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益公司》項目繼續(xù)推出高端訪談欄目——《致善》,以“商業(yè)向善,責任有為”為主題,走進企業(yè),通過對話、紀實的方式記錄企業(yè)的社會責任閃光瞬間;也將邀請行業(yè)內專家對公益慈善、鄉(xiāng)村振興、碳達峰等政策進行解讀,為企業(yè)履責給出專業(yè)實用的建議。
《中國益公司》與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首席貝愛公益官張麗平的對話,為《2022·致善》第十一篇。西貝作為國內知名餐飲集團,擁有300多家門店,2萬多名員工。作為很多“新市民”進入城市后的第一站,“益于員工”一直以來都是西貝社會責任的重點之一——如何為他們和背后的家庭提供穩(wěn)定的保障,如何為他們提供更清晰的職業(yè)成長路徑。加之其員工很多來自農村,家境一般,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或者大病就會讓他們雪上加霜。因此,西貝在2007年就設立愛心互助金,在員工突遇重大疾病、意外事件時提供幫助,為員工子女提供助學資金,自2007年以來該項目已經為784個家庭提供應急救助。2021年,西貝愛心互助金更名為“貝愛公益”,“升級后社會屬性更強,這樣就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更好地履行企業(yè)責任。”
疫情之下,西貝公益更忙了
中國益公司:三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對于餐飲行業(yè)的整個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西貝是怎么來保障自身員工健康安全的?
張麗平:2020年疫情剛發(fā)生的時候,大家都懵了。當時我們有370家門店,正好是臨近春節(jié),工作人員全部都是滿編狀態(tài),按往年的經驗春節(jié)是生意最好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休息,全部都是在備戰(zhàn)狀態(tài),所有的原材料都在庫房里面等著,都準備好了,突然一切就停了。停了之后,我們兩萬多員工,有一半是那幾天陸陸續(xù)續(xù)就回家了,還有一半,留在宿舍里。
第三天,我們突然反應過來不能讓大家回家,因為在路上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疫情當時比較嚴重,如果輾轉回家的路上感染,到家又感染了家人該怎么辦?所以后面還沒有離開的員工,我們就盡量讓大家留在了宿舍,我們在全國有2000多個宿舍。要保障員工的吃住,還要讓大家有好心情,緩解不能回家?guī)淼呢撁娴那榫w。
我們還給一線員工在第一時間補充了保險,除了原來覆蓋的保險項目之外,專門買了新冠保險。
中國益公司:這個對當時的企業(yè)而言應該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因為相當于是經營停擺了,但是可能有這么多員工的群體生活還需要保障,因為西貝員工群體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餐廳一線人員,正常發(fā)薪嗎?
張麗平:那三個月經營上是停擺的狀態(tài),我們給員工的工資是按照地區(qū)勞動法的要求,發(fā)放最低保障工資。但是對于當時還在一線繼續(xù)工作的員工,在店里面進行保障,給宿舍其他員工做飯、送飯的,還有一些去到醫(yī)院做支援的,我們都是除了發(fā)放工資之外,還有給予了獎金。
中國益公司:這個狀態(tài)持續(xù)了大概有多長的時間?
張麗平:不同的區(qū)域不太一樣,是逐步放開的,陸陸續(xù)續(xù),今年各地的店也都有過暫時的關閉,像西安、深圳、內蒙……我們全力配合防疫政策,在配合的同時做好保障工作,不光是做好內部的保障,作為餐飲企業(yè)我們也承擔起了地區(qū)的保供工作,給居民帶來保障,盡我們的能力。
中國益公司:這種沖擊,對于西貝的公益有什么影響嗎?
