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指出,技術的進步將推動用戶以更直觀的方式與智能手機進行互動。同時Gartner還預測到2019年,用戶與智能手機之間20%的互動將通過虛擬個人助手(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s,VPAs)實現(xiàn)。
Gartner研究副總裁Annette Zimmermann表示:“虛擬個人助手在智能手機用戶中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機器的對話功能將進一步增強互動性。”
在2016年第四季度,Gartner對三個國家(美國、英國和中國)的3021名消費者開展了一項年度手機應用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42%的美國受訪者和32%的英國受訪者在近三個月中使用了智能手機上的虛擬個人助手;而超過37%的受訪者(美國和英國的平均值)表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虛擬手機助手。
蘋果的Siri和Google Now是目前在智能手機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虛擬手機助手。54%的英國和美國受訪者表示在最近三個月中使用過Siri;Google Now在英國受訪者中的使用比例占41%,在美國為48%。Gartner研究總監(jiān)Jessica Ekholm認為:“虛擬個人助手的使用率肯定會大幅增加,這是因為它們往往搭載了許多新功能,如:整合了多種商業(yè)服務、更多語言支持以及兼容更多設備等。”
Gartner預計到2019年,虛擬個人助手將改變用戶與設備互動的方式,并被大眾所接受、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虛擬個人助手只能完成設置鬧鐘或從網(wǎng)絡中檢索信息等簡單任務,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系統(tǒng)將能夠實現(xiàn)更加復雜的任務,包括在過去、現(xiàn)在和預測情境下完成交易等。
此外,加速發(fā)展的對話式商務(conversational commerce)也將強化這一趨勢,不過語音并非虛擬個人助手的唯一界面。事實上,F(xiàn)acebook Messenger正在促進用戶與各企業(yè)展開互動以達成交易,或與客服溝通再或通過應用預約Uber汽車。另外,騰訊微信由于為4.4億名用戶提供了一體化互動方案而創(chuàng)造了11億美元的可觀收入,使他們在同一界面下支付賬單、呼叫出租車或訂購產品。
目前,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日益盛行的即時通訊平臺正在讓傳統(tǒng)應用市場陷入困境。該趨勢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企業(yè)或產消者都在愈演愈烈。例如,微軟將Cortana與Skype相整合,讓用戶可以與虛擬個人助手直接對話。而今后,Cortana又將促進與第三方自動程序進行互動,以完成酒店或機票預訂等諸多事宜。
Zimmermann表示:“我們預計在2017年以后,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虛擬個人助手將成為主要的戰(zhàn)略陣地,它們將迫使許多手機應用逐漸退出舞臺或成為虛擬個人助手的輔助工具。”
語音和手勢成為日益重要的界面
到2020年,全世界預計將擁有70億臺個人設備、13億臺可穿戴設備和57億臺其它消費者物聯(lián)網(wǎng)(Internet of Things,IoT)終端,而其中大部分設備的運行都將無需觸摸或極少觸摸。
Gartner估計到2020年,20億臺設備和物聯(lián)網(wǎng)終端都將具備零觸摸用戶界面。Zimmermann女士表示:“互動將不再需要觸摸屏,轉而依賴語音、環(huán)境技術、生物統(tǒng)計學、移動和手勢等。在此情況下,基于情境信息的各種應用將成為贏得用戶認可的關鍵因素,因為語音驅動系統(tǒng)的可用性將依據(jù)對用戶周邊環(huán)境的了解程度而顯著增加。這也凸顯了設備供應商在虛擬個人助手、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深度機器學習專家等領域的投資或合作的重要意義。”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中國移動2024年一級集采供應商分級評定:A級35家,B級97家
- 劉正利任中國移動財務公司董事長,王濤任首席合規(guī)官
- 美的樓宇科技美控智慧建筑:空間場景智能低碳方案實踐與革新
- 沃達豐完成80億歐元意大利子公司出售 重塑歐洲業(yè)務又進一步
- 之江實驗室公開一項量子糾錯專利
- 沃達豐完成80億歐元意大利子公司出售 重塑歐洲業(yè)務又進一步
- 12種最常用的物聯(lián)網(wǎng)協(xié)議和標準
- 關于數(shù)字化轉型的10個常見問題:您需要了解的一切
- 2025年及以后值得關注的7大物聯(lián)網(wǎng)趨勢
- 2025年的云計算:我們是在構建未來還是重復過去?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