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飲品市場:星巴克向左,誰向右?

原標題:2020年中國飲品市場:星巴克向左,誰向右?

文|李北辰

窗外天氣轉暖,但尚未平息的疫情,讓許多商業(yè)領域依舊延續(xù)著2020開年以來的“hard模式”。一位電影人的哀嘆,倒出一眾行業(yè)的共同苦水:“這就像地震被埋在房底下一樣,靠自己出不來,只能熬,然后等救援,熬不住,等不到,都是個死?!?/p>

而同樣正經(jīng)歷“hard模式”的,還包括以顧客線下聚集為主要模式的咖啡門店品牌,譬如星巴克。

上個月末,星巴克中國表示將臨時關閉全國超過半數(shù)門店。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為4292家,照此計算,星巴克中國臨時關閉了2000多家門店。

其實夾雜在“只能熬”的宏觀背景下,包括星巴克在內,任何消費品牌的短暫“閉店潮”都委實無需過度解讀,真正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可以在疫情的窗口期,重新審視一下當前中國紛亂的飲品江湖。

飲品市場的樂觀期許

不久前,星巴克公布了最新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星巴克新一季度營收70.97億美元,同比增長7%,與市場預期相符。其中中國區(qū)營收7.45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0%,同比增長13%。星巴克也在財報中透露了業(yè)績預期,排除疫情影響,星巴克2020財年收入預計增長6%-8%,全球同店銷售增長3%-4%。

不過星巴克在財報中也同時提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其2020財年第二季度乃至2020財年全年的業(yè)績產(chǎn)生較大影響,而中國一直是星巴克海外最大市場之一。

另外,眾所周知,星巴克在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只有疫情,還有整個市場環(huán)境,比如瑞幸。

截至2019底,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shù)達到4507家(至少從數(shù)量上,用兩年時間超過了星巴克二十年在中國的門店數(shù)量),且有別于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間”概念,由于瑞幸門店主要以到店自提和配送為主,受疫情的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當然,倘若切換到整個飲品市場,星巴克的近敵還有以喜茶為代表的茶飲品牌,畢竟當人們在mall里排隊買完一杯喜茶,大概率就不會出門左拐再去買一杯星巴克。

而喜茶的擴張速度同樣驚人。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喜茶已在43個城市開出390 家門店,過去一年新增門店200多家,超過了喜茶前6年的門店數(shù)字總和,且創(chuàng)始人聶云宸也多次表示,未來將會加快開店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尤以喜茶的崛起為代表,其背后有可能正浮現(xiàn)出一個更大的趨勢邏輯。

我印象很深,投資人李豐曾表示,中國這一輪消費升級帶來的或許不僅是幾家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更可能是中國產(chǎn)業(yè)全球崛起的機會。

在李豐看來,攤開歷史的時間軸,過去100年,全球大概有過三次“消費升級”:第一次是一戰(zhàn)前,英國誕生了立頓紅茶和蘇格蘭威士忌,并迅速輸出到全世界;第二次是二戰(zhàn)后50-70年代的美國,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相繼崛起或迎來迅猛發(fā)展——星巴克就誕生在這個窗口期;第三次是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在日本,無印良品,松下,索尼等品牌相繼崛起或迎來迅猛發(fā)展。

不難發(fā)現(xiàn),3次不同年代的消費升級,共享同一個邏輯:只要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體量和人口規(guī)模足夠大,生產(chǎn)力和GDP增長足夠快,就會在某些消費領域出現(xiàn)高度集中的趨勢,從而誕生足夠強勢的品牌——強勢到足以有機會和能力在短期內一躍成為全球品牌,且這些品牌輸出的不僅是產(chǎn)品和服務,還有生活方式和文化,所以“如果歷史規(guī)律存在,且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軌跡不出現(xiàn)巨大的問題,那么中國進入消費升級周期后,會誕生遠超我們想象的世界級品牌?!?/p>

這種樂觀期許會發(fā)生在飲品江湖嗎?

我不知道,但至少在有些專業(yè)人士眼中,毛利率和忠誠度的“雙高”,難能可貴的“社交貨幣”屬性,以及收益遞增的規(guī)模效應,讓飲品市場有望成為所謂“新國貨運動”的代表賽道,甚至有可能涌現(xiàn)出一個星巴克級別的新巨頭。

至少從理論上,就像幾年前《哈佛商業(yè)評論》在一篇文章中所言:當一個新的“奢侈品牌”扎根,它可以瞬間改變這個類別的固有規(guī)則,迅速實現(xiàn)市場領導地位,過去20年,星巴克在中國的勢如破竹印證了這一點——但新的競爭對手也可能隨能出現(xiàn),且“一個新的競爭對手總是讓之前的新奢侈品產(chǎn)品贏家顯得過時?!?/p>

