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路是怎么火起來的?

這篇文章屬于“尋空的營銷啟示錄”的“案例分析”欄目

隨著葛宇路在7月13日被雙井街道和城管部門依法拆除,這個網絡事件引發(fā)的關注度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此事件從緣起到發(fā)酵再到結束(基本結束)大概經歷了一周時間,時間雖然不長,但整個事件在社交網絡上的走向和一些細節(jié)卻頗值得思索。

1.葛宇路走紅網絡的始末。

葛宇路已經存在超過4年,但它引爆網絡的緣起卻是知乎的一篇帖子,在一個“有哪些看似不簡單卻人人都會的技能”問題下,一個ID為Reenee的網友寫了自己的答案:擁有一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道路。這個技能本身夠有趣,也夠病毒性,因此在答案發(fā)布后迅速引發(fā)點贊。截至目前(7月16日)這個答案獲得了超過1.8萬個贊。這是事件的緣起。

在這個技能獲得大量贊同的同時,它引發(fā)了更多人的關注,于是有人將其答案改編為一篇文章——《如何在北京擁有一條以自己命名的路》,這篇文章開始在微博,微信以及網媒上大量傳播。這個事件徹底引爆了。

2.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認知盈余”。

克萊·舍基出版過兩本書,一本為《未來是濕的》,另一本是《認知盈余》,這兩本書寫的是無組織的力量,即每個人在無組織的情況下,眾包,協(xié)作創(chuàng)作有價值的內容,比如維基百科。

如果你在開車上班的路上開著地圖導航,當地圖提示你某條路因事故嚴重擁堵建議繞行時,提供這個信息的可能并不是衛(wèi)星,而是某個被擁堵的用戶上傳的信息,這就是認知盈余。

葛宇路的誕生本質上也是認知盈余的一種體現(xiàn),地圖應用大部分情況是能夠確定道路名稱的,但如果碰到信息缺失的地方(比如窮鄉(xiāng)僻壤),它就會采用用戶自發(fā)上傳的信息來充實地圖庫。葛宇路利用道路名稱的空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條路的名稱,而這條路正好被需要眾包信息的地圖收錄了。

3.知乎平臺生產新聞的潛力。

知乎是一個問答平臺,一般來講它不會產生新聞,但葛宇路的這條新聞恰恰緣起于知乎。這說明作為一個社交網絡平臺,知乎同樣具有產生新聞的屬性,當某一個問題下的答案具有新聞屬性的時候,這個答案就成了新聞,這一點在百度血友吧事件和魏則西事件中就已經充分體現(xiàn)。

4.一個網絡事件的爆紅路線:從單一平臺走向全網平臺。

社交網絡由于其快速,眾包的特點,已經成為新聞的重要來源,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信息只存在于某一個社交網絡平臺上,它還不能成為大眾意義上的新聞,如果某個信息從某個單一社交網絡平臺走向全網,甚至引發(fā)傳統(tǒng)媒體關注,則說明其已經具有較高的大眾新聞價值。

5.在互聯(lián)網時代,人人都有成名一周的機會。

安迪·沃霍爾說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在社交網絡時代這個時間可能變成了一周。做過社交網絡營銷的人都了解一件事,一個好的線上營銷引發(fā)熱議的時間一般超不過一周,換句話說一個社交網絡熱點引發(fā)持續(xù)熱議的時間最長可以達到一周。

6.社交網絡輿論引發(fā)實際行動。

葛宇路的存在超過了4年,但直到它引發(fā)網絡熱議后才被拆除。在社交網絡時代,社交網絡上對某個事件的熱議如果達到一定聲量,則很可能引發(fā)企業(yè)或組織的實際行動。魏則西事件如此,葛宇路事件也如此。

作者微信公眾賬號:尋空的營銷啟示錄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7-16
葛宇路是怎么火起來的?
這篇文章屬于“尋空的營銷啟示錄”的“案例分析”欄目隨著葛宇路在7月13日被雙井街道和城管部門依法拆除,這個網絡事件引發(fā)的關注度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