓這些線下的核查要么毫無用處,要么影響眾人的生活。

在線生成的疫情防控的“健康碼”,就成為線下疫情防控的有效補充,也成為滿足人們多場景出行和防疫需要的“數字健康身份證”,幫助人們應對“第四重問題”的拷問。

然而現實場景還是更復雜一些的。我的一位親戚春節(jié)待在老家,近日想回到小區(qū)。本省的健康碼剛一推出,他就第一時間做了申請。但是詢問了社區(qū)負責人,還是需要他在當地的村委會和衛(wèi)生院出具一份本人身體健康、無外出的證明,才能順利回到小區(qū)。

新生事物總是要經歷一個曲折的被認知和普及的過程。大數據背書下的健康碼,首先要和傳統(tǒng)防疫手段長期并存一段時間,同時其功能和體驗也會不斷迭代和完善。以目前全球疫情蔓延的趨勢來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將會更加嚴峻和復雜。全國開始推行的健康碼能否成為常態(tài)化的疫情防控機制,如何真正確保健康碼信息的安全、真實和有效,依然是接下來這項“數字健康身份證”需要面臨的問題。

疫情催生出的健康碼,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春節(jié)過后,為響應深圳和杭州市政府關于企業(yè)復工、人員返城等疫情防控需求,騰訊和阿里幾乎同時在兩地推出了個人疫情信息登記的“健康碼”。

騰訊健康碼繼深圳大力推行之后,又迅速在北京、廣東、四川、云南、天津、貴州等近20個省份陸續(xù)上線,覆蓋廣州、武漢、福州等300多個市縣,并陸續(xù)實現多地“碼”的互信互通互認。阿里的健康碼首先在杭州的余杭區(qū)試運營,2月11日在杭州全市推行,實施市民和返杭人員的“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tài)管理。到2月底,全國可在支付寶申領健康碼的城市已超過200城,其中浙江、四川、海南、重慶、上海、云南、山西、湖北等省市實現全覆蓋。

2月29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碼”,公眾可以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中“防疫信息碼”入口,或者部分省市的公眾也可以通過微信城市服務中“防疫健康碼”入口進行健康碼的申領。

健康碼的推出解決了哪些抗疫難題?

1、代替紙質通行證,成為證明居民身份和健康狀況的電子化路條。手機填報代替了手動填寫紙質記錄單,避免了登記點的交叉感染;

2、線上防控數據收集,方便疫情信息申報和匯總,避免基層的紙質表格填報錄入和層層匯總上報,節(jié)省大量疫情管理工作;

3、健康碼數據的互通互認,方便居民跨區(qū)域出行和城市防控人員的核查,極大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和防疫檢測的效率;

4、數據實時更新,如出現新發(fā)疫情感染情況,可以使防控部門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

健康碼是如何工作的?

作為最早推行健康碼的杭州,杭州本地居民和返杭人員,需要在支付寶領取健康碼,如實填寫個人信息,包含姓名、戶籍地、出發(fā)地、身體健康狀況等,系統(tǒng)會根據我們的位置信息獲取周邊的疫情嚴重程度,然后綜合個人信息給我們的健康狀況進行判定,無風險的情況二維碼顯示綠色,有風險為黃色,嚴重風險呈紅色。

通過微信小程序開通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的防疫監(jiān)控信息碼,用戶也需要通過實名認證進行領取。第一次領取需要用戶輸入真實的健康信息,確認位置以及聯(lián)系電話,即可實現健康信息登記。同時,還可以通過信通院和運營商提供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驗證居民在14天內達到和途徑的城市。

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看到健康碼的運行邏輯和背后的技術支持。

一、基于國民級應用搭建防疫健康信息碼,可以實現統(tǒng)一身份認證系統(tǒng)、統(tǒng)一電子證照系統(tǒng)的接入,保證一人一碼的真實有效;

二、通過實名認證后接入衛(wèi)生、民航、鐵路、通信運營商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核實本人填寫的防疫健康信息是否屬實;

