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四年的北京車展終于回來了,這次的主題是“新時代、新汽車”??偣灿?500多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廠商參加本次展會,看點非常多——從萬眾矚目的小米SU7,到智己L6,再到華為問界新M5,眾多國產新能源車的新車型都將首次亮相。說實話,對于汽車,我只是略知一二,車展主要是看個熱鬧。不過,在看熱鬧的過程中,我意外地發(fā)現: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在強調車載游戲,主動向觀眾推介其游戲功能;從現場嘗試的情況看,它們的游戲內容豐富度和體驗,均遠遠超出了我此前對車載游戲的刻板印象!
我注意到:這些讓我體驗良好的車載游戲幾乎全是云游戲,其運營商幾乎全是咪咕快游。在稍作研究之后,我又發(fā)現,在本次北京車展前夕,華為舉行的智能座艙主題論壇上,咪咕互娛的負責人做了一次主題演講,提出在今年推出基于鴻蒙座艙的車載云游戲服務,“打造一個具備無縫沉浸式交互體驗的智能座艙游戲平臺”。在大致瀏覽了演講的紀要之后,我的感覺是:我們對車載游戲的認知真的到了刷新的時候了——它不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只是“造車新勢力”搞出來的噱頭了。
說起車載游戲,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我和我身邊不少朋友都體驗過。此前詢問朋友對車載游戲的體驗時,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一邊倒的“不好玩”。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人玩的是車機預裝游戲,內容很少,更新速度極慢;普通車機芯片的性能較弱,不但玩不動3A大作和PC端、主機游戲,就連手機端的高質量大作也不一定帶得動;更糟糕的是,大部分車載游戲只能在中控屏顯示,有些還是通過手機投屏,在駕駛位的游戲體驗就不讓人滿意,更不用說副駕駛和后排的游戲體驗了。既缺乏內容,又缺乏性能,還缺乏車內互動體驗——這樣的游戲誰愛玩呢?
顯然,車機預裝游戲絕不是車載游戲的正確解決方案。過去多年,汽車廠商做了多種汽車和游戲結合的路徑嘗試;但是總結下來,沒有任何一種方式比云游戲更普適、功能更強大,原因不難理解:
只有云游戲能突破車載硬件性能的限制。無論車機芯片是什么檔次,游戲數量和品類都不再受限,也不妨礙玩家在車上享受到3A大作和主機游戲的極致體驗,而且這種體驗不會隨著車載硬件變舊而過時。
云游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屏互動”的潛力。因為云游戲在本質上是音視頻流,無需考慮游戲本身對多屏幕的兼容性,可以以簡單快捷的方式實現多屏同步或異步顯示。基于智能座艙多屏設備的獨特游戲交互體驗,只有在云游戲場景下才能實現。
云游戲可以通過多端存檔的共享和實時切換機制,把手機端、PC端和車載端的游戲體驗融合起來。通過云游戲服務,用戶在車上和車下場景的游戲進度能得到完美地同步,多端游戲進程的無縫鏈接將成為現實。
仔細研究一下,我們不難發(fā)現:在采用云游戲解決方案的前提下,具備 “智能座艙”的汽車,其實是一個質量頗高的玩游戲的場景。駕駛經驗和游戲經驗越是豐富的人,應該越能理解車載游戲的獨特吸引力:
首先,汽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天然具備所謂“沉浸式體驗”。這個封閉空間還能提供多維感官體驗,包括音響、香氛、氛圍燈,乃至空調、座椅震動……均可以構成游戲體驗有機的一部分。例如,在玩開放世界游戲時,可以通過空調和香氛同步模擬風速和氣味,營造大海和高山、草原和雪地的“現場感”;在玩動作、賽車游戲時,游戲里的每一次動作接觸、每一次碰撞,都可以通過座椅震動和氛圍燈讓玩家仿佛身臨其境。而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最大化,是以云游戲提供的豐富內容為基礎的。
記得當初疫情期間,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所在的小區(qū)封控,無法出門散步,晚飯后經常到樓下的停車場抽支煙,然后上自己的車玩會兒游戲,有時候要玩一個多小時才心滿意足地回家。我問他:“為什么不回家玩呢?”他笑道:“汽車封閉空間帶給人的安全感和沉浸感,在其他地方是很難找到的!很多中年人開車到家之后,不會立即回家,反而會坐在車上聽聽音樂、刷刷手機,不是同樣的道理嗎?”與單純的聽音樂、刷手機比起來,車載云游戲帶來的娛樂放松效果,無疑還要高上一個重量級。
其次,隨著“智能座艙”概念的實現,汽車不止有一個中控屏了,副駕駛和后座也有了自己的顯示屏,連后座玻璃也可以用做游戲的輸出設備——這就帶來了“多屏互動”的無窮可能性!上面提到過,云游戲無需考慮游戲本身對多屏幕的兼容性,可以最高效、最便捷地把多屏互動特性發(fā)揮出來。比如家長在前排選擇并打開游戲,一鍵推送到后座顯示屏給孩子玩;又比如副駕駛和后座的乘客同時玩一款競技游戲,或者在大型開放世界游戲中合作。當然啦,有的乘客可能不想自己玩,更愿意通過自己的屏幕觀戰(zhàn),這也很容易做到。
長期而言,自動駕駛終歸有一天是會普及的。完美的自動駕駛方案將有望將駕駛員從疲乏中解放出來,享受車載游戲等娛樂體驗。依托車載云游戲解決方案和車機設備的不斷升級,可以相信,汽車智能座艙將成為一個非常理想的“移動娛樂中心”。對于家庭用戶而言,每次自駕出游的旅程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歡聲笑語;對于上班族而言,開車通勤將不再是一個苦差事,而是難得的放松時間。而游戲與生俱來的社交屬性,還將進一步加強汽車作為社交陣地的地位:想象一下,同一品牌的車主展開路上電競比賽、形成自己的“天梯”機制?向親朋好友實時分享自己的游戲進度,乃至一邊玩游戲一邊開直播?一切皆有可能!
