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真無犬子?地產二代接班疑云

原標題:虎父真無犬子?地產二代接班疑云

寶哥說

如何在交接后解決歷史遺留?

本文概要:近年來,房地產公司接班人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如何在復雜形勢中完成順利交接?如何在交接后解決歷史遺留?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中尋找平衡?

本文將從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1.90后地產接班人,守業(yè)為何出現巨大困難?

2.80后地產接班人,戰(zhàn)略重心轉向何方?

3.比起接班,更大的問題出在何處?

前言

2020年,一場“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率先席卷房地產行業(yè)。

一年來,我們看到“三道紅線”從天而降、房企集中拿地驟然消弭、限購調控手段頻出、房貸限額轟轟烈烈......

風暴洗滌房地產一年,風云驟變!然而,更大的危機,則來自內部。

企業(yè)不會老,但是人會。

今年,王石70歲,王健林67歲,楊國強66歲,宋衛(wèi)平63歲——連曾經大鬧聯想的“拼命三郎”,那個記憶中永遠年輕的孫宏斌,也即將年滿60。

這幾年,房地產行業(yè)陸續(xù)開始出現二代接班的潮流。據統(tǒng)計,2020年,地產和物業(yè)兩大板塊中,已有近60位二代出現在了公司的高管名單中。

那一批在房地產造富洪流里,最先吃到時代紅利,最先富起來的人群正在逐漸老去。

而他們的子女,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房二代們,似乎站在財富的高臺,拿到了命運賜予的美差。

然而,今夕早不同往日!

時代變了,經濟發(fā)展的底層邏輯變了!

房地產,已經很難再稱為時代驕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臨,神話消退,所有價值勢必迎來重估。

留給這批年輕人的,除了財富,更多的是挑戰(zhàn),接二連三的挑戰(zhàn)!

90后接班人疲于防守,守業(yè)出現巨大困難!

今年新上任接班的地產二代中,幾位90后最引人注目。然而,這批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的“棒子”,卻不輕松。

今年6月,藍光發(fā)展董事長楊鏗及兩位高管,相繼遞上辭呈。重擔,終于交給了楊鏗之子楊武正。

然而,“95后”的楊武正,卻不得不面對一堆麻煩事。

目前,藍光發(fā)展違約債務本息已超過45億元,總負債達2200億。同時,藍光的業(yè)績卻很糟心:去年,藍光銷售金額僅103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同比減少4.53%。

更重要的是,先前受違約風波影響,藍光的股份曾多次凍結。最為嚴重的一次,則發(fā)生在今年的7月1日。彼時,藍光發(fā)展發(fā)布公告稱,由于合同糾紛,藍光集團持有公司2.35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執(zhí)行司法凍結。

面對危機,今年4月還喊話稱“絕不會甩賣公司”的楊武正,最后卻開始甩賣資產,一屆燃眉之急。近期,藍光已出售36個項目,包括旗下物業(yè)藍光嘉寶服務控股權,以及藍光無錫項目部分股權。

對26歲的楊武正來說,如何守住基業(yè),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而比起楊武正肩上的千億債務,另一位明星接班人:曾俊凱,面對的壓力同樣巨大。

這一位90后肩上,抗下的是父親曾煥沙尚未完成的“千億計劃”——時間回到2017年,無錫舉行的一次高管年會上,曾煥沙首次明確弘陽地產2020年要實現“千億規(guī)?!钡膽?zhàn)略目標。

可是,隨著曾煥沙為此搭建的明星經理人團隊分崩離析,千億目標無可奈何地懸在了半空——從2020年11月起,不到半年時間,共有4位職業(yè)經理人因個人原因遞交辭呈。

彼時,明星經理人加入,弘陽地產的銷售業(yè)績開始一路飆高:2017-2020年間,公司銷售額增長超700億元。

然而,弘陽地產同期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卻連續(xù)下滑:2017-2020年,弘陽地產的銷售毛利率從40.6%降至22.4%,凈利率則從19.5%降至9.2%。

對此,有觀點指出:弘陽地產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主要是其合作開發(fā)的模式導致。2020年年報顯示,弘陽地產旗下在售和待售項目約188個,其中僅15個由弘陽地產全部擁有。

如此模式,導致弘陽地產能裝進口袋的錢實際并不多。

終于,到了今年2月,曾煥沙之子曾俊凱拍馬趕到,正式接班上任,接替蔣達強擔任執(zhí)行董事、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及公司副總裁。

可是,擺在曾俊凱面前的,既是父輩們“千億計劃”的雄心壯志,也是期望高山下的危機重重。如今,當眾多頭部房企都在降速增效,此時,腰部玩家仍想延續(xù)“大開大合”打法,試圖破局,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即便如此,曾俊凱在今年3月30日召開的業(yè)績溝通會上,仍將弘陽集團將2021年的銷售目標定為995億元,雖未觸及千億,但其決心可見一斑。