張麗平:我們變得更忙了,從2020年開始,我們請了心理老師幫助員工在線上進行輔導,安撫心理問題。有時候在宿舍幾個月不能出去,人的身體悶著,心理上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情緒問題。我們就增加了一項長期工作,請心理老師給大家講課,一年會做很多期線上輔導。當自己無法面對,不能夠完全梳理自己情緒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渠道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和疏解。
除此之外我們也做了一些支援武漢、支援內蒙古疫情的工作,提供我們的人員和菜品,進行支持和保障。
因為一個被燙傷的孩子,設立西貝愛心互助金
中國益公司:我們看到西貝是在2007年成立了愛心互助金,當時是出于怎樣的契機和考慮?
張麗平:在內部我們一直都有一些公益的行動,最初沒有成立正式的部門去管理,是一個互助金的形式,公司有專人負責,有人需要的話就可以直接和公司申請。當時公司人也比較少,當時總部辦公室有一個人進行管理,記錄大家的捐款,有人申請也是從負責人那里申請和記錄。2007年我們想更規(guī)范專業(yè)的把這件事做大、做實、做好,就正式成立了一個部門管理愛心互助金。
中國益公司:當時是覺得需要一個部門來專門管理,最早這個互助金是怎么出現的呢?
張麗平:最早是2002年左右,西貝剛來北京沒多久的時候,有一位西貝伙伴的女兒在那一年不慎被嚴重燙傷了,孩子當時只有一歲,不小心坐到了開水鍋里,全身大面積燙傷不盡快救治是致命的。當時賈國龍聽說后第一時間給伙伴轉了10萬塊錢,他說“錢不重要,先救人要緊”。這就是西貝當時的第一筆“愛心互助金”。 后面,其他員工也開始自發(fā)為這位伙伴的女兒捐款,在醫(yī)生全力的救助下孩子獲得了很好的醫(yī)治并最終痊愈。
經歷過這個事,給了西貝上下很大的觸動。每個人這輩子都會遇到很困難的時候,單純依靠家庭的力量很難渡過難關,在那種時候多希望有人能幫幫自己,或許只是一臂之力那個坎兒就過去了。
當時我們就想,公司里有這么一個組織,有一筆經費能夠快速幫助到人,讓他度過危機,是很有力量的事情。所以就設立了互助金這一個機制。后面公司規(guī)模越來越大、員工越來越多,西貝就決定將這件事組織化、正規(guī)化,西貝愛心互助金就在2007年被組建起來了。
中國益公司:互助金從成立之初運行的方式是什么樣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哪里?
張麗平:開始主要是我們幾個——我、賈國龍,有突發(fā)事件急需用錢,就資助。后來就號召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公司也有一些人自發(fā)的捐款,還有一段時間大家說我每個月捐我也記不住,你就從我工資里,發(fā)工資的時候把這個扣掉就好了。持續(xù)了有大概兩年,我們發(fā)現其實從工資扣大家也不太有感覺,我們就開始做一些公益活動,去店里給大家宣講,讓大家知道有這樣一個部門,我們做這些事。 后來,每家店固定將每年凈利潤的1%匯集到愛心互助金,這樣的話資金就比較寬松,員工但凡遇到重大疾病、突發(fā)事件,包括這些人的家人直系親屬——父母親和孩子,還有配偶,遇到重大疾病渡不過難關時我們都會提供幫助。
所以,就這樣一點點的,做得越來越規(guī)范,公司越來越大我們也想把愛傳出去,希望公益成為一個自發(fā)的行為,能夠激發(fā)每一個人內在的東西。
最近這些年,我跟賈國龍的個人收入,我們每年拿出來1000萬放在互助金。我們的高管捐款也越來越多,我們舉辦義賣活動,大家的參與積極性也特別高。雖然,義賣環(huán)節(jié)捐上來的錢非常有限。
但是,大家積極參與這個事,就是更有意義的事。另外,大家也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到互助金這個項目,如果他家里遇到問題有需要的話,就能想起來還有這樣一個渠道,更容易開口。人開口跟人借錢是特別不容易的事,但參與過項目中的一些義買環(huán)節(jié)幫助過別人,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更愿意向組織開口。
中國益公司:愛心互助金每年能實現對多少人的救助?
