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恰達耶夫,致鴻蒙

原標題:致恰達耶夫,致鴻蒙

恰達耶夫是19世紀著名的俄羅斯哲學家,被稱為沙皇俄國時代的第一批覺醒者,作家赫爾岑曾稱頌他的《哲學書簡》是“長夜中的第一聲槍響”。

1918年,年僅19歲的普希金在與恰達耶夫進行了一次徹夜長談后,寫下了著名的《致恰達耶夫》。詩里普希金傳達了一種熱情洋溢卻又安然堅定的情緒,他勸慰恰達耶夫忍耐“命中注定的桎梏”,一個神圣而自由的時代會注定到來;請在長夜中堅守,正確的事情終究會發(fā)生。

這首詩后來廣為流傳,成為20世紀初俄羅斯乃至現代世界覺醒時的一聲“號角”。普希金也終于成為了“俄羅斯的太陽”。

當手機接到HarmonyOS推送包的時候,我腦海中不知道為什么閃過了這首詩。母庸諱言,可說極速上線的鴻蒙,是重壓與桎梏下的行動。但經過了兩年的跟蹤報道,看著鴻蒙如何將一個個特性從EMUI的創(chuàng)新中抽取出來,建立自己的體系;感受著分布式技術的全新理念如何一點點被用戶感知和消化,我相信此時自己可以說,鴻蒙是一些注定且正確的東西。

當然了,我也經歷和見證了不少關于鴻蒙的爭議。有些爭議來的太早了,有點像孩子還沒出生,街坊鄰居就開始討論他失敗的一生;也發(fā)現反對一件事,真的比建立一件事容易太多。

6月2日,華為發(fā)布多款搭載HarmonyOS 2的新產品,包括HUAWEI Mate 40系列新版本、Mate X2新版本、HUAWEI WATCH 3系列、HUAWEI MatePad Pro等手機、智能手表、平板產品。

在HarmonyOS 2正式發(fā)布的節(jié)點上,我想有些話也終于可以好好聊聊了。關于鴻蒙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意味著華為怎樣的戰(zhàn)略和選擇,它給整個消費電子產業(yè)能帶來什么。我們也許可以把鴻蒙的技術與體驗稍微推后,先來聊一些所謂“戰(zhàn)略”與“邏輯”層面的東西。面對鴻蒙,我們需要的不是急不可耐的謳歌,或者撲面而來的羞辱,而是一首《致恰達耶夫》。讓我們安靜等待,耐心嘗試,讓正確的事情注定發(fā)生。

既然說到詩,那我們就還是從詩開始聊。發(fā)布會上,余承東引用了英國神圣派詩歌代表人物約翰·多恩的十四行詩代表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約翰·多恩在詩里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部分。

而余承東認為:“今天我們處在一個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時代,我們同時也是處在一個互聯網、社交網絡高度發(fā)達的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通過我們的互聯網、智能終端、社交網絡連接起來。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p>

可以說被全球關注、期盼、思慮了良久的鴻蒙終于迎來了手機推送,華為有必要也有責任對鴻蒙多說一些什么。那么這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余承東,或者說華為,究竟想用鴻蒙這樣一件作品,一個信號,一場行動來表達什么?

“但我們胸中還燃燒著一個心愿,

在命定的桎梏重壓下輾轉不安,

我們正忍受著期待的煎熬,

翹望著那神圣而自由的時代,

像年輕的戀人,

等待那確定約會的到來。“

——《致恰達耶夫》普希金

鴻蒙來了,所以呢?