幾乎每一個年輕的90后地產接班人,都壓力山大:美好置業(yè)的劉南希也不例外。

今年4月7日,美好置業(yè)兩位高管向董事會提出辭職,董事長劉道明的女兒劉南希被提名為第九屆董事會候選人。隨后的5月13日,美好置業(yè)股權變更公告顯示,劉南希將受讓美好集團原股東持有的股權,合計40%。

此時,美好置業(yè)接班人終于浮出水面。

劉南希,2019年加入美好置業(yè),到成為公司董事,只用了2年時間:人們感嘆于這位90后升遷迅速,也為她面對的處境,深深捏下一把汗。

最棘手的問題,在于轉型——2014年起,美好置業(yè)開始進入裝配式建筑行業(yè);2017年,轉向現代農業(yè)領域和產業(yè)新城領域。如今,裝配式建筑則被美好置業(yè)列為未來的重點發(fā)展戰(zhàn)略。

但現階段,美好置業(yè)轉型的核心:裝配式業(yè)務,虧損卻在逐年擴大——數據顯示,美好置業(yè)專配業(yè)務2017年凈虧損約1300萬元,到了2020年,凈虧損則超過10億元。

而先前被寄予厚望的現代農業(yè)板塊,作為階段性轉型的重點,其業(yè)績同樣不景氣:僅2020年,該業(yè)務利潤總額虧損就超過4億元。

可以說,伴隨著高管離職、轉型不利,并且,地產基本盤尚處宏觀調控敏感時期,這個節(jié)點,90后劉南希要面對的,是父親們的殷切期望,是公司復雜的轉型,更是時代留給地產接班,這一命題的巨大考驗:

年輕,意味著未來無限的可能性。但年輕的另一面,則是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一批房地產接班人們,如何跳出閱歷和經驗先天不足,真正做到年少有為,守住這份家業(yè),或許是下一個十年,最直接的挑戰(zhàn)。

80后已穩(wěn)住陣腳,開拓轉型是戰(zhàn)略重點!

然而, 相比90后地產接班人的窘迫,80后的接班人則更為自如,頗有成效。

號稱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園,其掌舵人物楊國強,這些年順利將“棒子”交接給女兒楊惠妍,已經成為中國房企成功接班的范本。

2007年,26歲的楊惠妍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外界大為震驚。然而,楊國強一直對這位二女兒寄于厚望:在楊惠妍十三歲時,楊國強就開始帶女兒旁聽董事會議,會后則交流想法。

2006年,年僅25歲的楊惠妍已在碧桂園擔任執(zhí)行董事,負責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和執(zhí)行。上任后,楊惠妍聚焦碧桂園“教育”和“物業(yè)”,并先后將兩個板塊分拆上市。

隨后,楊惠妍開始打開視線,在金融、農業(yè)、新零售、機器人等領域內開疆拓土,并已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此外,楊惠妍也開始拓展碧桂園的商業(yè)板塊。2020年3月,碧桂園收購了北京賽特購物中心49%股權,成立了碧桂園在北京的第一座商場——碧樂城。

幾年下來,楊惠妍的身影始終沖在碧桂園轉型的一線,堪稱“救火隊長”??梢哉f,這位80后女子,已成為地產二代中當之無愧的勞模和標桿。

與楊惠妍的勤勤懇懇,小步快跑完全不同的是,合生創(chuàng)展接班人朱桔榕,選擇了一種更為激進的打法。

1992年,朱孟依在香港創(chuàng)辦合生創(chuàng)展。此后十年,合生創(chuàng)展迅速成為首個銷售破百億的房企。但是,百億門檻一經突破,合生創(chuàng)展卻因“慢周轉、高溢價”保守戰(zhàn)略,此后十年,銷售額原地踏步。

直到2019年,合生創(chuàng)展銷售額才終于突破200億元。

后續(xù)的故事,朱孟依則選擇交給女兒朱桔榕續(xù)寫。2020年1月,朱孟依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及執(zhí)行董事職務,其女朱桔榕接任董事會主席。

80后朱桔榕一經上任,快馬加鞭,迅速開啟了合生創(chuàng)展的二次增長。

第一張牌,朱桔榕打出“拿地”。

2020年5月,合生創(chuàng)展10天內砸下180億元,在北京大規(guī)模補充土儲。到了今年1月,合生創(chuàng)展繼續(xù)在北京土拍市場大出風頭,以46.57億元最高限價加21%的自持比例,拿下了大興舊宮地塊。

