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消失的千古之謎,為何由一段小小的古DNA揭開?

原標題:契丹人消失的千古之謎,為何由一段小小的古DNA揭開?

提到契丹人,我們總會想到那位義薄云天的南院大王蕭峰。

真實的歷史卻是這樣:公元1112年,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已有十余載。這期間,天祚帝不理國政、生活荒淫奢侈,致使朝綱荒廢、人心渙散。

這年開春,天祚帝又來到春州游玩,召集附近女真部門酋長來朝,沒想他的一個決定,招來亡國殺身之禍。宴席期間,喝得酩酊爛醉的天祚帝竟然令女真酋長們?yōu)樗?,這徹底激怒了完顏阿骨打。拂袖而去的完顏阿骨打從此不再奉招,并積蓄力量,準備反遼。

轉眼到1114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此時,天祚帝還沉溺在紙醉金迷之中,完全沒有意識到危機即將到來。隨后幾年里,遼軍節(jié)節(jié)敗退,上京等地相繼淪陷,遼國內部叛亂又不斷,形勢岌岌可危。

到1124年,天祚帝已失去遼國大部分土地,他自己先逃到漠北,妻兒家屬大多被殺或被俘,之后又不聽耶律大石等人的勸阻,執(zhí)意出兵試圖收復失地,結果兵敗被俘,隨后又被亂馬踩成肉泥,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場,嗚呼哀哉!

隨著遼國壽終正寢,除了耶律大石率領殘部西進新疆地區(qū)建立西遼之外,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區(qū)的契丹人淪為金朝奴隸,受盡壓迫,他們或隱于山林、或改姓埋名,就此神秘消失,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一筆的契丹文化遺憾終結……

契丹人都去哪里呢?誰是契丹人的后裔?這已成一個千古之謎。

千百年以來,關于契丹人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南院大王蕭峰的文學作品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多年以來,歷史學家們在浩瀚的史書中試圖尋找答案,卻始終一無所獲。例如,云南施甸縣傳來發(fā)現(xiàn)消失近千年之久的古契丹文字,當?shù)卮迕褡苑Q為契丹后裔,但契丹族一直生活在北方,為何會出現(xiàn)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地區(qū)?

轉機出現(xiàn)在本世紀初,在一次考古活動中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契丹干尸,科學家利用分子考古學技術,提取古尸的DNA,通過與現(xiàn)代DNA進行對比,得出結論:云南施甸地區(qū)的阿、莽、蔣三姓就是契丹族后裔,千古之謎得以解開。

一段小小的古DNA為何會如此神奇,它背后蘊含了什么神奇密碼?近年來,分子考古學等交叉學科迅速崛起,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AI等數(shù)字化技術,不僅幫助考古學家們解決了各種“疑難雜癥”,也為考古領域注入了數(shù)字化新力量,徹底改變考古范式,而古DNA正是分子考古學的核心。

古DNA研究:為什么如此火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燦爛輝煌、氣度恢弘,之所以有別于其他文明,很重要的一大原因是我們的文字結構一致、沒有改變,通過文字將歷史長河中那些鮮活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并傳承有序。

但我們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謎:中國人從哪里來?中國人類如何遷徙與進化的?古代絲綢之路到底從什么時期出現(xiàn)?古代北方地區(qū)草原游牧民族之間有哪些相互關系?古代小麥通過何種傳播途徑進入到中國……

這些疑問既是每個中國人生而有之的文化自覺,也是值得不懈探索的終極文明命題。過去,專家們在浩瀚書海的字里行間中尋找答案;現(xiàn)在,專家們則是通過分子考古學,在海量DNA數(shù)據中見微知著、由表及里探索文明的奧秘。

所謂古DNA研究是指從古代人類和動物遺骸以及古生物化石中提取的DNA,把古代DNA數(shù)據同現(xiàn)代基因庫中的數(shù)據資料相結合,進行比對、分析,進而解決人類的起源與遷徙、民族融合等重大考古學問題。

例如在去年,吉林大學考古DNA科研團隊首次對中國北方黃河流域、西遼河流域及黑龍江流域近6000年時間跨度下連續(xù)的古代人群進行全基因組高精度測定和分析,相關研究結果極富價值,為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證據。

近年來,在房山周口店山洞、三星堆發(fā)掘現(xiàn)場、西伯利亞亞納河秀牛角遺址、福建奇和洞等考古活動中,都有著古DNA研究的“身影”,古DNA研究正在成為當今考古領域的一個標配。

