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站在風暴眼里的暴風 會成為“樂視”第二嗎?
文/意卿 GPLP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經歷過輝煌、沒落,最終資金鏈斷裂,樂視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黑洞。而如今的暴風集團(300431.SZ),經歷過股價飛漲、暴跌,現(xiàn)金流遭問詢、屋漏偏逢連夜雨,實控人馮鑫的股份被凍結又把暴風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一個是超級生態(tài),一個是聯(lián)邦生態(tài);一個是ET,一個是DT。號稱樂視第二的暴風如今處于危機當中。
2018年7月6日,暴風集團(300431,SZ)發(fā)布公告,稱CEO馮鑫所持暴風集團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受此消息的影響,有輿論再次把暴風集團與樂視聯(lián)系起來。7月9日,暴風集團股價也出現(xiàn)跌停,報收于12.75元/股,距離股價最高時356元跌去了90%。
對此,馮鑫回應稱,股權凍結因資方提前撤資,“中信資本是暴風魔鏡的一個股東,在2017年提出了要提前撤資……投資額在8000萬左右,已經還了5000萬。當時我個人的股票基本上已經都質押了,到現(xiàn)在還剩下4000萬。我一時還拿不出那么多的現(xiàn)金,就導致了目前司法凍結股票的狀況?!?/p>
如何解決目前的資金壓力,恐怕是暴風度過危機的關鍵。
暴風何以至此?
曾經在A股市場創(chuàng)造漲停板神話的暴風集團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018年7月6日,馮鑫通過暴風集團訂閱號發(fā)布近萬字長文,對暴風集團上市3年以來的失誤進行復盤。
“首先暴風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不怪團隊,也不怪A股的環(huán)境,也不怪我的任何一個債務人,也不怪任何一個幫我做業(yè)務的人,真實的是99.999%還是要怪自己。那我是錯在哪兒了呢?你會真實地看到自己一些無能的地方、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對資本控制的能力,對財務管理的能力,對業(yè)務嚴謹性的能力。在戰(zhàn)略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庸俗的反應。比如好的時候會有所膨脹,壞的時候有蒙混過關。這些反應離遠了看,其實都是很庸俗的,但在我身上一樣是有所呈現(xiàn)的。所以第一個要敬畏的,是看到自己身上明確的不足?!?/p>
客觀來說,這跟膨脹有關系,但也沒有關系。
最根本的還是暴風影音的業(yè)務并不扎實。
公開資料顯示,暴風的主營業(yè)務依舊以廣告及影音播放為主:
2008年資本寒冬的到來,在帶寬、服務器等成本上消耗過高的大批在線視頻網站很快銷聲匿跡,而經過馮鑫技術改造的暴風影音可以支持多種視頻格式,迅速成為視頻播放器行業(yè)的頭部玩家,甚至一度占據該領域第一的位置。
然而好景不長,在2010年,版權大戰(zhàn)攪動視頻江湖,曾經白菜價買的電視劇版權,單集成本最高漲到100萬以上,視頻網站老板們叫苦不迭。馮鑫評價稱:“生買版權,生把錢消耗掉,這個不是我們(暴風影音)能熟悉的戰(zhàn)場?!?/p>
2014年最風光的要屬優(yōu)酷的古永鏘,收購了老對手土豆,幾乎一統(tǒng)半個江湖。但視頻江湖的廝殺反而更加慘烈,優(yōu)酷、愛奇藝等,暴風的競爭對手也變成了騰訊、百度。視頻行業(yè)的大戰(zhàn)成為版權的燒錢大戰(zhàn),暴風也逐漸失去了優(yōu)勢。
暴風的轉型之路也就由此開始,然而,其主營業(yè)務依舊是視頻及廣告。
暴風影音過去四年的財報揭露了真相:
