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是屬于5G的時代。
一年間,5G信息江河匯聚、企業(yè)崛起為峰、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鞏固科技創(chuàng)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大市場群雄逐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fā),中國陣營全球占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chuàng)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qū)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發(fā)起的《5G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fā)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yè)的成長之路。
一年后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yè)。當更多人觸及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年要發(fā)10款5G手機 份額排名全球第四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運營商發(fā)放了5G商用牌照。雖然當時運營商的5G套餐還未商用,但包括小米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已經在5G手機上籌備良久。
2019年底,小米董事長雷軍就表示,2020年上半年小米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將全部是5G手機。而2020年小米將至少發(fā)布10款5G手機。
2019年9月,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5G手機小米9 Pro,搭載驍龍855 Plus處理器+X50 5G基帶,售價3699元起。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小米品牌當年便未在5G手機上發(fā)布新品。
這一方面與小米將Redmi品牌拆分有關。拆分為兩個品牌后,貢獻出貨量的任務交給了盧偉冰負責的Redmi品牌,而小米品牌則關注高端市場。
自2019年12月以來,Redmi品牌連續(xù)發(fā)布了Redmi K30 5G和Redmi K30 Pro兩款5G新品,覆蓋了中端和一定的中高端價位段。其中Redmi K30 5G的1999元起的售價,也成為當時市場上最便宜的5G手機;5月26日,Redmi品牌還將發(fā)布旗下的第三款5G手機Redmi 10X,搭載聯發(fā)科天璣820的這款產品預計在售價上還會創(chuàng)下5G手機新低記錄。
另一方面,小米品牌在今年2月和4月,分別發(fā)布了小米10/Pro和小米10青春版,主要面向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價位段市場。
整體來看,小米憑借小米品牌和Redmi品牌的配合,在5G手機上取得了與自身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地位相稱的成績。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小米5G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為120萬臺,市場份額為6.4%,排名全球第四,位列華為、三星和vivo之后;2020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小米5G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為250萬臺,市場份額為10.4%,仍然位居全球第四,排名相對穩(wěn)定。
至于中國市場,在IDC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5G手機國內市場份額排名中,小米以13.3%的份額在華為、vivo、OPPO之后排名第四。不過小米與OPPO和vivo的差距并不大,三家競爭十分焦灼。
整體而言,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小米目前在5G手機的份額上未掉隊,但也并未取得有突破性的名次。
拉上聯發(fā)科 5G份額能否有所突破?
今年3月,盧偉冰曾在微博透露:“CC9 Pro馬上全部退市,我米2000元以上4G產品基本全部清庫完畢,5G已來,誰也擋不住。”
無論是雷軍還是盧偉冰的表態(tài),都設立了一個5G手機的價格線:2000元以上。業(yè)界普遍預期,要在今年第三季度或者今年底才會出現5G千元機。
實際上,雖然有手機廠商在2019年底就宣布All in 5G,不再推出4G手機,但從市場數據來看,目前4G手機的銷量仍然占據主導。
根據信通院數據顯示,今年4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達到1638.2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39.3%;今年1-4月,國內5G手機累計出貨量3044.1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33.6%。
小米副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也認為,雖然5G手機的價格下降速度會很快,但不會馬上取代4G手機。5G網絡的完善布網需要一個過程,因此2020年4G手機還會與5G手機并存。
