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老鐵們,8月18日起,坐公交、地鐵都能使用微信掃碼了!

打開微信,刷一刷二維碼,哈爾濱地鐵、公交隨意坐。8月20日起,騰訊乘車碼正式在哈爾濱市上線,乘客只需在“乘車碼”微信小程序內開通“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一碼通乘全市的公交、地鐵,享受“碼”上乘車的高效出行生活。

另外,即日起新用戶開通“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還可在首頁領取5折乘車抵扣券,最多可享受10次5折乘車,每次最高立減1元,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哈爾濱的老鐵們,8月18日起,坐公交、地鐵都能使用微信掃碼了!

(乘車碼落地哈爾濱)

后疫情時期,哈爾濱市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松懈。騰訊乘車碼作為一種無接觸式掃碼支付工具,可以避免人與人、人與機器的接觸,市民出行會更加安全、安心。此外,憑借0.2秒極速驗證技術,乘客可以快速刷碼乘車,隨用隨走;在網絡不穩(wěn)定、余額不足的情況下,乘客也能夠“先乘車,后付費”,避免因排隊刷卡、現金找零導致的人群擁堵,通行變得更加順暢。

無論開通還是支付,騰訊乘車碼使用起來都十分方便。乘客首次使用時,通過微信搜索“騰訊乘車碼”小程序,定位至“哈爾濱市”,按步驟就能開通“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乘坐公交和地鐵時,打開微信點擊“我—卡包—交通卡”調取乘車碼,對準公交車內的掃碼機或地鐵站閘機的掃碼區(qū),即可刷碼乘車。

哈爾濱的老鐵們,8月18日起,坐公交、地鐵都能使用微信掃碼了!

據了解,此次騰訊乘車碼在哈爾濱落地,是在響應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關于提高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的號召下,騰訊乘車碼團隊與武漢新顏合誠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將移動支付技術與公共出行方式深度融合,為廣大市民及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順暢乘車支付服務,引領哈爾濱的公共交通出行進入綠色、高效的移動支付時代。

近年來,哈爾濱積極致力于推進全市智慧交通建設,在各行各業(yè)的通力合作下,綜合交通運輸管理和協同指揮“智能化”成績顯著。業(yè)內相關人士表示,騰訊乘車碼將大大緩解出行高峰期人工窗口擁堵的狀況,有助于提升地鐵運營效率,為廣大乘客創(chuàng)造更便利、舒適的出行環(huán)境。通過與騰訊公司的緊密合作,類似乘車碼這樣數字化產品將有效助力本市的智慧公共交通建設,哈爾濱的智慧出行環(huán)境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自2017年在廣州上線以來,騰訊乘車碼已在全國150多座城市落地,使用人數超1.5億人次。通過對出行痛點的深入挖掘,騰訊乘車碼不斷升級產品功能,現已推出“刷臉”乘車、區(qū)塊鏈電子發(fā)票、乘車登記碼等便民的公共出行服務。后續(xù),騰訊乘車碼將持續(xù)關注用戶出行需求,加速產品在全國各地落地,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碼”上乘車的智慧出行新生活。

【相關問答】

1、什么是乘車碼?

答:乘車碼是騰訊基于微信小程序開發(fā)的二維碼乘車服務。用戶打開微信“乘車碼”小程序,就能刷碼乘坐哈爾濱的地鐵和公交。

2、如何開通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

答:方式一:進入微信,點擊“發(fā)現”,點擊小程序,搜索“乘車碼”進入,定位至“哈爾濱市”,按提示即可開通;

方式二:進入微信,搜索“騰訊乘車碼”公眾號,點擊下方“刷碼乘車”進入,定位至“哈爾濱市”,按提示即可開通。

3、如何使用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乘坐哈爾濱公交、地鐵?

答:方式一:打開微信【我】-【卡包】-【交通卡】,調用“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

方式二:打開微信、下拉聊天框,點擊“乘車碼”進入,調用“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乘車時,將二維碼靠近公交車上的掃碼機,以及地鐵站點閘機的掃碼區(qū)進行刷碼即可。

4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如何扣費?

答:騰訊乘車碼采用“先乘車、后扣費”模式,行程完成后通過已簽約的免密支付方式自動扣費。

5、免密支付賬戶余額不足怎么辦?

答:余額不足時,微信會先幫乘客墊付,下次補交欠款后就可繼續(xù)乘車。

6、乘車碼的安全性如何?

答:乘車碼動態(tài)刷新,采用多重加密防偽技術,可以有效防止偽造、盜用,有效保障資金安全。

7、使用哈爾濱公共交通乘車碼”入閘后,遇到手機沒電或故障如何處理?

答:乘客已用乘車碼刷碼入閘后,假如遇到手機沒電或故障的情況,出站時請及時前往車站客服中心處理,向工作人員提供手機號碼,核實信息后按相關票務政策處理。

8、如何聯系客服?

答:方式一:打開乘車碼點擊“個人中心”——“常見問題”——“咨詢客服”提交問題。

方式二:撥打電話“95017”,按“1”進入微信支付業(yè)務,按照語音提示進入“人工服務”,電話服務時間:早9點--晚10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