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我國每年廢棄手機約4億部”“建議推動閑置物品再利用市場”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fā)眾多網友關注和熱議。根據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fā)協會的測算,早在2016年,我國淘汰的手機已累計超過40億部。隨著5G等新技術的普及應用,手機報廢量預計還會持續(xù)上升,預計“十四五”結束之前,淘汰手機總量累計將達到60億部。
然而,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主動處理這些舊手機,根據北京市企業(yè)家環(huán)?;饡l(fā)布的《手機使用與回收公眾調查報告》,49.5%的消費者會選擇把舊手機存放在家;中國循環(huán)經濟協會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廢舊手機的閑置留存率約為54.2%。海量的閑置手機意味著二手手機循環(huán)再利用的市場空間十分可觀。
對于這一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所所長劉銳建議,推動二手閑置物品再利用,促進碳減排;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zhí)烊谓ㄗh,將二手閑置物品交易納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
積極參與廢舊手機的回收再利用,不僅能為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而且還能為社會節(jié)能減排做貢獻,那為什么消費者寧愿把舊手機都放在家里閑置“吃灰”呢?
根據《手機使用與回收公眾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高達61%的消費者因擔心信息泄露而不處理舊手機。相較于賣掉手機的收益,隱私泄露的風險更讓消費者難以承受,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廢舊手機只有存放在家才絕對安全。
今年央視315晚會通過測試證明,簡單恢復出廠設置不一定能徹底清除手機數據,如果希望徹底清除,需在點擊“清除所有數據”后,勾選“格式化手機存儲”。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各大手機品牌廠商、專業(yè)回收服務商大都可以實現對手機信息的安全擦除。其中,閃回收作為全國專業(yè)的手機回收服務平臺,具有良好的履約能力和品牌信譽,更是憑借優(yōu)質的產品及服務,與三大通信運營商和主流手機廠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也備受市場認可,目前已累計為超過千萬名消費者提供手機回收與二手交易服務。
閃回收背后的公司是深耕手機后市場領域多年的閃回科技,自成立以來,閃回科技始終踐行“誠信 · 務實 · 創(chuàng)新 · 高效 · 本分”的價值觀,嚴守數據安全防線,通過專業(yè)的數據清除工具,全力保護用戶隱私。
當顧客進入閃回收合作的手機銷售門店后,店員通過小程序測機報價,并拍照上傳圖片,閃回收后臺遠程審單,顧客現場即時收款。從檢測、估價到付款的非標準化交易全流程,5分鐘內即可完成,十分高效便捷。之后回收的手機進入智能檢測中心,在全程監(jiān)控下完成收貨、拆包、檢測和數據清理等過程,充分保障顧客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
閃回科技一直認為,用戶信息及隱私保護是企業(yè)應當堅守的基本底線,是手機回收平臺贏得用戶信任的關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消費者參與手機回收的意愿度,加速廢舊手機的流通與循環(huán)再利用。因此閃回科技始終高度重視用戶個人隱私,并切實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門店回收成功后,每一臺手機都會經過一套完整的數據深度清除流程。首先是開機鎖、賬戶鎖等第一道信息數據的清除;然后恢復出廠設置,進行系統(tǒng)重置清除;最后再使用自主研發(fā)的專業(yè)隱私清除APP——“閃清除”,反復多次進行數據清除和隨機數據覆蓋填充,確保用戶數據無法恢復。此外,閃回科技還制定了“檢測、清除、復核”三道管控機制,筑牢隱私安全防線,全面消除用戶的后顧之憂。
2021年7月,國家發(fā)改委印發(fā)《“十四五”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特別強調保障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全過程的個人隱私信息安全。2022年6月,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提出,回收廢舊手機、電腦等涉及個人隱私的電子產品時,經營者應當面清理用戶個人信息,維護客戶隱私權,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戶相關信息。
隨著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手機回收的信息安全環(huán)境會得到較大改善。未來閃回科技將堅持誠信為本的經營原則,以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回饋廣大消費者,同時與手機產業(yè)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用戶隱私保護的良好生態(tài),助力每年4億部廢舊手機的流通與循環(huán)利用,推動社會走向低碳循環(huá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