設備不是孤島,所以鴻蒙是個確定的約會

1985年11月,微軟發(fā)布了第一版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當時的Windows甚至還不是一個系統(tǒng),而是一款基于DOS的應用,一個界面管理器。當時,似乎沒有人看好這個“不知所謂”的東西,Windows 2.0還因為很多圖形界面非常像MacOS而被蘋果起訴。

但就是這個東西,最終成為了信息革命的根莖和底座。為什么呢?Windows作為操作系統(tǒng)的成功當然有無數討論,但比較確定的一項,是它一方面解決了消費者操作的“人性化”問題;一方面兼顧了PC設備面世的“硬件需求”。

大繁歸簡,操作系統(tǒng)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人和設備之間的“那一層”。人和設備不能互為孤島,所以才要有操作系統(tǒng)。Windows再不被看好,但他解決了問題,于是就有生命力。

那么鴻蒙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首先我們要知道,鴻蒙并不是美國封鎖下的替代品。被禁用的是GMS,而安卓作為開源軟件沒有禁用一說。那么華為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力氣推動鴻蒙?核心在于一個確定性的機會:多設備同時存在。

今天,我們身邊五米范圍內都一定會出現超過兩個終端設備。PC、平板、手機、智能手表、TWS耳機,甚至門鈴、加濕器、臺燈中都有網絡模塊。大量設備分別存儲了我們的數據,攜帶著我們安裝的應用,部署著我們的需要的能力。但問題是,這些設備誰之間的打通方式、協(xié)作模式,甚至是否能協(xié)作都不確定。明明是都屬于我們自己的數據和應用,卻要用戶想盡辦法在不同設備間折騰。這個場景跟30多年前,明明是自己買的PC,用戶卻不會用何其相似?

通過軟件全棧解耦、短程傳輸技術、分布式存儲和計算技術的改造,鴻蒙首次實現了不同設備之間,包括低內存、低算力設備的應用協(xié)同與數據無縫流轉。具體這些體驗究竟是不是價值充足,我們可以容后再說。但可以先確定兩點:首先多設備趨勢是完全不可逆的,我們不可能把耳機融到手機里,大屏集成到小屏里,那么一定要有操作系統(tǒng)解決這個交互問題;其次,無論是安卓還是IOS,都無法從操作系統(tǒng)端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天然就是放在手機軀殼里的,沒有從頂層設計過能力解耦、設備協(xié)同的可能性。

基于“設備不是孤島,而且也不應該是孤島”的理由,鴻蒙其實是一個確定性的機會。早不做,晚不做,早晚要有人做。

必須承認的是,美國施壓一定加速了鴻蒙沖上一線。但如果是一場注定的約會,那加速未嘗是壞事。

華為不是孤島,所以痛也要擁抱

兩年以來,美國的施壓封鎖給華為,尤其是消費者業(yè)務帶來了多大的影響,想必大家有目共睹。那么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辦?問題如何解決?

我記得看過一位UP主,講述自己的孩子在海外學校受到了種族歧視。但他的回應方式與很多人不同,比起告訴老師、強硬回應,他更傾向去跟這種種族歧視孩子的家長溝通,送他們禮物,給他們講中國,講世界,讓他們了解和認同自己的價值觀。他也討厭這些人,但強硬指責有什么用呢?問題就能解決嗎?

回到鴻蒙。請大家注意華為已于2020年、2021年分兩次把該智能終端操作系統(tǒng)的核心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形成 OpenHarmony 開源項目。換言之,華為在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之后,選擇的回應方式是給這個世界更多禮物,讓更多人可以用華為的技術解決問題。

可能很多網友和媒體并不認同這種方式,美國打壓華為事件后,第一時間看到了各種議論,基礎思想是以牙還牙,以封鎖對封鎖。當然,這里蘊含著樸素的正義感,但卻缺乏可行性和合理性。

我們要回到問題的最初,華為為什么受到打壓?是因為華為被討厭嗎?恰恰相反,是因為華為被喜歡,被信賴,而被信賴的原因在于華為能給各國消費者帶來價值,與各國市場休戚與共。這些能力是華為成長的源頭,也是被打壓的邏輯起點。如果拋棄了這些,變成一座孤島,那華為將一無所有。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然也包括華為。那么被強行孤立的華為,反而要更廣泛擁抱世界,給世界帶來更多價值,反哺全球產業(yè)鏈、開發(fā)者與珍貴的用戶。以痛吻我,報之以歌,并不是一種圣母情節(jié),而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