三、通過認證后的個人的每日健康信息填報以及出行各檢查地點的驗證掃碼,來實現出行記錄和位置的數據匯總。

理論上,通過居民的如實匯報和技術分析基本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風險,也可以分析是否與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以做出更好的預防隔離提醒。

但在這個過程中,健康碼由于應用范圍廣、注冊人數以億計、多省市同步搭建自己城市的健康碼平臺,因此也出現了種種的技術問題。

一人多碼、信息失真?健康碼“闖關”大數據洪峰

健康碼從需求提出到產品上線,幾乎是在一周時間內完成,盡管產品邏輯并不復雜,但這一產品一經面世,就要在短時間內要成為一款數億人每天使用的日常功能,要接受來自各個地區(qū)不同防疫要求、各類不同出行場景的實際考驗。

截至3月中旬,騰訊防疫健康碼累計亮碼16億人次,覆蓋20省300市,阿里云支持的健康碼也已落地24省、逾200個城市。隨著健康碼一個月內在全國范圍快速推行,其中的一些現實場景問題也在快速出現。

首先是健康碼的區(qū)域互通互認問題。

據報道,一位身處武漢的市民先后按照社區(qū)的要求申請了省內、市內、全國以及社區(qū)的健康碼和通行證,由于她本人準備回廣州上班,還提前申請了廣東省的“粵康碼”和廣州市的“穗康碼”,每天要在不同的軟件上分別打卡。多平臺、多應用打卡浪費時間、漏打卡耽誤出行的問題成為這些市民每天要煩心的事情。

多地出行和跨省市的工作已經是今天數以億計的流動人口的現實需求了。然而防疫初期,基于地區(qū)自身防疫和人口管控的原因,幾乎每座城市、每個省都在分別建設自己的健康碼系統(tǒng)。但隨著跨省務工和出行的增加,城市之間、區(qū)域之間以及省際之間的健康碼數據的互通互認已經迫在眉睫。

目前,經過政府和數據平臺的努力,部分省份省內數據共享已經實現。浙江、廣東與四川、湖南、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建立起了健康監(jiān)測互認機制。2月29日,隨著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的推出,各地區(qū)正逐步實現健康信息碼互信互認。

其次是健康碼信息準確判斷問題。

由于健康碼的顏色代表著個人的疫情感染的風險等級,一旦出現“黃”、“紅”的情況,意味著該居民處在中高度感染風險當中,需要立即實施7-14天的隔離措施。那么如何能更準確地做出風險預警,既能及時發(fā)現高危感染人員,又能避免“誤傷”正常人員,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后臺大數據的評判作用了。

目前,判斷一個人員在過去14天內是否到過重點疫情地區(qū)和國家,主要根據運營商提供的通信大數據,支持全國16億手機用戶的行程查詢服務。但通過運營商的位置驗證主要是通過手機所使用的網絡接口歸屬地進行判斷,所以也會出現個別用戶因為身處湖南湖北交界,接收到疫區(qū)基站的位置信號,而被判定為高?!凹t碼”的結果。另外,因為規(guī)則不明,判定標準不統(tǒng)一,也會造成很多人對健康碼“變紅”產生各種疑問。

因此,除了技術上提高位置數據的精準性,政府和平臺也要及時出臺健康碼統(tǒng)一的管理細則和配套制度,做好高風險隔離判定的解釋和申訴服務工作。

此外,由于健康碼的日常信息依賴于個人的真實填報,而從近期部分疫情感染案例來看,越是有高度疑似感染癥狀的人,因為心存僥幸或者擔心被隔離對待,越會故意瞞報和謊報。針對這類個人主觀不愿意真實披露自己的信息的情況,健康碼要根據逐步轉變?yōu)楦鶕ɑ疖?、航班信息、運營商方面全網數據綜合客觀評判,以及通過個人出行時候在社區(qū)、辦公點、公共場合、交通樞紐點的亮碼驗證進行數據跟蹤,真正做到大數據溯源,解決陌生人接觸史這類信息不對等情況。

