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中道智慧’年會在北京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文化養(yǎng)生專家200余人到會。其中有:國學養(yǎng)生導師、著名傳統(tǒng)文化學者作家馮承平,國學養(yǎng)生導師、教授張其成先生,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杰,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院長宮玉寬教授,崆峒山道教觀委員會主任李宗旭道長,北京龍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屈秉權先生,崆峒易理研究院院長楊崇瑄先等專家學者上臺傳授文化養(yǎng)生之道。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國學養(yǎng)生,將國學和養(yǎng)生兩個看似不同的領域結合在一起,其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國學思想和養(yǎng)生的緊密關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同樣是藝術家,中西方的藝術家其個人命運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國外一些的油畫大家以非常態(tài)的瘋癲天才出現,壽命往往較短,比如梵高、高更、畢加索等。而在中國不少的書法家、國畫家卻往往成為長壽典范,實現了藝術成就和健康長壽的雙豐收。書圣王羲之在晉朝活過了古稀之年,唐朝的歐陽詢和柳公權活了80多歲,而近代的趙樸初、啟功、齊白石、劉海粟都享年90歲以上,其中齊白石97歲、劉海粟98歲接近于百歲高壽。
究其原因,除卻個體因素外,更多的恐怕要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質上來找了。西方文化追求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而中國的傳統(tǒng)國學更講究個人修養(yǎng),認為事業(yè)的成就要從修身做起。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p>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個人成就的基礎,而修身在于心正。這種思想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廣泛傳播,影響巨大。后來,王陽明的心學更將此上升為理論,被當時和后來者引為經典。古人詩書畫同源,因此書法家、國畫家也自然沉浸其中,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不但幫助他們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也讓他們身心更加健康。
國學養(yǎng)生在新時代興起的3個因素
近年國學熱興起,成為一道特別的亮麗風景。
自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以來,為了民族振興,我們的先輩過于批判傳統(tǒng)文化,導致傳統(tǒng)文化勢微。而如今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落后并非傳統(tǒng)文化的缺陷所致,而是有著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
用魯迅的話來說,對待傳統(tǒng)要采取拿來主義,去其糟粕而留其精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樣化,社會的思想也日漸多元化,呈現出更多的包容性。曾經一度被塵土的國學終于被新時代重新挖掘出來,其中的精華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真正大范圍應用,國學也從而得以重新進入主流社會。
另一方面,由于歷史、文化等種種特殊原因,當下大多數國人處于信仰缺失的狀態(tài)。而國學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對于恢復文化信仰、推動民族自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國學熱興起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養(yǎng)生熱也在中國悄然興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與身體健康相關的物理環(huán)境越來越關注,同時也慢慢意識到社會壓力、心理健康等軟環(huán)境對養(yǎng)生的重要性。而國學恰恰就是建立在個人修身基礎的理論,對于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良好的培育作用,因此與養(yǎng)生有著天然的親水性。
中道智慧依托互聯網開拓國學養(yǎng)生市場
作為年會的主辦方,中道智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創(chuàng)始人馮承平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養(yǎng)生的研究。
他認為,養(yǎng)生即修行,修行要靠文化的素養(yǎng),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自身生命內涵,養(yǎng)生要先養(yǎng)精神,有了足夠的精神,肉體才能夠獲得補給。精神是通過什么得來?是一個人的文化品質,是一種正能量的吸納得來,因此,養(yǎng)生的首要是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質,自覺的完善無我的境界。這正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tǒng)國學理念的一種延伸。
而實際上,中道智慧一直在嘗試將國學文化與養(yǎng)生產業(yè)進行深度有機結合,并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以及拓展業(yè)務市場。比如中道智慧的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其國學養(yǎng)生社群運營的重要產品。這表明,互聯網不僅是信息傳播的管道,而且還是業(yè)務教學和發(fā)展的平臺。相信在移動互聯網的良好基礎上,國學養(yǎng)生將會迎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和市場空間,為國人的健康服務。
【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