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不時做些小動作刷刷存在感已經成為小米日趨無力的營銷習慣,業(yè)界和用戶對此的反應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敏感了。即使是8月4日開賣的小米最強旗艦——小米Note頂配版全網(wǎng)通,亦或是即將于8月13日發(fā)布的MIUI7,都難以再激起多大的波瀾。
小米本是以手機起家,只是玩到后來成為一個頗為龐大的小米生態(tài)圈之后,小米手機銷量開始疲軟,上半年不及預期的3470萬手機銷量足以說明這一點。個中緣由,除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以及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在產品策略和營銷方式上對于小米的模仿和圍剿,還有小米自身在手機產品上的硬件依賴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無力和漸漸落后。
現(xiàn)在的小米,就像是一個困獸,外有強敵環(huán)伺,內有致命短板;內外交攻之下,小米自然也不甘心坐以待斃,它必須劍走偏鋒,殺出一條出路來。事實上,小米在已經這么做了:它把另外一只腳踩在了Windows10這條船上。
眉來眼去
2015年3月18日,在深圳召開的Windows硬件創(chuàng)新工程大會(WinHEC)上,微軟宣布與小米達成戰(zhàn)略合作關系,邀請小米4手機用戶參與Win10手機版內測。
針對小米和Win10的此番合作,當時有不少評論人認為:這只是微軟借著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來試水Win10系統(tǒng)的受歡迎程度;而對于小米而言,由于Win10市場份額的低迷以及應用生態(tài)的缺乏,小米不太可能在市場合作層面真正地擁抱Win10,更不可能推出搭載Win10系統(tǒng)的小米手機。
的確,在WinHEC上,微軟并沒有宣布小米會推出Win10手機,小米官方也并沒有這方面的確切消息;但是無論是從微軟還是小米的角度,都能看出雙方在合作上的積極態(tài)度。
3月18日,微軟在WinHEC大會宣布與小米的合作;當天小米總裁林斌在在微博上放出了一張搭載Win10系統(tǒng)的小米4的圖片,隨后小米在論壇上專門開辟了Windows10專欄。
5月29日,微軟團隊在小米論壇上開啟了Win10的內測報名;然后林斌宣布6月1日正式開啟內測。
7月30日,就在Windows10桌面操作系統(tǒng)正式發(fā)布的第二天,微軟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喬北峰(JoeBelfiore)就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張小米4手機運行Win10的照片,并稱過去八天中以小米4為常用機。結果第二天,林斌又在微博上放話,說自己已經用小米4刷了Win10,而且下一款支持的機型就是小米Note。
從上述情況來看,微軟和小米簡直可以說是關系親密的一對,在Win10和小米的合作關系上眉來眼去;而且在彼此的一唱一和中,這種合作越來越向更深處發(fā)展。尤其是雙方的相關負責人——一個是小米的總裁,一個是微軟操作系統(tǒng)部門副總裁,雙方都各自展示了雙方“戀愛”的結晶——搭載了Win10的小米4,足見彼此對這次合作的重視,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內測問題了。
而且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就在今年3月18日雙方宣布合作的時候,微軟操作系統(tǒng)事業(yè)部執(zhí)行副總裁TerryMyerson也曾表示:如果小米用戶喜歡,當然還會有更深入的合作。從微軟和小米近半年的種種動作來看,雙方的合作頗為愉快,合作關系也在一步步加深;至少完全沒有悄無聲息不歡而散的跡象。
這樣一來,Terry所謂的“更深入的合作”并非沒有可能。
腳踩兩只船?