不過他預測,到2020年三四季度,5G手機的銷量可能會超過4G;而到2021年,市場上70%-80%的產品會是5G手機。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三大運營商目前的5G套餐用戶數要遠遠超過中國市場2019年至今的累計5G手機銷量。這意味著國內5G手機的銷售還有潛力待挖掘。
不過目前擺在國產手機廠商面前的情況是,要實現5G手機價格向2000元以下進一步下探,還面臨著手機芯片上的挑戰(zhàn)。以高通為例,在高端旗艦層面有驍龍865,在中端層面有驍龍765G,但手機廠商出貨最多的中低端芯片方面還需要有更多產品序列作為支撐。
對于小米而言,除了延續(xù)與高通在5G芯片上的合作之外,還開始加大了與另一家芯片廠商聯發(fā)科的合作。
早在2019年8月,Redmi Note 8 Pro就首發(fā)了聯發(fā)科的G90T芯片。實際上當時小米可謂是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大量米粉對采用聯發(fā)科芯片抱有疑慮。好在這款產品最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盧偉冰今年5月在微博上宣布,Redmi Note 8系列手機全球銷量已突破3000萬臺。
近日,聯發(fā)科正式發(fā)布天璣系列5G SoC新品——天璣820。盧偉冰則以“榮譽產品經理”的身份亮相此次發(fā)布會,他表示Redmi全新的產品序列Redmi 10X將全球首發(fā)天璣820芯片。根據盧偉冰的描述,X系列是Redmi全新的輕旗艦手機,也即是定位上在K系列之下,因此外界預期Redmi 10X的售價或將比1999元起的Redmi K30 5G再創(chuàng)新低。
如果Redmi 10X的價格合適,并且聯發(fā)科的天璣820產能充足,有望為小米今年下半年在5G手機上的表現再助力。
IoT業(yè)務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 但面臨強敵
5G時代,除了5G手機備受關注之外,IoT品類的爆發(fā),也成為手機廠商們都希望抓住的新機遇。
在國產廠商中,小米在IoT上的布局最早,也取得了一定的先發(fā)優(yōu)勢。2019年1月,雷軍宣布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zhàn)略,未來5年,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xù)投入超過100億元。今年初,小米宣布進一步加大在此領域的投入,未來5年將至少投入500億元。
2019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621億元,同比增加41.7%,在總收入中占比為30.2%;2020年第一季度,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130億元,同比增長7.8%,在總收入中占比為26.1%。
2019年,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35億,同比增長55.6%;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達到2.52億臺,同比增長42.6%。
雖然小米IoT業(yè)務體量依舊龐大,不過近兩年,華為榮耀在IoT上的發(fā)力對小米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華為在IoT上制定了1+8+N的戰(zhàn)略,并推出了自己的HiLink標準。華為還在IoT戰(zhàn)略上定下了三年目標:中國三分之一的IoT設備支持HiLink標準。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首席戰(zhàn)略官邵洋近日在華為分析師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IoT連接設備累計發(fā)貨量超2.2億,HiLink生態(tài)用戶超5000萬。從2019年IoT連接設備數上的對比來看,后來者華為已經在逐步追平小米。
另外,不止華為,OPPO、vivo、realme、一加等廠商也開始加速在IoT業(yè)務上的布局。以電視為例,雖然小米電視在出貨量數據上仍舊領先,但華為攻勢洶洶,OPPO、realme、一加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電視產品。
近日,原暴風TV CEO劉耀平加入小米,擔任電視部總經理。這一動作也有小米希望進一步完善在電視業(yè)務上的布局、應對新的競爭局面等方面的考慮。
小米在IoT上的另一大空間是大家電業(yè)務。2019年5月,小米宣布成立大家電事業(yè)部,并先后推出了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繼續(xù)豐富產品線,擴大IoT布局。
在劉耀平接任小米電視部總經理之后,原總經理李肖爽出任大家電部總經理,兩人均直接向小米董事長雷軍匯報。今年下半年及未來,小米與華為在IoT上的較量、小米在電視和大家電等品類上的布局,值得關注。
- 新鮮出爐!烽火通信喜獲“FTTR技術創(chuàng)新獎”
- 喜訊!江波龍榮獲 “智能座艙技術創(chuàng)新獎”
- 喜訊!佰維存儲特存數通行業(yè)寬溫SSD客制化SSD寬溫解決方案榮獲“智能模組優(yōu)秀解決方案”
- 喜報來襲!烽火通信獲評“光通信產業(yè)創(chuàng)新技術企業(yè)”
- 榜上有名!信而泰榮獲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推動獎”
- 榜單揭曉!烽火通信喜獲“智算中心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獎”殊榮
- 亨通F5G FTTR光電混合纜及組件榮獲C114“FTTR技術創(chuàng)新獎”
- 愛施德擬出資4.9億元參設產業(yè)投資并購基金 布局智慧終端、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等
- 亨通“冷”“靜”計算榮獲C114 通信網 “智算中心液冷優(yōu)秀解決方案”
- 中興通訊星云智算網絡榮獲C114通信網“智算中心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