星巴克的反擊

沒人想要“顯得過時”,從去年開始,星巴克在中國“與時俱進”的反擊就已加速。

去年年中,星巴克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在北京開幕,重點服務手機點單的用戶(順便一提,雖然是“第三空間”,但其實星巴克一直鼓勵外帶),面積大約10平米,周圍寫字樓林立——值得玩味的是,在距離該店不足20米的地方,就有一家瑞幸自提店。

在許多零售界人士眼中,當全渠道售賣通道一旦打通,星巴克與瑞幸就將不再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零售與傳統(tǒng)零售兩大版圖王不見王,而是進入了全渠道的總體戰(zhàn)。

此外,星巴克還將龐大觸角伸向喜茶的地盤——哪怕去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的8款“玩味冰調”或許談不上首戰(zhàn)告捷,但可以預見,這應該不是星巴克在這一領域的最后一次試探。

無論是“啡快”還是“玩味冰調”,都是這家一度幾乎壟斷了國人對咖啡全部認知的企業(yè)的順勢而為。

其實進一步講,在靈活多變的中國市場,不再冀望以“復制粘貼”的方式面對全球市場,根據(jù)本地用戶的習慣和偏好,在一定范圍內調整局部戰(zhàn)場,迅速優(yōu)化為最適合本土環(huán)境的物種,也許將越來越成為所有跨國巨頭的共同舉措。

當然,這并不簡單。仍以“玩味冰調”為例,如你所知,不少人覺得它不如喜茶好喝,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星巴克用的是罐頭水果,喜茶用的是鮮切水果。

那么對于財大氣粗的星巴克,用鮮切水果真的很難嗎?

答案是:很難。星巴克這種體量的跨國巨頭,恰印證了王熙鳳的那句著名感嘆,“大有大的難處”。

事實上,就像鋒銳資本投資人黃海在《中國消費產(chǎn)業(yè)報告》中所言,星巴克的人力資源結構和門店設計不支持這樣做:“喜茶做鮮切水果茶,要十幾個人分工,切不同的水果。喜茶的后廚和吧臺面積有門店四分之一的大小。但星巴克150平米的店,吧臺和后廚加起來不到10平米,站不下這么多人。星巴克在吧臺制作飲料的只有兩三個人,員工只需要學會用咖啡機就行,跨國企業(yè)追求的是制作的標準化,流程越簡單越好……星巴克是一個跨國公司,重要決策都要由美國西雅圖的總部來定,從供應鏈、人力資源、工作流程到門店設計都是全球統(tǒng)一的,沒法做到那么快速地響應中國市場?!?/p>

不過,即便如此,從“啡快”和“玩味冰調”,依然可以看到,面對龐大的中國飲品市場,星巴克的舉措可能會遲到,但不太可能缺席,為了跟緊這個善變的時代,相信它在今年會有更多新玩法。

“兩把飛輪”的同一方向

更何況,星巴克的品牌護城河依舊牢靠。

至少對于相當大一部分白領,星巴克積淀多年的品牌調性,并未被瑞幸的低價輕易擊碎。對于部分死忠粉而言,“敵人”的出現(xiàn),甚至還讓本就牢不可破的鄙視鏈更為堅固。

嗯,厚重的歷史,綠圍裙黑圍裙的專業(yè)度感知,與其他細節(jié)相互交織,都在合力搶占消費者心智。

學者梁寧曾對星巴克與瑞幸有過一番比較:“星巴克的目的是利用咖啡業(yè)務持續(xù)盈利,所以星巴克非常清醒和著力地運營品牌這個要素,然后它獲得了品牌溢價,獲得了資源優(yōu)先,所以就有了利潤空間可以進一步投入品牌。這就是星巴克的模式飛輪……瑞幸的目標是速度。用資本杠桿撬動用戶數(shù),再獲得資本杠桿,再進一步撬動用戶數(shù)。這是瑞幸的模式飛輪?!?/p>

不同的“模式飛輪”,卻分別引領了中國第二次和第三次咖啡浪潮(第一次是雀巢速溶),而“兩把飛輪”的同一方向,就是協(xié)同其他玩家,共同把中國咖啡市場做大。

如你所知,最近幾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持續(xù)提升,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規(guī)模就已超過2000億元,但對比日本韓國的人均一年200杯,以及美國的400杯,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只有大約6杯,這之間的龐大鴻溝,有可能裂變?yōu)閹浊|的增量市場。

所以說啊,面對如此更廣闊的未來,這一市場還遠遠談不上“鹿死誰手,魚死網(wǎng)破”:星巴克自身有望變得更為靈活,新生勢力也至少先要在品牌端建立起更為強大的護城河。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shù)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jīng)》等媒體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2-11
2020年中國飲品市場:星巴克向左,誰向右?
當然,倘若切換到整個飲品市場,星巴克的近敵還有以喜茶為代表的茶飲品牌,畢竟當人們在mall里排隊買完一杯喜茶,大概率就不會出門左拐再去買一杯星巴克。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