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消息(南山)昨日在北京,2017年開放互聯基金會(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OCF)學術年會與“2017物聯網開發(fā)者大會”同期舉行。年會以”物聯網藍海來襲,攜手打造策略商機“為主題,激起了大量專業(yè)觀眾對物聯網標準學習的熱潮。
OCF執(zhí)行董事John Joonho Park博士以“OCF總覽和2018戰(zhàn)略”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表示,未來20年物聯網市場將會繼續(xù)成長,達到1.9萬億美元。其中,整個物聯網市場面臨五大挑戰(zhàn):碎片化、安全性、可擴展性、兼容性及互操作性。
OCF是從UPnP發(fā)展而來,在2014年與ALLSeen合并,最終成為現在的OCF的基本形態(tài)。OCF有包括開放、公平、跨行業(yè)等特點,其要做的包括定標準、做認證及與很多不同架構合作三項工作。另外,每個行業(yè)都有不同的標準,物聯網行業(yè)也是,OCF是要將不同的標準合并起來,將比較簡單的標準進行溝通。OCF不僅會定標準,更多是要確保不同標準在同一平臺中可以實現應用,確保不同平臺的兼容性。OCF大部分是以行業(yè)標準為主,同時也會涉及到政府相關的物聯網應用標準,希望可以與政府加強相關的合作。
John Joonho Park博士表示,與OCF合作可以縮短物聯網產品的面市時間,OCF有相關的服務團隊會針對客戶問題進行及時服務。OCF現在有全球超過300多家會員企業(yè),其中也包括國內的海爾、華為、聯想、中興等。
國內物聯網市場巨大,發(fā)展迅速。OCF在中國今年和明年(2017及2018年)主要在做三件事:參加活動并舉辦一些相關活動,包括更新OCF的相關中國平臺信息;建立OCF開發(fā)者學院,包括開設一些相關課程;加強與國內企業(yè)溝通并參與建設生態(tài)系統。OCF希望更多公司加入,共同加速物聯網市場的發(fā)展。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與無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主任工程師羅松在會上指出,未來物聯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包括橫向的“數據流動”和縱向的“數據使能”兩方面。核心技術包括硬件通用化、軟件解耦、軟件定義物聯網應用以及邊緣計算的通用架構。當下物聯網缺少的不是標準,而是通用的標準。
羅松認為,未來物聯網發(fā)展,將面臨幾大挑戰(zhàn)。其一,應用高端智能化、傳統設備的聯網話將進一步放大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的要求;其二,行業(yè)深度面臨應用面臨嚴重障礙,大規(guī)模示范應用的推進方式需要進一步探索;其三,標準在推動產業(yè)鏈協同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不突出。以及產業(yè)生態(tài)的國際競爭、物聯網安全等挑戰(zhàn)。
英特爾、北京郵電大學、海爾、威盛電子等企業(yè)、大學機構也在本次會議上暢談了物聯網領域的新進展。例如威盛電子專家李艷民介紹了該公司的OLAMI物聯網交互解決方案。OLAMI是提供給AI產品開發(fā)者的一個多元的 AI 軟件開發(fā)平臺,其軟件開發(fā)解決方案包含了視覺、聽覺以及語言理解領域。OLAMI平臺的解法方案結合規(guī)則和統計的有機算法,采用時間和數字識別技術(基于規(guī)則的NER技術,準確率 >99%),以編譯器技術動態(tài)解析和匹配規(guī)則;采用自主研發(fā)的語法描述語言 OSL(Olami Syntax Language),用靈活的規(guī)則來描述說法;可全文檢索的 結構化知識庫,輔助確定語法參數的合法性,消除歧義;具備記憶基礎的上下文理解處理技術,多維度的上下文支持能力。可應用于智能醫(yī)療、智能穿戴、智能車載等眾多應用領域。
據悉,OCF致力于為物聯網設備監(jiān)理必要的互操作性標準,推動物聯網標準化的發(fā)展。支持設備間的搜索與通信,而不受廠商、操作系統、芯片或物理傳輸的制約。通過提供獨立的解決方案,包括跨多個垂直市場和使用案例的情況下互聯互通,OCF成員將OCF認證的產品推進市場,以實現毫不費力的溝通。此外,OCF也幫助終端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通過無縫橋接到其他生態(tài)系統,確保與OCF認證設備的互操作性,而不受最終操作系統和平臺的限制。
為了確保設備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及穩(wěn)定的客戶體驗,OCF提供OCF、UPnP及ALLJoyn測試及認證。通過確保認證設備符合OCF標準,最終為廠商降低產品退回事件的發(fā)生。目前,OCF已發(fā)展為擁有370多個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會員,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標準組織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