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征十年磨出“司馬遷”:演繹歷史傳奇

舞臺上的歷史劇一直是慢熱的態(tài)勢,北京人藝的《司馬遷》也不例外。一部后世人眼中“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一位縱橫歷史數千載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伴隨著舞臺的時空得以讓今人去追尋他的故事。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日,這部由馮遠征領銜的歷史傳奇,依然將獨霸首都劇場的舞臺。

有專家稱,我們的觀眾對歷史劇的選擇恰恰代表了一種審美趨勢,引領這一審美也是北京人藝作為國家級院團的責任。“觀眾知道司馬遷和《史記》,但并不知道司馬遷是如何寫《史記》的。”導演兼主演馮遠征說。這樣一個大眾所熟知的故事中,編劇大膽加入了自己的文學塑造與構想,甚至不乏史學界的猜測與論斷。人物也并不集中于司馬遷一個人身上,而是將漢武帝劉徹、丞相公孫賀、司馬遷的二伯司馬河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與司馬遷命運息息相關的人物也搬上舞臺,賦予他們更易于現(xiàn)代觀眾接受的面孔,撞擊人心。

首執(zhí)導筒的馮遠征一方面與總導演任鳴共同把握整個作品的基調,一方面將人物內心刻畫得細致入微。用十年來打磨這部戲的他,已經走入人物的心里。無論是接受宮刑時的痛苦、回鄉(xiāng)后的坦然,還是神交古人時的快意、使命完成后的決絕,都層次分明。而與司馬遷進行巔峰對決的漢武帝,其不怒自威的霸氣、用人有道的智慧、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則立體地呈現(xiàn)于舞臺。“于震演得好,尤其是老年的漢武帝,那種區(qū)別于之前的變化,特別真實,這個演員很見功力。”觀眾毫不吝惜對于于震的夸獎。

有對手,還有知己。司馬遷名篇《報任安書》中的主人公任安在的出現(xiàn),再度演繹了一段千古佳話。余少群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藝舞臺就扮演了這一翩翩公子。造型如從畫中來,更讓人感嘆其縱使才學出眾仍難逃含冤而死的命運。而另一位懂得司馬遷,甚至愿意死后與他葬在一起,不進入家族墓地的人——二伯司馬河,也可稱得上是司馬遷的知己。大段的獨白,極富哲理和詩意的臺詞,被有著豐富經驗的老演員張福元演得十分自如。“只有英雄才能理解英雄,只有孤獨才能理解孤獨。”司馬河一番話可謂劇中點睛之筆。另一位由青年演員劉輝飾演的屈原,則可謂司馬遷的隔代知己。兩人的交流甚至采用了時空交錯的方式,也正是這段戲,讓觀眾看到了司馬遷內心的境界。

人物小傳

漢武帝——于震、王剛飾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具有雄圖大略的政治家,同時不乏帝王的狡獪,在思想精神上堪與司馬遷旗鼓相當。

公孫賀——叢林飾

朝廷丞相,以外戚身份料理國事,頗具才干,自認為能體察圣意。嫉賢妒能,為陷害司馬遷推波助瀾。

杜周——李麟飾

位列《史記·酷吏列傳》的執(zhí)金吾大將軍,與公孫賀沆瀣一氣,擅阿諛,好諂媚。

司馬遷——馮遠征飾

朝廷太史令,因其直言極諫為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忍受著身體與精神的屈辱完成了《史記》,與漢武帝進行了思想上的巔峰對決。

杜一刀——王勁松、李勁峰飾

詔獄禁頭,后成為賓陽縣令。有著世俗人的貪婪與勢利,顢頇與膽怯,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斗爭中幡然悔悟,開始了粗茶淡飯,樂善好施的下半生。

任安——余少群、連旭東飾

朝廷少卿,官場清流,卻因與太子的關系而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遭受牽連而死。

司馬談——王剛、于震、劉輝飾

司馬遷之父,漢武帝時太史令,為《史記》的最終完成積累了大量的史料。

韓三姑——梁丹妮飾

司馬遷之妻,真正意義上的賢內助,體貼溫柔,甘與司馬遷共苦,精神相通。

司馬蘭——辛月飾

司馬遷之女。司馬遷的第一個讀者,對《史記》倒背如流。

司馬河——張福元飾

司馬遷堂伯,司馬一族的族長,滿腹經綸隱于鄉(xiāng)野,同情且尊重侄兒,但囿于祖制,令司馬遷不得葬于祖墳。

屈原——劉輝飾

楚國三閭大夫,司馬遷所敬仰的大詩人與政治家,剛正不阿,以忠犯上,在大雪的凜冽中與司馬遷有一番精神層面的對話交流。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9-30
馮遠征十年磨出“司馬遷”:演繹歷史傳奇
舞臺上的歷史劇一直是慢熱的態(tài)勢,北京人藝的《司馬遷》也不例外。一部后世人眼中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一位縱橫歷史數千載的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