余承東說,“華為將通過鴻蒙,幫助硬件廠家進行智能化產業(yè)升級,幫助應用廠商獲得除手機之外其他智能硬件的更多流量入口,助力整個產業(yè)智能化升級與數字化轉型”。這是鴻蒙要表達出的第二重含義,對于世界,對伙伴,多用戶來說,華為的選擇是痛也要擁抱。

就像鴻蒙讓智能設備使用統(tǒng)一語言一樣,“擁抱”是一種世界的統(tǒng)一語言。

誰都不是孤島,所以世界該有選擇

可能還要多說一層“孤島”的含義。人性中本來就有幽暗的成分,比如在洪水沖到鄰居家時,我們會天然地認為自家是一座孤島。然而理性與邏輯會告訴我們,這不大可能。

去年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槍響之后沒有人是贏家”。這句話其實非常適合今天的全球科技產業(yè)鏈。華為受到打壓后,我們可以看到種種值得玩味的眾生相。但理智和邏輯這時會告訴我們:槍響之后大部分人都不是狩獵者,而是下一聲槍響時的獵物。

“誰都不是孤島”,科技產業(yè)鏈是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全球化”藝術品。這個產業(yè)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牽一發(fā)動全身,讓大家成為了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這次鏈條中始終有來自市場和技術的優(yōu)勝劣汰,但其有序可循。而如果一旦開啟逆全球化的非合理手段,那么鏈條的邏輯會崩壞,下一步究竟淘汰誰將無從預知。

這時候,如果企業(yè)能夠認同,自己不可能是洪水沖過鄰居家后剩下的“孤島”,那么可能要考慮一下,如何增加產業(yè)韌性,是不是需要更多選擇?尤其在中國智能終端產業(yè)已經一馬當先的今天,在操作系統(tǒng)上大家都沒有任何選擇的今天——更多選擇,意味著更強大的生存能力與戰(zhàn)略話語權。

鴻蒙,就是這樣一個“更多的選擇”。

在全球科技產業(yè)的命運共同體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司、個人可以自全。而當風雨的跡象已經清晰時,明智者需要考慮避風港的重要性,要考慮多線布局的新方案。

所以說,鴻蒙并不是一個新生的資源爭奪者,一個必須被冷嘲熱諷的對象。即使對于智能終端產業(yè)本身來說,鴻蒙也是能帶來價值的東西,是對產業(yè)的驅動,是戰(zhàn)略選擇度上的一個新機會。

華為想讓鴻蒙具有活力,就不可能把它敝帚自珍;美國想讓中國科技失速,而不是跟華為有仇。我們或許可以從這個邏輯出發(fā),多思考一下究竟誰是放槍的人,誰提供安全屏障。

經過這兩年的等待,我們對鴻蒙的審視經常會出現一些偏航。這當然非常正常,但確實有必要糾正一下。比如說,很多人會覺得鴻蒙是秘密武器,一旦出手天崩地裂;也有人覺得鴻蒙就是替代品,并且站在狹隘的技術知識上,投來的都是冷嘲熱諷,陰陽怪氣。

這都沒必要,鴻蒙沒有那么多秘密。它只是一種必然發(fā)生,且將逐漸成長的技術必然。

其實我們或許可以重溫一下普希金的態(tài)度,《致恰達耶夫》所表達的態(tài)度:我們在長夜中煎熬,且將繼續(xù)忍耐;但我們會讓正確的事發(fā)生,迎來一個神圣而自由的時代。

種種逆全球化的封鎖打壓,是科技史上經常出現的長夜;而萬物互聯,是一個聽上去依舊遙遠,但我們知道會注定發(fā)生的自由時代;鴻蒙,是那件應該去做的,正確的事情,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

還是在《致恰達耶夫》中結尾吧:

請你相信吧:那顆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將升起

人們將記住我們的姓名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6-02
致恰達耶夫,致鴻蒙
但經過了兩年的跟蹤報道,看著鴻蒙如何將一個個特性從EMUI的創(chuàng)新中抽取出來,建立自己的體系;感受著分布式技術的全新理念如何一點點被用戶感知和消化,我相信此時自己可以說,鴻蒙是一些注定且正確的東西。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