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園
2月8日訊,大年初一,一直是大片硝煙站起的時候,此次雞年春節(jié)檔的重頭戲是《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風破浪》以及《大鬧天竺》。在這其中,最受熱議的當屬周星馳擔任編劇和監(jiān)制、徐克擔任導演的《西游·伏妖篇》。
想當初,我們因為“欠星爺一張電影票”而為《西游降魔篇》捧場,最終創(chuàng)下了12.4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為周星馳最賣座的電影,隨后的《美人魚》也沒有讓人失望,創(chuàng)下了33億人民幣的超高票房記錄,但今年,即便有超高制作成本與宣發(fā)費用,上映首日狂攬3.7億票房,《西游伏妖篇》還是沒有抵住高開低走的趨勢,票房有被《功夫瑜伽》趕超之勢,這也讓其30億保底票房的傳聞趨于泡湯。
賀歲檔資本激戰(zhàn)
據(jù)投資界估算,6部賀歲片背后除了大腕明星,投資方高達73家,且投資方均有影視行業(yè)公司和大在線票務平臺。如萬達影視、淘票票、華誼兄弟、貓眼等21家公司參投《西游伏妖篇》,其中華誼兄弟是冰釋前嫌重新合作;光線傳媒、貓眼等8家參與的《大鬧天竺》;博納影業(yè)等10家參與出品《乘風破浪》;《功夫瑜伽》背后是耀萊影視、中國電影等16家;樂視影業(yè)、華強方特、保利影業(yè)等9家投資《熊出沒·奇幻空間》;影行天下、百度等9家參與的《健忘村》。
光線傳媒、博納影業(yè)、萬達影視、華誼兄弟、文投控股、樂視影業(yè)等等,短短七天的賀歲檔幾乎把國內大影視公司都湊齊打兩桌麻將了,在賀歲檔這場鏖戰(zhàn)背后也是資本的激戰(zhàn)。
從制作成本來看,公開信息顯示,《西游伏妖篇》的投資成本為4.4億元,宣發(fā)費用1.2億元;《功夫瑜伽》報道稱制作成本過4億元;《大鬧天竺》成本1.2億元;導演韓寒口中最貴的“國產喜劇片”《乘風破浪》成本1.6億元;《功夫瑜伽》傳聞投資4億元,這5部投入成本超16億元。按照票房三倍于成本才能盈虧平衡的一般規(guī)律,像《西游伏妖篇》至少票房達12億元以上才能回本。
還有消息稱,《西游伏妖篇》此次保底票房超過了《美人魚》,大約為30億元?!洞篝[天竺》也曾爆出10億元保底,不過此前光線傳媒CEO王長田予以否認:“《大鬧天竺》沒有被保底,這是由光線獨家發(fā)行的影片。我們一直的策略是一般不介入保底發(fā)行,并且我不認為保底會成為市場主流。”雖然《功夫瑜伽》的制作成本也達到了4億,但并沒聽到任何有關保底發(fā)行的傳聞。
保底可不可行?
保底就是制片方和發(fā)行方在電影上映前打一個賭,發(fā)行方猜一個票房數(shù)字,制片方覺得劃算就簽訂協(xié)議,然后發(fā)行方馬上把這筆錢支付給制片方。電影上映完如果票房沒達到這個數(shù)額,那就算保底方虧損倒霉;如果超過了這個數(shù)額,發(fā)行方就有權利按照協(xié)議規(guī)定的比例,比平時多拿一些分成。
為什么要賭呢?因為從制片方角度來說,這樣可以在電影沒上映時就收回不菲回報,心里踏實;而對于發(fā)行方來講,也有了提高分成比例的機會。當然,每年能讓人對票房有十足信心的導演和作品并不多,為了拿下發(fā)行權,簽保底協(xié)議也成了一種“搶單”手段。
由于中國銀幕數(shù)量增長迅速,因此出現(xiàn)了大量中小公司尤其是一些獨立導演工作室的。它們擁有高質量的生產能力,但又不愿意與大公司合作。當越來越多的優(yōu)質項目從大公司開始集中到獨立導演工作室的同時,高價保底也成為一些業(yè)外資本切入影視圈最直接和迅速的方式。
但是,投資永遠是一種冒險,回報和風險也永遠是成正比,保底發(fā)行在工具屬性上有利于為長周期的電影項目的參與各方配置風險/收益,但無法改變電影無論從行業(yè)還是產品本身都是風險極大的特點。
最后,無論是有星爺、成龍、王寶強、韓寒、吳亦凡等明星大腕壓陣,還是背后有投資方等補貼支持,《西游·伏妖篇》身上背負的“資本債”都讓其顯得疲憊不堪。同時,過度消費西游IP以及星爺?shù)恼信?,缺少?yōu)質內容,最后結果肯定不會盡如人意。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shù)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