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智能錄音筆作為科大訊飛旗下明星產(chǎn)品線,不斷為用戶推出不同定位的AI錄音筆產(chǎn)品,在智能化辦公領域提升社會效率。4月6日,科大訊飛通過線上發(fā)布會推出了全新的智能錄音筆H1,以快速錄音、快速傳輸和多收音模式為主要賣點,采用便攜隨身的背夾設計,為多場景辦公記錄提供了智能之選。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相較上一代產(chǎn)品,全新H1最為顯眼的是新增了一顆用于遠距離收音的定向麥克風,但整體依然保持了纖細輕巧的造型。硬件規(guī)格上,H1采用全金屬機身配合全覆蓋的2.5D玻璃,同時配有一塊0.96英寸顯示屏,可用來查看必要的錄音筆工作狀態(tài)及音頻信息。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背夾設計為H1帶來了極高的使用場景靈活性,可固定在衣物袖邊、領口,甚至是背包或者各類支架等位置,在不同工作環(huán)境下都能夠從容應對。兩側設計了多個功能按鍵,包括錄音、電源、音量等,點按反饋清晰,盲操作毫無障礙。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新增的定向麥克風配合兩顆全向麥克風陣列,使得H1能夠實現(xiàn)360°全向收音和120°指向收音,并支持一鍵切換兩種收音模式。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不論是拾取5-10米的定向音源還是人員密集的會議室音源,H1都具備針對性收音模式。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定向麥克風底部設計有一個環(huán)形指示燈,聲源音量過大或離麥克風過近時,指示燈亮紅色進行提醒,確保錄音質(zhì)量。這一設計十分貼近電子產(chǎn)品用戶使用習慣,大大降低了新用戶的使用門檻。可靠的硬件配置之外,科大訊飛為智能錄音筆深度定制了端+云降噪拾音算法,清晰捕捉目標聲音。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訊飛智能錄音筆H1可連接至訊飛聽見App,以實現(xiàn)實時轉寫查看和內(nèi)容編輯分享等功能。轉寫能力上,H1支持邊錄邊轉,并支持8種國家語言、12種中文方言和2種少數(shù)民族語的轉寫。實際使用場景中,H1也能夠準確記錄中英混讀場景,同時能夠自動區(qū)分不同的說話人,并在轉寫結果中自動過濾語氣詞,智能輔助文本編輯。

基于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語音領域的積累,訊飛智能錄音筆系列產(chǎn)品的在線轉寫準確率可達98%,再輔以智能編輯等功能,轉寫內(nèi)容的可用度非常高。錄音的同時,用戶可通過訊飛聽見pc端進行實時共享錄音轉寫內(nèi)容,并能夠進行在線編輯,進一步提升了成稿效率。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對于記者來說,采訪過程中最害怕的不是提問,而是記錄。越來越多的記者開始使用智能錄音筆產(chǎn)品,錄音轉文字一鍵導出,令采訪出稿效率越來越高。不得不感嘆下,訊飛智能錄音筆真的很給力!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針對較長時間的錄音文件,H1內(nèi)置的WiFi模塊支持快傳功能,實測中1小時的錄音文件僅需2分鐘即可傳輸至手機應用內(nèi)進行轉寫。對比傳統(tǒng)的藍牙傳輸方式,WiFi連接在傳輸速度和功耗的表現(xiàn)上都大幅領先。

H1在保持體積小巧的同時,內(nèi)置了32G大容量本地存儲空間+10G云端存儲,能夠儲存200小時以上的高品質(zhì)錄音。單次充電能夠連續(xù)錄音10小時,應對長時間會議等高強度記錄工作也同樣游刃有余。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順應智能化和物聯(lián)網(wǎng)潮流,用戶現(xiàn)能夠通過訊飛聽見手機App等方式遠程控制錄音筆工作狀態(tài), H1更全新通過華為HiLink全方位認證,加入華為周邊生態(tài)。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在訊飛智能錄音筆H1的機身配件中,附有一個Type-C轉3.5mm音頻接口的轉接頭,可供用戶在需要及時回聽音頻時連接通用耳機,并支持外部導入的各類音頻格式文件。搭載前沿AI技術的同時,科大訊飛也考慮到了部分場景下的傳統(tǒng)耳機需求,避免了外放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

『飛測不可』用了它,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訊飛智能錄音筆H1評測

對于一款定價僅為499元的智能錄音筆來說,H1具備卓越收音能力、精準轉寫能力、智能編輯能力,同時在數(shù)據(jù)傳輸、遠程遙控等體驗上做到了領先水準。通過整體的上手體驗,訊飛智能錄音筆H1兼顧了錄音品質(zhì)和性價比,是各類職場人士追求錄音品質(zhì)和工作效率的不二之選。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