張麗平:以去年來舉例,助學項目,大約捐助了400萬。新啟動的助學項目在貴州和新疆分別資助六十和五十個孩子,一共110個孩子,現在有一個退學了,有一個轉學了,所以一共是108個孩子,都是高中生。我們原來的助學項目是為了支持我們店里的伙伴,提供錢幫助一線員工能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大部分人家都是在農村,如果孩子被留在老家,就相當于留守兒童了。
我們去回訪的時候也去過這樣一些家庭,孩子長期跟父母一年見不了幾次,有的年輕人夫妻倆都在北京工作,又不在同一個店,住著不同的宿舍,也不太舍得在外頭租個房子,把錢省下來,然后也不想回家太頻繁,雖然每個月有休假,但是一回家路費就要花很多,他就想把這些錢都攢下來,一年集中回去一次、兩次。
所以我們最初做助學項目的初衷是想讓他們能夠把孩子帶在身邊,在城市里上學,后來發(fā)現其實并不現實,在大城市租一個房子,房租很貴,然后還得有人幫他們帶孩子,有的家里父母親可以,有的父母親也離不開家,所以還是不現實。
后來我們提供助學金,就是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城市里。
中國益公司:咱們啟動貴州和新疆助學項目的初衷是什么呢?
張麗平:我們這個助學項目叫筑夢·助學,起源于我們珠海一家門店的店長,叫吳友,這個小伙子是從貴州大山里走出來的。他的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都是一個華僑資助他。他考了大學,畢業(yè)之后在深圳工作,在西貝做店長。他收入還不錯,他就跟另外一個同事說,我從我的家鄉(xiāng)走出來了,但那些孩子,沒有人資助他們上學的話,想要順利地完成學業(yè)其實并不容易,于是他們兩個每年都資助三個孩子。
2020年,我們啟動了一個內部活動,叫“夢想啟動計劃”,每人說出自己的十年夢想,獲獎的人會得到一萬塊錢的夢想啟動金。吳友說他的夢想就是要資助家鄉(xiāng)大山里的這些孩子,讓他們能夠走出大山,順利地讀大學。后來我們就決定助力他,幫助他實現夢想,這和我們想做的事是契合的,然后就由他帶著我們去到他的家鄉(xiāng)貴州,去他資助的那些孩子的家里還有學校,找到了這些貧困生,啟動了助學項目。
中國益公司:現在咱們除了助學項目,愛心互助金還有哪些公益項目?
張麗平:從“愛心互助金”時期開始,我們就有兩個大的幫扶方向。一個是⌈子女助學⌋,另一個是⌈應急救助⌋。為重大疾病、突發(fā)事件等提供幫助。比如去年河南暴雨,有的人家就徹底被淹沒了,還有突發(fā)火災等,收到大家的申請,我們考察過符合事實,就會提供幫助,
最近的一個應急救助,就是北京工作的一位年輕的孩子,突然得了一種叫做濃毒癥的病,在ICU待了好幾天。他老家是內蒙農村的,因為疫情等原因,家里人過不來,他的上級就幫他申請救助金,店里的伙伴也幫他捐款,搶救過來了。
中國益公司:這些年一共有多少人受助于這個愛心互助金?
張麗平:從2007年到現在,784個家庭。
公益不要變成少數人的事
中國益公司:愛心互助金的成立是基于西貝怎樣的價值觀,您能介紹一下嗎?