但古DNA研究雖美,卻也著實面臨不少現(xiàn)實困難。

古DNA研究:沒有那么簡單

古DNA研究是當前考古研究中的前沿領域和熱點方向。

但古DNA研究比現(xiàn)代DNA研究要難得多。這主要受自然環(huán)境各種因素的影響,DNA自溶、水解、斷裂的情況普遍存在,使得古DNA很難完整保存下來,即使保存情況較好,也可能會發(fā)生其他微生物進駐并破壞DNA的情況。

另外,古DNA的提取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在提取環(huán)節(jié)很容易被現(xiàn)代人的DNA所污染。在古DNA最開始探索的階段,時有因為污染的原因,造成古DNA提取失敗。之后,人們意識到這個問題,超凈室封閉環(huán)境、防護服、實驗室細微操作成為提取的標配,盡量避免現(xiàn)代DNA污染,提升提取的成功率。

提取DNA之后,還需要比對(Mapping)至所研究物種的參考基因組(References),以及利用群體遺傳學分析工具、系統(tǒng)發(fā)育軟件等對序列信息進行分析,并與現(xiàn)代或者其他古代人群、動物等遺傳信息進行比對,從而追溯個體或群體的來源、遷移以及融合過程等。

無論是比對(Mapping)、群體遺傳學分析、還是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這些研究數(shù)據的處理都對算力提出高要求。尤其是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平臺的開發(fā)應用對小片段古DNA分子捕獲能力增強后,科研人員所能獲得的DNA序列大幅提升,帶來了巨大的DNA數(shù)據處理算力需求。

歸納下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古DNA研究遠比現(xiàn)代DNA更加復雜。尤其是隨著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普及之后,古DNA大規(guī)模測序和獲得有效數(shù)據得以實現(xiàn),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比與分析對算力的極度渴求,這對海量DNA數(shù)據的計算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破解難題,AI來提速

古DNA研究誕生于上個世紀八十年,直到最近十年才進入到繁榮階段,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數(shù)據積累、測序方法和數(shù)據分析方法三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共同驅動著古DNA研究大踏步前進。

如果說古代DNA基因庫是完成了原始數(shù)據積累的關鍵,為古DNA研究夯實了牢固的數(shù)據基礎;那么,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采用,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并破解以往測序技術高成本的難題;而大數(shù)據和AI技術近年來的迅猛發(fā)展,則猶如一把關鍵鑰匙,支撐起高通量測序帶來的巨大基因數(shù)據的分析研究,為古DNA研究充分提速。

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為例,作為中國古DNA研究的先行者,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早在1998年就與生命科學學院合作,成立國內首個考古DNA實驗室,開展有關古代DNA方面的研究工作。

隨著DNA考古研究的逐步深入,古DNA實驗室已初步建立了我國邊疆地區(qū)的古代DNA基因庫,已有超過萬例的古人類、古動植物樣本,數(shù)量位居全國第一。而面對高通量測序技術所帶來了大規(guī)模DNA數(shù)據處理和計算需求,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聯(lián)合浪潮打造了業(yè)界領先的大數(shù)據處理平臺,讓自身的基因數(shù)據處理能力也處于領先水平。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大偉教授如是說:“用臺式機工作站來做測序數(shù)據處理,完成一次古人類的全基因組樣本分析至少需要兩周,還要面臨宕機帶來的處理流程中斷風險,以這種速度要建立邊疆地區(qū)古代DNA基因庫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p>

為此,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國內DNA考古領域首次將浪潮智算解決方案運用到古DNA基因測序之中,為吉林大學的古DNA研究提供了強大加速能力。浪潮智算解決方案可在9.64小時內完成基因組分析,48分鐘完成全外顯子組分析,相比于傳統(tǒng)計算方案,基因數(shù)據處理速度提升39倍。

如今,吉林大學考古DNA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正充分借助智慧計算解決方案,對我國北方地區(qū)的草原游牧民族,如匈奴、東胡、鮮卑、烏桓、契丹、蒙古等諸族的人骨以及出土的動植物進行古DNA提取和研究工作,并開展我國新疆地區(qū)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相互關系、人群間的遷徙及混雜過程、經濟文化生活、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相互關系等相關研究。

就像行業(yè)用戶加速自身的數(shù)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一樣,數(shù)字化能力也將成為考古領域未來的基本能力配置。越來越多的考古真實案例顯示,數(shù)字化能力對于解決諸多千古之謎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夠尋找到“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去哪里”這三個終極問題的準確答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7-29
契丹人消失的千古之謎,為何由一段小小的古DNA揭開?
轉機出現(xiàn)在本世紀初,在一次考古活動中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契丹干尸,科學家利用分子考古學技術,提取古尸的DNA,通過與現(xiàn)代DNA進行對比,得出結論:云南施甸地區(qū)的阿、莽、蔣三姓就是契丹族后裔,千古之謎得以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