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七月以來,日圓匯率再次呈現下降趨勢,沖上147,刷新了2023年最高紀錄,并接近去年11月的高點148.85。然而,回顧去年情況,我們注意到日本央行曾于此一高點上采取干預市場的措施,試圖將匯率穩(wěn)定在145左右,這引發(fā)了市場猜測日本央行是否還會再次出現類似的干預行動?
近期,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接受采訪時表示「央行將竭盡所能在年底前收集足夠的數據,以決定是否結束負利率政策」,這表明,隨著通貨膨脹率接近達到2%的目標,央行可能會考慮加息,不過CPT Markets分析師指出,關鍵在于日銀平臺能否確定通脹率可在穩(wěn)健需求和工資增長的支持下,長時間保持在約2%,否則在此之前維持超寬松政策是有必要的。
關注工資方面,此次春斗工資漲幅初步估計為3.7%,達到了30年來最高水平,CPT Markets分析師解釋,主要原因在于企業(yè)考慮到物價已經大幅上漲,因而認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調整措施,且由于疫情影響逐漸好轉,外國游客的入境幾乎已經恢復到原有水平,因此旅館和餐飲等服務業(yè)出現的人手短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薪資上漲。
不過工資是否能持續(xù)上揚仍伴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中一個原因在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目前加息政策效果還未充分顯現,假如經濟沒有陷入衰退,那么通脹就無法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再加上未來中長期的經濟增長預測會影響明年及以后的薪資談判,因此日本央行目前僅能保持謹慎態(tài)度。
然而,不管是在歐美經濟體還是日本經濟體,其央行均特別強調「2%的物價目標」,但實現2%物價真的會意味著日本家庭經濟情況真的能好轉嗎?CPT Markets分析師表示,要想改善日本經濟,市場必須著重在物價上漲的實質薪資是否有所成長,若從家庭收支的角度來看,物價不上漲是好事,最好只有薪資成長,雖然日本銀行致力于實現物價與薪資約2%的成長,但對家庭收支而言,這并無太大意義。另外,由于寬松政策而導致股市與房市價格飆漲,這使得投資人不免擔心泡沫化風險是否又要重新上演。
在此,CPT Markets分析師以相當客觀的角度提出,雖說日經指數已達32000點,但由于本益比(PER)僅約為14倍,因此目前情況仍未達到高估值的水平,此外,雖然東京都蛋黃區(qū)的房地產價格確實飆漲高騰,但由于郊區(qū)的土地并未上漲,甚至存在供應過剩問題,因此以目前情況來說,尚未嚴重到成為日本銀行在政策判斷之際所需要考慮的因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