張麗平:最早我們提出來的是“把愛傳出去”,我們就是覺得勞動密集型行業(yè),這些人出來工作都不容易;而且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那種愛,幫助人也是人的本性,我們希望能夠把大家這種愛激發(fā)出來,一起把愛傳出去。
后來有了公司藍圖,它把這么多年西貝的這些理念表述成文字,每一個字都是大家共識出來的,其中核心價值觀當中就有愛,全心全意愛顧客、愛伙伴、愛家人、愛自己,現在我們的理念還是“愛”,但更廣泛了,我們希望西貝能成為一個更強大的愛的能量場,發(fā)散出更多的能量去幫助更多人,承擔社會責任。 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我們和社會化的公益組織的合作,把愛通過更多途徑傳出去,更專業(yè)、更嚴格的去做公益,把公益做的更好。
愛這個東西一直都在,它是我們企業(yè)的價值觀的一種底色。
中國益公司:我注意到,西貝在去年對整個公益的部門有一個升級,從愛心互助金變?yōu)榱?/strong>西貝貝愛公益。這樣一個概念的迭代,它對西貝公益意味著什么?
張麗平:這個對于西貝的公益還是挺重要的,原來互助金更多是內部互助,自跟中華救助基金會合作以來,對我們從事社會公益有了一定的幫助,我們也想著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嘗試,想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去年我們決定升級為西貝貝愛公益,升級后社會屬性更強,這樣就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更好地履行企業(yè)責任。
中國益公司:剛剛您介紹到,公益的投入可能有幾個階段,最開始是以您和賈總的投入為主,可能也一些管理層的個人出資,后來要求所有門店凈利潤的1%投入公益。現階段沒有對門店的硬性要求了,以大家自愿捐贈為主,怎么去發(fā)動大家的積極性?
張麗平:這個就是需要不斷有新的活動和新的項目,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大家愿意參與,讓公益能一點點滲透;我們每年到門店去宣講,讓大家都了解,參與的人就會更多。
今年5月份,我們和美團公益合作的一個珠峰幼兒園操場建設的一個項目,在我們內部影響也是挺大的,好多人自發(fā)給捐款,因為操場里用到很多塊PP板,每個人20塊錢就能捐一塊板,參與門檻低但很有意義,很多人參與了進來,還會曬出來說我捐贈的那塊pp板是在第幾行第幾列。
我覺得公益不要變成少數人的事,每個人都有愛心,每個人都渴望有一些跟公益鏈接的情感需求。我們能找到好的項目,能夠積極地把更多的人聯(lián)系起來,持續(xù)地讓大家有興趣,有機會能夠參與,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餐飲企業(yè)員工的成長路徑
中國益公司:西貝的公益項目有為進城餐飲企業(yè)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大病醫(yī)療救助、也有教育資助,為何聚焦在這個人群?
張麗平:西貝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員工中有很多都是進城務工人員,他們在大城市中無親無故,遇到困難的時候企業(yè)就應該是他們最溫暖的臂膀。
并且我們也發(fā)現這一群體,是很需要被看見、被關注的,他們也很渴望被愛。前兩天有一個紀錄片,是日本的竹內亮導演拍攝的,他就是記錄我們門店的小伙伴,最普通的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二十多分鐘,特別生動。能夠看到這一群體的真實和鮮活,他們是值得被關注的一群人,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心理成長上。
中國益公司:可能這也是餐飲行業(yè)的一個特征,對于這些員工的個人成長,他們在西貝可以有清晰的成長路徑嗎?
張麗平:一個普通員工無論他進入到門店,或者是進入總部,都會有他的成長路徑,總部我們現在有1000多人,也有相當大比例是年輕人。
門店的員工的成長路徑特別清晰,比如說一入職可能是一個傳菜員,或者服務員,或是在廚房是一個小工匠,或是一個檔口的小廚工。每天教他的是他的直接上級,這個對服務員來說可能是他的部長,上面更高一級是他的服務部主任,再上一級是服務部經理,再上一級就是店長。
廚房也是這樣,從一個檔口小廚工可以升級為檔口主管,一個檔口可能負責幾道菜。他要通過資質界定,幾個月他都學會了哪些菜,所有這些界定都過關了,他就能夠升級了。
2020年之前我們開店速度特別快,每年都有很多新店開出來,所以員工晉升也是相對快的。晉升完了之后,這家店可能沒有上升空間了,但是很快新店就出來了,他的師傅可能去管新店去了,他們就成了這家店的新的管理班子。
中國益公司:這種從西貝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門店店長,大概多少人?