2016年4月19日,暴風科技(300431)公布其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度,暴風科技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65,211.01萬元,同比增長68.85%。其中,品牌廣告收入21,157.20萬元,同比增長70%;實現(xiàn)營業(yè)利潤16,076.36萬元,同比增長395%。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31.37萬元,同比增長313.23%。與此同時,虛擬現(xiàn)實業(yè)務增長勢頭強勁,報告期內暴風魔鏡實現(xiàn)APP注冊用戶數(shù)約100萬人。
資料顯示,報告期的2015年,暴風平臺總體月度活躍用戶約達2億。PC端月度活躍用戶約1.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約為6000萬。2015年12月,暴風平臺PC端日均覆蓋人數(shù)3200萬人,日均有效使用時間3300萬小時;在移動端,日均覆蓋人數(shù)1800萬人,日均有效使用時間700萬小時。
然而,這個數(shù)據并不能反映出真實的暴風影音的業(yè)務情況,但是數(shù)據證明,在過去幾年,暴風影音的主營業(yè)務為視頻及播放,不過,這個業(yè)務在其上市的時候其實市場份額處于萎縮當中——2012年,暴風收入的市場份額為2.73%; 2015年,暴風收入的市場份額為1.29%,過去三年,暴風的市場份額其實一直在萎縮。
從其盈利能力來講,在其上市的前三年,歸屬于股東的扣非凈利潤,2015年5409萬,2014年3730萬,2013年3167萬,2012年5133萬。2012到2015年,暴風盈利一直維持在3000萬到5000萬之間,沒有顯著增長。
而且,在后續(xù)的視頻大戰(zhàn)當中,暴風則逐步被市場所放棄:
從行業(yè)發(fā)展速度來講,暴風一直落后于行業(yè)發(fā)展——暴風招股書顯示,2012年至2015年,暴風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是27%,然而視頻行業(yè)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是63%,暴風其實在逐步掉隊,差距極大。2015年暴風的增長率最高,達到34.72%,相對于整個視頻行業(yè)的增長率61.32%,暴風相差甚遠。
其次,從資本角度來講,盡管暴風登陸了資本市場,然而在整個視頻行業(yè)逐步被愛奇藝、優(yōu)酷土豆、騰訊等第一梯隊占領的時候,暴風在一次次資本大戰(zhàn)當中敗下陣來,主要原因則是上市后的暴風其實偏離了視頻的主業(yè),資本并沒有花在主業(yè)當中。
一句話,暴風的根本原因是以播放器起家的暴風影音逐步被行業(yè)和時代所放棄。
樂視第二:暴風的全球DT大娛樂戰(zhàn)略
暴風被資本市場稱之為“樂視第二”,與其戰(zhàn)略布局有關,當然也跟起相似的財務調節(jié),相似的互聯(lián)網思維,相似的擴張手段,股價同樣經歷暴漲暴跌,以及同樣喜歡勾勒未來美好的藍圖有關。
因此,一直以來,暴風都好像被市場貼上了樂視的影子,這不是馮鑫想要的結果,他本想學樂視的融資、樂視的生態(tài),但唯獨不想學樂視的結局。
這需要用事實來說話。
我們可以觀察上市后的暴風的動作:
2015年3月24日,暴風科技在國內A股上市。
2015年5月份,暴風影音提出了“全球DT大娛樂戰(zhàn)略”,并在當年完成了VR、TV、秀場、視頻、文化等五大領域布局。
2016 年上半年,暴風集團發(fā)布了「平臺+內容+數(shù)據」的全球「DT 大娛樂」戰(zhàn)略。
2018年3月5日,馮鑫通過內部郵件向全公司宣布“All For TV”的戰(zhàn)略,遠離長視頻APP的主戰(zhàn)場,聚焦互聯(lián)網電視和家庭互聯(lián)網。與此同時,暴風集團也打算砍掉暴風影音跟暴風魔鏡這兩個“燒錢”不賺錢的業(yè)務,對于TV,馮鑫堅信這是暴風集團真正的未來。
盡管戰(zhàn)略不斷變化,然而,從2015年至今,暴風的核心業(yè)務只有三塊:以播放器為核心的視頻業(yè)務、VR和暴風電視。
2015年上市之后,暴風集團首先把手伸向的是VR,當然憑借VR概念,2015年上市后的暴風一舉拿下35個漲停板。隨后暴風魔鏡像“開了掛”一般快速增長。暴風魔鏡在2015年1月底成立8個月后,暴風集團通過出售股權,獲得了3366萬元收益。當然這還不是最令人吃驚,曾有評估公司對暴風魔鏡給出了3.06億元的估值,對于僅成立大半年的公司而言,如此之快的增長速度實屬罕見。
