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AI PC時代,雷神科技的“同”與“不同”

5月10日,雷神科技舉辦“智競AI新世代”2024新品發(fā)布會,會上,雷神科技發(fā)布首款增程式AI全能本雷神aibook15,并亮相了AI PC全家桶,交出了競逐AI PC時代的首份答卷。

AI PC成為巨頭對壘的“必爭之地”,早前,聯想、華為等廠商皆已入局,推出自己的AI PC產品。與之相比,站上AI PC“擂臺”的雷神有何籌碼?又憑何構筑起屬于自己的競爭力?對此,雷神科技的回答是:“同”且“不同”。

同:強芯片、重模型,AI PC的價值通式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指出:如果說個人電腦是“達爾文式”的設備,而AI PC則是其中的一個“寒武紀”時刻。正如其所言,AI PC進入可預見的、爆發(fā)式繁榮階段,總結各廠商的布局可以發(fā)現,雖在具體執(zhí)行上有所不同,但“強芯片+大模型”的整體思路是一致的。

首先是強芯片。芯片是AI的算力基礎,而算力是AI PC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各大硬件廠商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卷芯片之路。具體來看,除蘋果采用自研路線外,包括聯想、華為、雷神在內的市面上大多數廠商都采用與Intel等大廠合作的模式,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牢牢把握前沿技術,快速迭代產品。例如,最新發(fā)布的雷神aibook15便搭載了英特爾酷睿 Ultra 7處理器,采用3D高性能混合架構、intel4先進工藝制程CPU模塊,由CPU+GPU+NPU三大AI引擎提供混合算力,最高可支持 200 億參數大模型運行,滿足用戶對AI算力的需求。

另一大趨勢是,隨著數據安全保護意識的加強,個人大模型從“選做題”變?yōu)?ldquo;優(yōu)等生”的“必答題”。其中,聯想于4月18日推出聯想小天個人智能體,由嵌入本地的天禧大模型驅動,通過自然交互,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諸多場景中為用戶帶來全新的AI體驗;華為在4月25日推出盤古大模型,包括自然語言處理(NLP)大模型、計算機視覺(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大模型等;雷神則在“智競AI新世代”發(fā)布會上,首推“小雷AI+Euler大模型”解決方案,將本地部署和云部署相結合,實現高效率與輕量化、隱私安全的兼顧。

“未來,每個個體都可以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AI PC,運行屬于自己的“個人大模型”,AI PC將成為個人、家庭與企業(yè)不可或缺的個人AI助理”,《AI PC產業(yè)(中國)白皮書》描繪的AI圖景,正離普通消費者越來越近。

不同:各有所長,雷神首創(chuàng)“增程式”AI PC概念

AI PC概念首次提出于2023年9月的英特爾創(chuàng)新技術大會上,迄今為止也不過9個月時間,各大廠商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結合自身優(yōu)勢進行探索嘗試,這之中,又可以分為兩個方向。

一類可總結為“生態(tài)賦能派”,其核心是通過與應用方、內容提供商等合作,促進AI應用生態(tài)繁榮,從而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聯想發(fā)起啟動籌備AI終端產業(yè)生態(tài)聯盟,HUAWEI MateBook X Pro與剪輯軟件首發(fā)定制聯合調教,支持調用NPU進行AI特效等創(chuàng)作等。

另一類是“產品賦能派”,其核心是通過對產品的創(chuàng)新,提升AI PC的算力水平,增程式AI PC 雷神aibook15就是這一路線的代表性產品。其機身自帶OCuLink接口,數據帶寬是雷電4方案的2倍,是行業(yè)目前公認的創(chuàng)新、高效、近乎無損的外部顯卡連接方案。通過顯卡塢外接高性能獨立顯卡,aibook15即可突破筆記本固定場景及性能極限,進一步釋放算力潛能。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方向并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而是在全面布局的基礎上各有側重。雷神科技就在發(fā)布會上表示,將持續(xù)加強研發(fā)投入,與更多AI應用開發(fā)者和生態(tài)伙伴合作,并在現場演示了輕量化大模型Euler的本地化應用。未來的AI PC,一定是產品與生態(tài)的綜合比拼,也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最大程度受益。

回到最初的話題,答案已顯而易見:“同”的是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戰(zhàn)略布局,夯實AI PC的技術底座;“不同”的是具體的路徑規(guī)劃,以差異化創(chuàng)新應對市場“內卷”。“做難而正確的事”這句企業(yè)經營“圣經”,正是如今雷神科技的真實寫照,其前景,也將如稻盛和夫在《干法》中寫的那般:“行走雖然艱苦,卻通向難以想象的、光明燦爛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