當然,隨著健康碼大數據的完善,數據安全和公民數據隱私保護,也成為考驗政府的數據監(jiān)管和平臺的技術保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后疫情時代,健康碼的長尾價值

疫情帶來緊迫要求和我國數字化技術的成熟,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惠及十數億人口的國民級應用。除了解決當前疫情防控最難以應對的大規(guī)模人員流動和感染溯源問題,健康碼的推出還將是一次最低成本完成扁平化社會治理組織平臺的創(chuàng)舉。

由國民級應用平臺搭建、民眾主動申報、大數據驗證分析,數據實時更新的用戶健康管理系統(tǒng),健康碼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由科層制組織的政府機構可能要長達數月才能完成一次性信息采集的傳統(tǒng)社會治理模式。

全國居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出現,是繼“資金流”、“物流”、“人口流動”、“商業(yè)流”等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流”之外,建立起的更具數據價值的“健康信息流”,直接催生出我國數字社會的更細化的維度。

可以預見,由于從一開始,“健康碼”平臺是由居民主動申報,且簡單易操作,只要基于合理的政策引導和可靠的技術保障,健康碼就可以成為常態(tài)化的居民健康申報系統(tǒng)。

比如,健康碼數據未來在獲得居民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和居民的醫(yī)療保險以及醫(yī)療就診系統(tǒng)打通,根據居民申報的體檢情況、醫(yī)療就診情況等情況,有針對性形成個人的醫(yī)療保障方案,也可以根據個人在健康衛(wèi)生上的不同投入,給予相應的醫(yī)療保險的減免和獎勵。比如,對于經常性體檢、鍛煉的人群給予一定的保險優(yōu)惠獎勵。

對于不能使用這一健康碼數字平臺的老人和兒童,家庭成員可以幫忙協(xié)助建立健康碼賬號,疫情期間出行可以攜帶實體健康碼進行相關的健康驗證。對于獨居老人等特殊情況,社區(qū)以及當地政府部門應該有專人協(xié)助這些人完成健康碼的建檔,定期進行數據更新,從而避免像日本等老齡化國家出現的獨居老人死亡數月無人發(fā)現的極端情況。

目前,我國推行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是在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中心,推動一個全面的數字化社會的出現。而健康碼這一應用正是這一基礎設施的先行探索的樣本。以此為出發(fā)點,我們可以催生出更加健全和完善的社會治理與全民健康管理的數字化產業(yè)鏈條。

這一愿景的實現,肯定還需要數年的時間。對于政府而言,一項迫切的要求,就是打破數據分割,一方面實現全國數據在各地政府之間,實現跨部門、跨地域的共享,另一方面實現以政府數據為統(tǒng)一出口,充分利用通信、交通、醫(yī)療、保險等全產業(yè)鏈的數據共享,充分發(fā)掘居民大數據的多維度價值。對于平臺而言,疫情期間的非常狀況,人們可以幾乎無阻礙地公開自己的健康數據。未來如何讓人們愿意共享自己的健康數據,商業(yè)平臺要付出巨大努力,需要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予以高度的保證和合規(guī)使用,以及在對用戶的真實信息填報和授權上,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和服務保障,真正打消人們的安全顧慮,提高人們貢獻數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為疫情期間的“通行證”,健康碼正在發(fā)揮著促進企業(yè)復工復產、人員有序安全流動的保障之責。而作為未來全民共享的“數字健康身份證”,健康碼還要持續(xù)地迭代進化。而最終,這一健康數字平臺究竟是最終花落一家,還是兩家各自發(fā)展,也需要接受時間的考驗。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3-17
健康碼:數字防疫“通行證”與數字社會“新身份”
春節(jié)過后,為響應深圳和杭州市政府關于企業(yè)復工、人員返城等疫情防控需求,騰訊和阿里幾乎同時在兩地推出了個人疫情信息登記的“健康碼”。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