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中證網4月22日報道上汽集團4月21日晚發(fā)布年報。2015年,上汽集團實現(xiàn)營業(yè)總收入6704.48億元,同比增長6.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94億元,同比增長6.51%。公司擬每10股派送現(xiàn)金紅利13.60元(含稅)。
上汽集團預計,2016年汽車市場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增長,汽車銷量在2620萬輛左右。2016年,上汽集團力爭全年實現(xiàn)整車銷售617萬輛,預計營業(yè)總收入7007億元。
保持領先地位
年報顯示,2015年,上汽集團實現(xiàn)全年整車銷量590.2萬輛,同比增長5.0%,高出市場增速0.8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493.5萬輛,同比增長7.2%;商用車96.7萬輛,同比下降5.1%。
公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3.2%,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繼續(xù)保持領先地位。全年公司實現(xiàn)整車出口和海外銷售8.6萬輛,同比基本持平。報告期內,公司營業(yè)收入增幅高于銷量增幅、利潤增幅高于收入增幅。
具體而言,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整車銷量繼續(xù)位居全國乘用車企業(yè)前三甲;上汽通用五菱在繼續(xù)保持微車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寶駿品牌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倍,躋身主流自主乘用車品牌行列;上汽大通全年整車銷量同比增長65%,海外銷售占比約15%,成功進入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地區(qū)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市場整車銷售2510萬輛,同比增長4.2%;其中,乘用車2095萬輛,同比增長7.8%;商用車415萬輛,同比下降10.5%。
尋求業(yè)務突破
圍繞新能源、互聯(lián)網、智能化的技術組合,上汽集團積極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榮威E550插電強混轎車等新能源汽車2015年銷售超過1萬輛。未來,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將超過40款,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陣營。
在互聯(lián)網汽車開發(fā)方面,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攜手整合與汽車產品緊密相關的服務資源,打造互聯(lián)網汽車生態(tài)圈,構建全新的出行生活服務體系和商業(yè)模式。2015年,公司完成了產品軟硬件開發(fā)工作,并進入測試驗證階段,首款產品將于2016年四季度上市銷售。
<iframe src="http://g.163.com/r?site=netease&affiliate=money&cat=article&type=logo300x250&location=12"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iframe>
在前瞻技術研究布局方面,公司加快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建設,并以VC風投方式重點在互聯(lián)互通、智能駕駛、人機交互、軟件工程、材料科學、能源技術等領域進行布局。
另外,上汽集團在市場端重點瞄準服務貿易、金融和海外市場。在探索產融結合方面,上汽集團成立了金融事業(yè)部,進一步整合公司金融業(yè)務資源,加快創(chuàng)新轉型。在國際經營方面,公司首次參加迪拜國際車展,在澳大利亞設立海外公司,并在伊朗、南非、馬來西亞和沙特新設4個海外辦事處。
隨著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向汽車行業(yè)的跨界滲透,對汽車這一“端口”的爭奪將更為激烈?!吧掀瘓F在互聯(lián)網技術、商業(yè)模式等領域仍有一些短板,未來轉型走向何處仍需觀察。”有券商行業(yè)分析師表示。
- 比亞迪劃時代旗艦SUV唐L正式上市,配置拉滿22.98萬起售
- 為大家庭而來,比亞迪劃時代旗艦SUV唐L震撼上市,售價22.98萬~28.98萬元
- 年輕人的第一臺旗艦轎車,比亞迪漢L以劃時代技術重塑20-30萬級轎車標桿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