事實上,對于任何不是專門為了游戲目的而設計的消費電子產品,云游戲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之一。汽車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消費電子產品,而它顯然不是專門為了游戲而設計的。云游戲不僅能解決“在車上玩游戲”的問題,也能解決“在車上更好、更快樂地玩游戲”的問題。智能手機普及起來之后,我們迅速習慣了在車上用手機玩游戲;等到智能座艙普及起來,我們大概也會習慣玩車載云游戲,或許早一點,或許遲一點,但是大趨勢是不變的。
在全球范圍內,目前主流的車載云游戲平臺有四個:瑞士的AirConsole、美國的GeForce Now、英國的Antstream以及中國的咪咕快游。從下表可以看到,咪咕快游的成立時間最晚,但是游戲庫規(guī)模最大,適配的平臺最齊全,合作的車企數量最多。對于國內用戶而言,咪咕快游的服務器設在國內,所以游戲延遲率一定更低——對于云游戲而言,這個優(yōu)勢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過分。
目前全球主要的四個車載云游戲平臺
車載云游戲對于玩家的意義,上面已經說的比較清楚了。那么,對于汽車廠商而言,它又意味著什么?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整個汽車產業(yè)的競爭重點正在從硬件轉向軟件,以及軟硬件一體化的生態(tài);其實所有消費電子市場都是如此。所謂“智能座艙”,本身就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生態(tài)概念,又有什么比車載游戲更適合發(fā)揮智能座艙的優(yōu)勢、提升用戶體驗呢?對于大多數車型而言,云游戲的實用價值和性價比肯定要高于在本地直接安裝游戲或游戲平臺的。
從汽車消費群體和游戲用戶的重合度來看,40歲以下的中青年在二者當中均占據很大比例,游戲構成了他們“行為基因”的一部分。據咪咕快游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玩的人數最多、用戶時長最長的車載游戲品類,除了休閑游戲之外,還有動作格斗類游戲——它們既適合上班族的短暫放松,也適合老少共斗的合家歡場景。可以想見,良好的車載游戲體驗將成為個人和家庭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
云游戲是一種以訂閱付費為主要商業(yè)模式的服務,用戶的持續(xù)使用會帶來持續(xù)不斷的收入流,這些收入是在云游戲平臺和汽車廠商之間分配的。我們知道,近年來汽車廠商一直在追求商業(yè)模式的變革:從“一次性銷售”驅動,轉向可持續(xù)的服務收入驅動。往小里說,云游戲本身就是一個具備較大用戶基數的付費業(yè)務;往大里說,它還可以構成汽車廠商增值服務體系的重要立足點,例如上文提到的基于車載游戲的社交。游戲廠商甚至可以與車企合作,針對車載場景開發(fā)附加功能,未來有一天出現所謂“智能座艙原生”的游戲大作也不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車載云游戲還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用戶行為數據。過去,汽車廠商能夠合法收集并分析的,主要是與地理位置和駕駛行為本身相關的數據。而車載云游戲作為一種復雜的、具備高度沉浸感和交互性的娛樂形式,能夠提供多維度、細顆粒度的用戶數據。比如說,喜歡不同游戲和單次游戲時長不同的用戶,其消費習慣很可能有顯著不同。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汽車廠商獲得更精準的用戶畫像,更深入地洞察市場需求,從而更好地實現核心產品的優(yōu)化迭代,乃至以此為基礎開發(fā)新的功能和服務。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是“新能源化”,而下一階段,“智能化”有望成為新的核心推動力。汽車的智能化,將把汽車從一種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移動娛樂和社交中心”,在關注“安全、舒適”的基礎上,也越來越重視“快樂”。
與此同時,云游戲產業(yè)也在蓬勃發(fā)展,依托各種終端設備不斷開拓新的體驗場景。在這次北京車展上,我驚喜地發(fā)現,咪咕快游作為國內領先的云游戲平臺,已經突破手機、電視和電腦等傳統(tǒng)設備,在車載屏上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車載娛樂體驗??梢韵嘈?,隨著智能座艙的普及,云游戲將會成為競爭力最強的車載游戲解決方案。
我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車載云游戲能夠給游戲產業(yè)和汽車產業(yè)帶來什么變化——能夠同時改變這兩個大型產業(yè)的新鮮事物,可是很罕見的。希望我們不用等待太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