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從產品到服務體驗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各大手機品牌向高端市場發(fā)起新一輪沖擊。12月11日,小米舉辦年度旗艦新品發(fā)布會,正式推出年度數字旗艦小米13系列。此前,雷軍曾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表示,小米13系列不僅僅是最新的年度旗艦,更是小米高端探索的三年答卷。
據了解,小米13全系搭載驍龍8 Gen 2處理器,采用全新的“科技納米皮”,內置MIUI 14。屏幕為高端OLED直屏,采用視覺四等邊設計,被雷軍稱為“國產旗艦第一個四等邊屏幕”。
除了產品層面的創(chuàng)新,小米同樣重視米粉用戶的購機體驗。作為小米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京東也在小米13發(fā)布之際推出新品嘗鮮計劃,讓部分米粉用戶能快人一步上手新機——12月11日發(fā)布會當天,小米京東自營旗艦店限量上線小米13系列嘗鮮計劃版,下單成功的米粉無需等待預售就能搶先發(fā)貨,在新品開售前率先體驗,更有京東專屬的30天無憂退款等專屬權益,入手新機的體驗再次升級。
通過新品嘗鮮計劃,京東嘗試突破以往手機新品的消費節(jié)奏,無需等待傳統(tǒng)的預售、首銷階段,下單成功就能提前發(fā)貨,充分滿足部分用戶對于新機嘗鮮不想等、不愿等的消費需求。
新機破圈路徑:通過核心用戶制造“嘗鮮效應”
從行業(yè)視角來看,手機新品的生長路徑首先需要在核心圈層獲得認同,形成“嘗鮮效應”;然后圈外用戶在核心用戶的帶動下融入品牌圈層,形成品牌效應;當入圈的用戶達到一定數量時,新品就會破圈而出。因此,位于最核心的嘗新用戶的體驗和評價,關乎新品能否成為市場爆品。京東針對新品打造的嘗鮮計劃建立了核心圈層的用戶特權,不但與核心種子用戶建立密切關系,而且使他們搶先一步體驗真機,帶來更多驚喜感的心智,有利于新品破圈。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認為,2022年眾多安卓廠商進軍高端市場的步伐持續(xù)加速,短期內國內市場的競爭,尤其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是產品之爭,更是品牌形象之爭。在新品發(fā)布階段,能否在第一時間精準定位到消費者群體,能否聚焦消費者注意力,都是新品最終能否引爆市場、收獲品牌影響力的關鍵。在這些關鍵要素之中,品牌在新品發(fā)布之際能否搶得先機,給消費者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又是為日后培養(yǎng)潛在購物需求和良好口碑的第一步。
作為新品首發(fā)的購物場,京東新品嘗鮮計劃為品牌提供的是新品搶先走近用戶的通道,以及新品發(fā)布階段迅速抓住用戶的機會。畢竟新品往往是手機品牌的生命線,爆款新品的打造,不僅能帶來高銷量,更重要的是能夠影響廣泛的潛在用戶群,這部分群體也是最年輕、最具消費影響力的年輕用戶。
與此同時,用戶端的及時反饋,也將有助于品牌評估新品的市場表現。當第一批核心用戶搶先拿到新品開始使用,嘗鮮用戶的體驗如何,是否超出預期,如何評價這款產品,都是新品未來能否成為市場爆品的基本盤,以參與京東嘗鮮計劃用戶的真實反饋,提高品牌線上營銷的精準性和普通用戶的理解程度,能更有效助力品牌提前預估新品的市場容量,幫助品牌高質量增長。
服務升級:為新機出圈提供雙重保障
此外,京東推出的新品嘗鮮計劃還附加了更多服務保障,例如針對小米13系列提供的30天無憂退、24期免息、以舊換新至高補貼660元等,能夠更有效保障用戶的購機體驗,降低嘗新成本,為新機出圈提供多一重保障。
如今,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更關注全鏈路的體驗。據京東消費及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發(fā)布的《2022中國電器服務調研報告》顯示,“服務”已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手機產品時的重要因素,90%的被調研者認為服務十分重要,并希望通過服務產品獲得省錢、省心的消費體驗。
通過對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的洞察,京東也針對手機產品不斷升級服務標準,推出碎屏險、以舊換新、180天只換不修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服務。今年京東11.11,在各項實在服務的加持下,京東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場貼心、便利的購機換新盛宴。京東數據顯示,11月10日晚8點“巔峰28小時”開啟僅10分鐘,手機以舊換新的用戶量同比增長超3倍,“180天只換不修”“30天價保”手機保障服務產品覆蓋率超90%,京東手機力求讓每一位消費者買的省心,用的安心。
在京東新品嘗鮮計劃讓更多用戶搶先體驗新機的同時,京東通過各項服務,全鏈路升級購機體驗,也吸引了眾多品牌參與其中,將京東作為新機首發(fā)的核心陣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機消費市場,對手機品牌而言,抓好細分市場與體驗升級才能獲得更大競爭力,而更快的產品迭代才能持續(xù)保持這種優(yōu)勢。
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同樣具備戰(zhàn)斗力的合作伙伴,能夠在體驗、用戶溝通渠道上提供更多動力,京東無疑就是這樣的伙伴。目前,小米13系列新品嘗鮮計劃已全面開啟,期待在京東提供的創(chuàng)新模式助力下,這款手機能夠收獲不平凡的市場表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