第二張牌,朱桔榕打出“投資”。

金融出身的朱桔榕,接任后開始大力發(fā)展公司金融投資業(yè)務。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合生創(chuàng)展房地產業(yè)務收入54.8億港元,而股權投資收入就達到近30億港元。

然而,巨大的收益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實際上,朱桔榕一系列投資提振銷售業(yè)績的同時,也使公司負債逐年攀高:2020年,公司中期資產負債率已上升至68.56%,距離“三道紅線”之一,僅一步之遙。

如今,降負債、降杠桿大勢所趨,朱桔榕卻選擇高舉高打,可謂兵行險招。

另一位80后地產二代王曉松,則是朱桔榕的反面。

主動為新城控股踩下剎車,王曉松的接班并不像前兩位那樣“順其自然”,反倒是充滿戲劇性。

2019年,原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因猥褻9歲女童被采取強制措施,舉國沸騰。

從事發(fā)到上任,留給王曉松的時間,僅為8個小時。

然而,穿過驚魂的8小時,能牢牢握住方向盤,王曉松其人,非常不簡單。

2015年,王曉松第一次“臨危受命”,接替新城控股董事會總經理一職。但這一次王曉松并沒有順利接班,2016年10月,王曉松選擇辭職離開。

然而,對離職原因,王曉松始終沉默,不發(fā)一言。

直到2018年,王振華辭去新城控股總裁一職,王曉松才得以再次拿下接力棒。

但是,王振華丑聞事件,卻猶如一根長刺。

接替王振華擔任董事長后,為挽救被企業(yè)形象,王曉松開始由內而外剝離王振華的殘留影響,甚至,連王振華在公司官網首頁的照片都被刪除。

隨后,王曉松選擇小心行事,放慢拿地速度,穩(wěn)住現金流。在今年3月29日下午舉辦的業(yè)績發(fā)布會上,王曉松表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新城將不再進入新的城市。

這一次,王曉松立志給新城控股注入科技元素。

王曉松稱,未來新城會以兩個方面為主:第一,要站開展商業(yè)數據的應用,第二,關于種子業(yè)務的培育。在新業(yè)務的反哺下,新城控股已逐漸剝離“地產”屬性,開始朝著一家綜合性企業(yè)進發(fā)。

今年的5月19日,王振華的案件塵埃落定。

隨后,新城控股隨即在5月20日完成換屆,王曉松當選新城控股第三屆董事長。

新城控股的“王曉松時代”,正式來臨

房企下半場,年輕才是主力

青澀的90后,駕輕就熟的80后,中國房企的二代接班潮,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勢。

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這個行業(yè)勢必迎來更為年輕的大腦。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銀行貸款的“兩道紅線”以及“集中供地”等調控措施,先后堵上了此前房地產崛起所依賴的“土地”和“金融”紅利。

調控逐漸深入,房地產行業(yè)即便沒有迎來寒冬,但下半場的哨聲,已經吹響。

舊的規(guī)則發(fā)生變化,新的規(guī)則尚在摸索。

但毋庸置疑的是,下半場“存量競爭”時期,各大房企若想長遠發(fā)展,多元化轉型是真正關鍵。

從王曉松、楊惠妍等地產二代接班后一系列動作與成果來看,“科技”或許會成為轉型的高頻業(yè)務。

一條充滿機會的數據顯示——

目前,我國僅有24%的房企打通了數字化的全業(yè)務流通,還有大量的房企停留在單領域內布局的階段。

可以說,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發(fā)展逐漸成熟,利用科技賦能的場景優(yōu)勢,商業(yè)地產、物業(yè)、社區(qū)管理等業(yè)務板塊,一如郁亮所言,仍有大量的“管理紅利”可以挖掘。

在這一方面,萬科、碧桂園均已走在前列。

但是,尋求增量的前提,是要學會穩(wěn)健。

今年以來,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依然沒有減弱。

今年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門聯合發(fā)布通知稱:“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對此,專家解讀:未來三年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環(huán)境均不會有明顯放松。

此時此刻,房企們必須深刻地清楚一點:

那個高周轉、高融資、高杠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的大基調中,無論是仍奮戰(zhàn)在一線的老同志,還是已經接班的新勢力小年輕,都必須明白:

如何穩(wěn)住心態(tài),穩(wěn)住陣腳,以更成熟的姿態(tài),行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這是時代考驗,更是一次更大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9-03
虎父真無犬子?地產二代接班疑云
這一位90后肩上,抗下的是父親曾煥沙尚未完成的“千億計劃”——時間回到2017年,無錫舉行的一次高管年會上,曾煥沙首次明確弘陽地產2020年要實現“千億規(guī)模”的戰(zhàn)略目標。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