張麗平:很多,我們工齡在20年以上的,現在全公司有幾百人,然后工齡在15年以上的就更多了。一旦員工成長到了干部級別,比如升為檔口主管,升為廚師長,或是分部的總廚,就比較穩(wěn)定了。我們總部研發(fā)部300多人,有80%都是原來各個門店的廚師長和各個分部的總廚升上來的。
西貝價值觀在一件件小事中沉淀出來
中國益公司:這么多年下來,您印象最深的故事有哪些?
張麗平:我們有幾個對西貝公益影響很大的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開始講的張智茵,因為這個愛心互助金就是由她孩子被燙傷這件事而來的。他們夫妻倆都在西貝工作,在我們廣州研發(fā)中心。孩子現在大四了,在學中醫(yī),還經常跟我有微信聯(lián)系。
還有幾個代表性的人物,我們曾經在北京頤和園店有一個服務部部長叫牛晶晶(音),山西人。當時我們店后面靠著一條河,一天有人落水,他為了救落水的人犧牲了。落水的人被救上來了,他沒上來。
這個事我們當時幫他申請了北京市的見義勇為人物,后來也批下來了,獎金有十幾萬。但是他的孩子當時才不到一歲,在老家由他媽媽和愛人帶著女兒。
當時我們也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事情,一個年輕人能夠在瞬間,不假思索地去救人,我們覺得應該為他做點什么,后來公司又給了他家50萬,再給他媽媽和女兒每年1萬塊錢,一直到女兒18歲,今年已經第10年了。
西貝的價值觀就是一次一次在各種事件當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我們想要的那個東西。
中國益公司:西貝怎么理解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張麗平:社會價值其實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把企業(yè)做好,能有更多的人才進來,能有更好的盈利模型,能夠創(chuàng)收更多,就是在實現企業(yè)的社會價值。我們現在員工有2萬多人,我們要對這些員工負責,不能因為生意不好了,大量裁員、大量關店。要讓這個企業(yè)健康、正常地運行,保障每一個在這工作的伙伴和他們背后的家庭。而且我們內部很多員工都是夫妻倆,甚至全家人都在西貝工作,保障員工也是在保障家庭的穩(wěn)定。
中國益公司:西貝作為跟消費者互動非常密切的一個行業(yè),西貝提出要打造一家可信賴的企業(yè),如何去建立跟消費者的這種信賴關系呢?
張麗平:第一,我們是在所有餐飲行業(yè)當中優(yōu)先推出明廚亮灶的企業(yè),成為食藥監(jiān)局在全國推廣的標桿,明廚亮灶,它不只是四個字,背后是更多的投入,讓顧客能夠放心。
第二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不能有半點的問題和馬虎,我們在食安上面的投入比重是相當大的。我們負責食品安全的副總裁是原來國家食藥監(jiān)的一個教授,專門負責我們的食品安全。另外門店的設備,我們用的是德國的蒸烤箱,我們對使用的設備上進行了很高的投入,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生產環(huán)境更安全衛(wèi)生。
還有服務的規(guī)范,客人可能看不到員工是怎么上崗的,但是我們每一個在門店上崗的人都是經過篩選和培訓的,都需要有各種資質。
從原料端,我們在內蒙有12萬畝的有機燕麥田,和有機莜面工廠,我們的羊肉都是選用的草原羊,堅持在源頭選用好原料好食材。
包括運輸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們全鏈條負責,我們自己的員工都要跟到源頭,從農田到工廠,一直到送出去。
大家看到的可能是餐廳和他吃到的幾道菜,但我們在背后下的看不到的工夫特別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