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微信很火,但微信一直沒有像微博拿下域名weibo.com那樣,將weixin.com納入囊中;不過這并不代表騰訊放棄了這一域名,相反,如今網上已經傳出騰訊成功申請仲裁該域名的信件,一場圍繞頂級域名“weixin.com”的大戰(zhàn)已經打響。借助微信的強大影響力,weixin.com已經成為史上最貴域名之一,此前有報道稱該域名去年成交價格就已經達到了8位數。
此前,筆者在登陸網頁版微信時,就曾將域名錯輸為weixin.com,但那時候該域名打開并無實質內容;如今,該域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微信開發(fā)、運營的平臺,在騰訊申請仲裁之前,甚至頗有幾分微信官方平臺的感覺。這里,筆者并不想就騰訊仲裁該域名過多討論,而是想分析一下騰訊遲遲不拿下該域名的原因,以及如果騰訊拿下了這一頂級域名,又將會給微信帶來什么影響。
微信的移動端屬性讓weixin.com形同雞肋
相信在微信開發(fā)并上線之初,騰訊便想過拿下weixin.com這一域名,因為在國人眼中,拼音的接受程度遠超英文單詞域名。但估計當時騰訊也沒有想到微信有朝一日會如日中天,等到微信聲名鵲起之時,該域名已經被持有者待價而沽。即便如此,土豪如騰訊,如果想買下這一域名也非常容易。
歸根結底,微信是為移動而生,對于域名這種PC時代的產物,微信一方面是沒想花大價錢來買;更重要的是,騰訊也沒有想清楚,花費不菲買下這一域名究竟有何用處。由此看來,weixin.com盡管與微信關系密切,卻形同雞肋。
即便騰訊有再多的理由不要weixin.com這一與微信關系最為密切的域名,但買下這一域名的理由有一個就已經足夠:騰訊需要這樣一個域名來保護微信的品牌,進而維護自身的品牌。試想,當不知情者在地址欄輸入weixin.com卻看到一個與微信毫無干系的網站時,心里是如何看待微信、看待騰訊的?
騰訊拿下weixin.com 不只是維護品牌那么簡單
騰訊果然沒有放棄對該域名的爭奪,正如此前筆者所寫的《微信與QQ漸行漸遠 騰訊2016會分拆微信嗎?》一文中所說的,如果未來微信獨立,有這樣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域名總是比weixin.qq.com要拉風很多。而weixin.com這一域名的擁有者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借助該域名的優(yōu)勢做與微信相關的事情。這樣一來,該域名的使用就有了侵權之嫌,這也是騰訊能夠成功申請仲裁的主要原因。
對于騰訊來說,即便微信是為移動而生,但這一域名對于微信可不僅是維護品牌形象那么簡單。而域名雖然更多的是PC時代的產物,但在移動終端用戶中,依然有眾多用戶借助移動終端上的瀏覽器通過域名直接訪問他們想去的網站。
再者說,誰說為移動而生就可以拋棄PC了?如今,由于PC端擁有屏幕大、文字輸入快捷等優(yōu)勢,微信網頁版已經成為上班族們用電腦替代手機的重要選擇。對于已經擁有超過6.5億用戶的微信來說,借助weixin.com這樣的域名或許可以進一步拓寬其發(fā)展空間。
一、在PC端復制移動功能,拓展微信應用空間。對于微信來說,移動端的主流功能包括即時通訊、朋友圈、微信支付、公眾號、電商等等,如果這些功能可以同時在PC端使用,用戶使用微信的時間和空間有望繼續(xù)提升,這些功能在PC端的實現也有望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
二、朋友圈或許可以成為新的SNS巨頭。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與SNS網站非常相似,但移動端的使用體驗畢竟與PC端不同,如果有了這樣一個官方域名承載朋友圈功能,微信或許可以在SNS領域開辟一片新天地。
三、營造開發(fā)者平臺,完善微信生態(tài)圈。這正是weixin.com域名的擁有者現在正在做的,如果微信官方擁有這樣一個開發(fā)者平臺,對于微信后續(xù)的開發(fā)和運營都會提供不小的幫助。只不過,相比較前兩種可能,開發(fā)者平臺的商業(yè)色彩較少,但意義同樣重大。(微信公眾號: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彥)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