而根據暴風集團給出的2015年上半年的半年報顯示,暴風魔鏡虧損為1846.78萬元。當然,這種虧損的出現(xiàn)實屬正常,暴風科技CEO馮鑫也表示:“未來兩三年內,暴風的VR業(yè)務還將持續(xù)燒錢。”
然而,飛的越高摔的越慘。暴風魔鏡因為其產品質量不佳,沒有核心競爭力,再加上VR本身發(fā)展階段無法突破的技術眩暈、內容少等瓶頸問題。最終VR夢碎。
然而事實沒有這么簡單,暴風科技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利用暴風魔鏡為自己的生態(tài)講故事,并依靠出售暴風魔鏡的收益美化財報而已,暗地里卻在計劃一步步甩掉這個正在不斷虧損的累贅。暴風集團還是把對暴風魔鏡的股份減到了20%。在減持之后,暴風魔鏡公司的業(yè)績不再計入合并利潤報表,不計入公司虧損。
這不禁讓人想起之前樂視所作,成立非上市資產,在上市資產與非上市資產中進行轉換,為的就是讓上市公司的財報變得好看。
更像樂視一點的是,就在樂視TV推出后不久的暴風TV也于2015年推出,2017年首次推出了智能電視。而暴風布置的其余業(yè)務如暴風體育、暴風金融等,短期內亦無法形成規(guī)?;貓?。電視業(yè)務成了馮鑫手中的王牌。用馮鑫自己的話說,做電視是回到了他熟悉的市場——“產品的市場”。
然而事實真的這么簡單嗎?嘗到了資本甜頭的暴風集團會輕易放棄資本游戲?
在智能電視賽道上,小米的加入是一個強勁對手,在面對海信、創(chuàng)維等老牌電視品牌時,馮鑫自信的認為他們不是暴風TV的對手。而2018年618購物暴風TV被現(xiàn)實再次拽回地面。
據618電商發(fā)布的電視品牌線上零售量份額來看,暴風TV只是排第十,除了小米等互聯(lián)網公司,連傳統(tǒng)廠商都狠狠的把暴風TV摔在身后。
與樂視相比,暴風好像暴露出一個重要的相似問題,主營業(yè)務不夠強,業(yè)務分散。
然而馮鑫表示暴風集團將90%的投入暴風TV之上。這點從2017年的營業(yè)構成可見一斑。銷售商品的收入已經占到暴風集團的67.02%。
來源:2017年年報
但是相比目前智能電視的發(fā)展情況,電視的內容則成為撇之不去的痛點。樂視之前也被詬病為內容匱乏。相比與愛奇藝、優(yōu)酷等合作的智能電視在內容上有著暴風TV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對于此前撤回的18.42億元其中的70%用于版權采購,但隨著暴風集團放棄版權燒錢戰(zhàn),這項融資也被撤回。隨后改為了之前提到的5000萬元募資,用于暴風TV之外的信息流、客戶端改造、VIP會員系統(tǒng)改造等。
暴風TV好像成了目前暴風集團的唯一方向。但是除了在版權之爭的保守外,研發(fā)占比,資金問題逐漸成為暴風集團發(fā)展的絆腳石。
據暴風歷年年報披露,包括AI電視項目在內的公司研發(fā)投入占營收比例已經三年持續(xù)下降,從2015年的超過20%,降到2016年的不足12%,再降到2017年的9.1%。
暴風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暴風電視銷量為84萬臺。傳統(tǒng)電視以創(chuàng)維為例,其過去一年在中國市場銷量為786萬臺。最為重要的是現(xiàn)在智能電視的發(fā)展技術壁壘低已經是業(yè)內共識。傳統(tǒng)電視廠商也都先后推出智能電視產品,加之與優(yōu)酷、愛奇藝等各大內容商合作、加上自己在傳統(tǒng)行業(yè)積累的渠道優(yōu)勢。暴風TV的競爭環(huán)境還是處于水深火熱的境地。
2008年的資本寒冬,暴風影音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暴風集團也隨之而起。十年之后,2018年又一個寒冬,暴風集團究竟能不能涅槃鳳凰,還是讓時間帶給我們答案吧。
禍起蕭墻
根據馮鑫的自述,如今的暴風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個模塊是馮鑫個人的壓力,來源于兩塊。第一是我的股權現(xiàn)在基本都質押了,當前股市的整體走勢低迷,質押價格的壓力是不斷增大的;
第二是暴風體系下的公司在融資的時候,我承擔的一些融資擔保的壓力,可能會轉變成債務壓力。這些壓力都落在我個人身上了,其實是暴風上市以后最大的壓力。