毫無疑問,小米是安卓手機陣營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MIUI,還是搭載MIUI的手機、平板和電視等產品,小米都深深地植根于安卓,并且依托安卓的開放性打造了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產品模式,而且憑借著這種模式迅速成長并獲得成功,甚至被眾多廠商模仿。可以說,沒有安卓,就沒有今天的小米。
安卓對于小米如此重要,以至于我們都認為:一,小米是離開安卓是無法生存的;二,甚至由此傾向于認為小米只屬于安卓陣營。第一點在目前來看的確是事實,但是第二點顯然有些絕對了:小米更本質的屬性是一家手機公司,在選擇手機操作系統(tǒng)時更多的是基于商業(yè)考量;在安卓如日中天的現(xiàn)在,小米自然要緊緊地擁抱安卓。
但如果我們從眼前小米和微軟的相關動作以及整個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發(fā)展狀況來分析的話會發(fā)現(xiàn),小米很有可能準備“腳踩兩只船”了:一只腳繼續(xù)扎根在安卓上,另外一只腳則有可能伸向微軟。
一、一切事物都會發(fā)展變化,包括手機操作系統(tǒng)格局。
無論是安卓還是iOS,它們在功能上的發(fā)展上已經趨于飽和;在今年最新的iOS9和安卓M系統(tǒng)上,我們都難以看到一些實質性的功能創(chuàng)新。目前整個手機操作系統(tǒng)領域已經形成了由安卓和iOS二者掌控的局面,二者加起來已經占據(jù)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這個格局非常穩(wěn)固,短期內很難被打破。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安卓和iOS已經非常成熟了。
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其實成熟本身也就意味著沒有多少成長空間了。根據(jù)盛極而衰的天然法則,雖然短期內不會立即體現(xiàn)出來,但是日趨單調和一致的操作體驗和系統(tǒng)界面會越來越招致人們的厭煩,安卓和iOS必然會在未來面臨頹勢。
與此同時,微軟的Win10雖然市場份額極小,但是它依然處于成長期,而且由于微軟的撐腰,我們絲毫不需要擔心它會走向夭折;相反,Win10在功能上會更加完善,在市場份額上也極有可能會一步步成長。雖然在短期內難以打破目前的操作系統(tǒng)格局,但由于微軟一直在通過“應用移植”的方式逐步彌補應用生態(tài)的短板,其磁貼界面也能令人耳目一新,所以Win10可以說是正處于上升期。
而善于找尋“風口”的小米不會不意識到這一點,提前搭上微軟這條巨船也更有利于極有可能為未來做準備。一旦Win10得勢,小米就可以搶占先機,分得一杯羹。
二、小米需要借Win10在用戶那里創(chuàng)造新鮮感。
正如上文所說,安卓系統(tǒng)已經非常成熟,而基于安卓的MIUI更是“熟上加熟”,以至于顯得老態(tài)龍鐘了。
在功能上,在MIUI開發(fā)者版本的最近幾次更新中,已經幾乎看不到實質性的功能增加或更新。
在界面風格上,MIUI6已經全面扁平化,即將發(fā)布的MIUI7可能會對谷歌的MaterialDesign進行借鑒,但不大可能有很大的改變。
在操作方式上,一直堅持借鑒iOS的MIUI很難再玩出什么新花樣來;事實上,基本上所有的安卓廠商都在借鑒iOS,只不過MIUI更為借鑒得更為徹底和典型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個安卓陣營不僅僅面臨硬件同質化的問題,也在面臨軟件同質化的問題。小米所面臨的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的圍剿不僅僅是硬件上的超越或領先,更有操作系統(tǒng)上的趨同和互相模仿。小米手機在指紋識別、Type-C等硬件方面的產品特性上已然落后不少,更不必說MIUI到目前還沒有跟上安卓5.0的步伐;進一步說,即使升級到了安卓5.0,又能如何呢?
所以,如果小米想要通過在小米手機上制造新鮮感,推出Win10刷機包,甚至直接推出搭載Win10操作系統(tǒng)的手機版本,也并不是沒有可能。這樣做雖然可能會在系統(tǒng)層面上受制于微軟,但是如果能夠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小米也會硬著頭皮這么做。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預測:①目前小米手機絕對離不開安卓系統(tǒng),而且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如此;②小米與Win10的關系越來越近,未來極有可能推出搭載Win10操作系統(tǒng)的小米手機。
不要忘了平板
近來平板電腦的銷量處于頹勢似乎已經成為業(yè)界共識;至于原因,網(wǎng)上的分析很多,無須贅述。只是很多人都注意到唯有微軟的Windows平板SurfacePro逆潮而動,在眾多安卓平板甚至是iPad銷量的一片衰退中保持了增長態(tài)勢。
這無疑是一個啟發(fā):未來平板電腦極有可能走向與觸摸板PC融為一體的路子;而且隨著Win10桌面版的發(fā)布以及其對觸控操作的優(yōu)先適用和全面優(yōu)化,未來極有可能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搭載Win10的平板電腦。如此,則近來小米平板可能會搭載安卓和Win10雙系統(tǒng)的消息則顯得頗為可靠了。
總而言之,在小米這頭“飛起來了的豬”賴以生存的“風口”漸漸過去之后,它必須考慮如何尋求新的突破,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科技和商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下找到新的立足點。眼下,倘若小米真的在手機和平板的操作系統(tǒng)層面能夠敞開胸懷、擁抱微軟,雖不免有些被動,但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文章系@科技新知(微信ID:kejixinzhi)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百略網(wǎng),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