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受阻、悲喜相疊,什馬金融難跨“農村交通”大山

原標題:風控受阻、悲喜相疊,什馬金融難跨“農村交通”大山

渠道下沉正在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企們的下一戰(zhàn)場,更何況是人口廣袤的農村金融。

但很奇怪,這個領域雖說有政策上的支持,也不乏互聯網巨頭的身影,論熱度卻比不了“風頭正盛”的P2P網貸,論受歡迎程度也比不上潛在需求量巨大的互聯網消費金融。

第三方機構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以農村金融為主要業(yè)務的P2P網貸平臺至少有77家,較高峰時期的300多家削減了大半部分,這個領域參與者多但洗牌期也快。不過與2018年初的71家相比,數量算是小有提升。

這說明,農村金融這片領域依舊受到部分資本的青睞。不然爆雷之前的草根金融,也不會在獲得23億元融資之后高調宣布要進軍農村金融市場;以及專注于農村出行領域的什馬金融,近期獲得C融資之后宣布開啟新的戰(zhàn)略布局,全面向農村四輪新能源出行產業(yè)進發(fā)。

這個領域到底有何種吸引力,使得一批又一批的玩家進入?又具有什么樣的魔力,導致行業(yè)沒有獲得大規(guī)模的增長?

互聯網農村金融的“易”和“難”

2014年,是農村金融創(chuàng)業(yè)開始覺醒的一年。比起其他早已被互聯網滲透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互聯網對農村金融這個創(chuàng)業(yè)板塊顯得有些后知后覺,但這不妨礙其在近幾年受到創(chuàng)業(yè)者的垂青。

要說這個領域有什么吸引力,大概就是占總人口46.3%,即近8億的人口數量,加上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有著良好的態(tài)勢。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guī)模將達3200億元。

政策有了,潛在消費群體規(guī)模也很龐大,還不是受人青睞的重點。農村金融吸引互聯網企業(yè)的魅力在于,這個市場有著無限的增長潛力,比如農村用戶對信貸、消費金融的需求是日益增長的,但金融服務的滲透率卻不高,這才是核心所在。

令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市場的復雜程度卻遠超想象之外。

與傳統(tǒng)農村金融的發(fā)展痛點一樣,阻礙互聯網農村金融發(fā)展的依舊是風控問題。具體表現為,農村金融的風控還未實現標準化發(fā)展。不同于城市標準化的風控模型,企業(yè)們對農村的征信基本上還處于空白期,起因在于農村用戶群體缺乏抵押物,以及企業(yè)缺乏農民交易、消費等關鍵數據。

又由于互聯網對農村金融的滲透深度有限,長期以來,個人信息沒有進入征信系統(tǒng)的農戶大有人在,信息上的不透明、信用信息的缺乏,對建立標準化的風控模型是極大阻礙。

要想建立標準化的信用體系,創(chuàng)業(yè)機構必須從線下采集開始。奈何還未嘗到農村金融的甜頭,現實就給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無情一擊,碰壁的正規(guī)金融機構并不少。一是線下采集成本高,二是農村市場中如涉農項目等抗風能力低下,憑少數企業(yè)的單薄力量難以壘起這座風控大山。

今年6月份數據顯示,P2P網貸中涉及農業(yè)的貸款整體成交情況低迷,77家平臺中實現環(huán)比正增長的僅有區(qū)區(qū)6家。事實上,信貸成交情況不樂觀并非農村市場沒有需求,主要因素還是平臺風控的不到位,平臺對貸款的發(fā)放要更為謹慎一些。

也就是說,這又是一個長期被看好,但短期內難以發(fā)展起來的金融行業(yè)。

這里有個及其鮮明的特點,互聯網農村金融在各個細分領域都有創(chuàng)業(yè)者,但同類競爭者卻不多。典型的有從農業(yè)生產領域進入市場的,如從農機農資分期切入的農分期、從P2P小貸切入的中和農信、從農牧食品供應鏈切入的寶象金融、從農村出行領域進入市場的什馬金融等。

以從農村出行板塊切入市場的什馬金融為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特征在其身上也有體現。

喜的是,什馬金融發(fā)展態(tài)勢趨于良好

成立于2015年的什馬金融,主要業(yè)務分為面向B端的信用貸款和面向C端的分期服務兩大類,也就是提供農村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兩大服務,業(yè)務聚焦在農村交通工具上的金融需求。

從出行領域切入市場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有效避開農業(yè)生產周期長,以及自然災害等隱患,也就是說,什馬金融是個“不靠天吃飯”的互聯網農村金融玩家。二是這個領域的增長潛力非常巨大,每年的新增量以及存量都不小。比起那些細分金融領域,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農民的出行需求必將催生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這個擁有8億人口的市場幾乎是一片尚未被開墾的藍海。