第三個模塊是TV,這其實是暴風真正的未來,堅持用硬件獲取互聯(lián)網用戶。TV今天的壓力,是成長的壓力,是繼續(xù)擴張的壓力。2015年12月開始入場,到現(xiàn)在其實還未滿三年。銷售額從個位數(shù),到10億,到今年可能二三十億。如果我們的資金充沛,暴風TV擴張的速度更更快,否則會變慢,是速度快與慢的壓力?!?/p>
看起來頗為有理,重情重義。
然而,馮鑫不明白的是,資本市場講究的是規(guī)則,而不是情義,甚至由此還暴露了暴風不規(guī)范的財務管理體系,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其財務管理應該相當嚴格,而不是創(chuàng)始人與公司至今不斷拆借,這個與樂視何其相似?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上述分析我們可見,與資本共舞,在實業(yè)方面,暴風并沒有拿出漂亮的成績單,如同樂視,被資本拋棄實屬正常,況且,此次拋棄暴風的是自己人——中信資本,雙方曾有過多次合作,關系一度十分密切,當初與馮鑫產生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的是中信資本,如今,申請凍結馮鑫股份的也正是中信資本。
從相愛到想殺,中信資本與暴風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中信資本與暴風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5年12月,暴風集團就曾公告稱與中信資本、平安信托、北京淳信奮進等機構共同投資6.84億元成立并購基金。在此次運作中,中信資本為GP,認繳1萬元,負責基金的管理,而北京淳信奮進的GP北京淳信資本則是中信資產旗下私募機構。
除了管理、通道上的合作之外,中信資本亦給予暴風實打實的支持。
來源:暴風集團公司公告(“中芯銘弈”即現(xiàn)“暴風魔鏡”)
在2016年1月18日,暴風魔鏡進行第二輪融資時,中信資本以8000萬元拿下5.834%的股份。不過,這8000萬并非現(xiàn)金,而是債轉股。也就是說,借錢借成了股東。
來源:天眼查
2018年7月6日,暴風集團發(fā)布一則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4.65%股份被司法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0.99%。而申請人正是中信資本,由于在2017年,中信資本提出撤資后,在股權的回購上,馮鑫因為資金不足,仍有4000多萬元無法拿出,所以才造成了目前司法凍結股票的情況。
來源:暴風集團公司公告
如果股份凍結是一個獨立的事件,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也就見怪不怪了。但是暴風集團在此前5月31日還發(fā)布過一則公告,馮鑫把自己的質押股份做了延期購回,質押的比例達到95.35%。
來源:暴風集團公司公告
凍結的4.65%加上質押的95.35%,也就是說馮鑫的100%的股份要不質押,要不被凍結。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創(chuàng)始人質押幾乎全部股份來換取融資,只能意味著這家公司的資金鏈岌岌可危,這跟質押了99.53%股份的賈躍亭有的一拼。曾經風光一時的馮鑫也不禁讓人嘆息。
暴風集團凈利潤情況
而暴風集團的凈利潤境況也顯示出暴風集團已經是步步為營了,在2018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負2954萬元,虧損同比增長79.27%。此外在2018年6月5日發(fā)布非公開發(fā)行定增也顯示出了暴風集團資金鏈緊張的情況。
來源:公司公告
暴風集團擬非公開定增5000萬元的資金,而此前的公告則是18.42億元的資金,從18.42億元到5000萬元,引發(fā)市場質疑,導致股價持續(xù)下跌,為什么5000萬的資金都需要去募集?可能暴風近幾年的現(xiàn)金流情況可以解釋近幾年資金鏈緊張的情況。
由此可見,中信資本申請凍結馮鑫股票的事情只是一個導火索,最根本的原因依舊為暴風集團資金鏈偏緊最終造成暴風集團大當前出境,而導致其如此處境的原因還是其戰(zhàn)略轉型方向埋下的禍根。
或許,繁榮過后,一片狼藉,但在繁榮面前,馮鑫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