單從互聯網農村金融的從業(yè)機構發(fā)展情況看,什馬金融算是專注于農村出行領域的行業(yè)佼佼者了。數據顯示2018年初,其累計交易規(guī)模近100億,滿足了數百萬消費者對出行工具上的消費金融需求。值得贊揚的是,這個企業(yè)已經在全國2600個縣的數萬個鄉(xiāng)鎮(zhèn)鋪設了業(yè)務網點,服務范圍遍布全國各地。

但現實總是這么殘酷,避開了這個雷區(qū)取得了發(fā)展,下個隱患總會在路口等著你。

悲的是,農村出行這塊金融骨頭也不好啃

首先,8億的潛藏消費者篩選下來,也剩不下多少了。這里面忽略了一個事實,互聯網農村金融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農村互聯網人口的助力,也就是說,那些接觸互聯網的人群才是什馬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潛在消費群體。但實際上目前互聯網對農村人口的滲透還不算高,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數量突破2億大關,8億的潛藏消費者在這里并不存在。

其次,單從電動車市場來看,什馬金融面臨利潤空間被壓縮的窘境。雖說類似什馬金融這種分期消費金融企業(yè)的加入是為了刺激市場消費,提升門店銷量。不過由于新國標政策的落地,電動車市場渠道變得扁平化,產品也變得同質化,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許多門店銷量也會隨之下滑,而門店銷量的下降也會間接造成什馬金融利潤空間的壓縮。因此,什馬金融的互聯網思維能否有效為門店進行導流,其所提供的金融手段能否促進交易達成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再者,就像前面提到的,什馬金融在風險控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雷區(qū)。不同于阿里、京東那些互聯網電商系,可以依靠在農村線下電商的布局,根據農民在線上的消費數據來實行信用等級的評估。類似于什馬金融這種天生缺乏數據信息的,其所采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很有可能在農村地域信息的封閉性上吃虧,比如極易產生集中騙貸現象等。

最后一點,什馬金融所瞄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模式有些過于超前。按其戰(zhàn)略規(guī)劃,往后將要從農村出行的二輪、三輪交通工具,步步進軍四輪新能源汽車領域。由于農村公共交通道路設施的日漸完善,也伴隨著消費升級這股大浪潮的襲來,農村人口對四輪出行工具的需求將會得到極大釋放。

因而從長期戰(zhàn)略看,新能源是個大趨勢,這個人人皆知,市場需求在未來將會得到大規(guī)模催生。不同的是,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城市都尚處起步階段,更何況是多方面發(fā)展還較為滯后的農村領域了。并且對什馬金融來說,業(yè)務范圍越是廣闊,面臨的競爭就越殘酷。

邁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后,其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不僅局限于電動車分期領域,而是實力更加強勁,并且在行業(yè)內深耕多年的汽車電商平臺,以及那些業(yè)務規(guī)模更大的汽車分期平臺,畢竟對這個金融領域虎視眈眈的可不止什馬金融一家。

互聯網農村金融的風控時代正在一步步靠近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即使是處于風控弱勢地位的農村金融也正加快前行的步伐。

不同的是除了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等少數頭部玩家外,其他金融機構似乎很難從中獲得真正的一席之地,互聯網農村金融未來的發(fā)力點也似乎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向??上驳氖?,伴隨著互聯網向農村滲透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自我互聯網化的革新進程,互聯網農村金融未來勢必會發(fā)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只是這個萬億級的市場是由互聯網巨頭扛起,還是有眾多中小機構的參與,還是一個未知數。

整體而言,雖說目前互聯網農村金融平臺的交易數據在逐年增加,但比起市場萬億級的需求,不論是平臺數量還是交易數據,都顯得有些少。再把目光聚焦到未來發(fā)展上,要想將互聯網金融這股新鮮血液完全輸送到農村,風控依舊是最大的阻礙,這也是許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的原因。

綜合以上解讀,農村金融這個領域,手上沒有兩把刷子的互聯網企業(yè)輕易不敢嘗試,如果沒有摸索出合適的發(fā)展新模式,參與機構也很有可能將自己困死其中。還有一點值得深究,風控能力低下這個農村金融發(fā)展的最大阻礙,傳統(tǒng)金融機構這么多年都沒能解決,互聯網企業(yè)的進入是會將市場攪得更加混亂,還是會促進標準風控模型向統(tǒng)一化發(fā)展?

不利的一面在于,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加入,無形中加重了農村金融市場的不安全因素,可能使農村成為金融理財詐騙案高發(fā)區(qū),給農戶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良好的一面在于,在多個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下,目前的互聯網農村金融已經探索出了多種風控方式,如加盟商模式、供應鏈金融模式、土地經營權抵押模式等,再加上互聯網的技術加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控能力正在一步步加強。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機構的加入能早日引爆農村金融市場。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8-28
風控受阻、悲喜相疊,什馬金融難跨“農村交通”大山
原標題:風控受阻、悲喜相疊,什馬金融難跨“農村交通”大山 渠道下沉正在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企們的下一戰(zhàn)場,更何況是人口廣袤的農村金融。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