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電5G正式進場:沒有四國混戰(zhàn),而是兩線對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陳選濱
“中國廣電5G網絡服務正式啟動”!
隨著6月27日網絡服務啟動儀式現場燈光點亮,中國的5G商用市場迎來了從三足鼎立到四強爭霸的全新格局。
實際上,這一格局早在三年前就已有雛形。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發(fā)放了四張5G商用牌照。彼時,除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之外,中國廣電也拿到了一張,并收獲700MHz頻段,一躍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對象。
時值5G商用逐漸規(guī)?;占暗男屡f交替階段,不管是市場還是用戶,都期待著這個新晉服務商能為通信服務行業(yè)帶來一些全新的變革。然而,這一等就是三年,盡管中國廣電在這三年的時間里雷厲風行,不斷推進5G業(yè)務,但對外人而言,這段時間足夠漫長了。直到今年6月,中國廣電5G的模樣才清晰起來。
沒有你死我活的「價格戰(zhàn)」,廣電5G平淡進場
當中國廣電華麗入局5G商用市場,人們一度以為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價格戰(zhàn)。
然而,沖突、競爭、超低價等等此前熱議的情況并沒有出現,換來的只是廣電5G的平淡進場。
根據中國廣電5G官網信息顯示,中國廣電的5G精彩套餐分為7檔,最低檔的價格為118元/月,這個價格對比其他三大運營商的最低檔套餐情況并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基本持平,可以看出,現階段,中國廣電無意在當前的5G商用市場挑起價格戰(zhàn)爭端。
值得關注的是,廣電5G耍起的小心思藏在了套餐內容里。對比同一檔位的5G套餐,廣電5G更傾向于流量服務,國內流量為40GB,國內語音則為200分鐘,而其他三大運營商則偏向于語音服務,國內語音達500分鐘(中國移動為200分鐘),國內流量為30GB。
少10元資費,減少300分鐘的通話時間,再多加10GB流量,或許對于部分用戶來說,也算是一筆劃得來的賬,但并未拉低現階段5G主流套餐的價格底線。
總的來說,僅從價格而言,這一次中國廣電的進場還是比較平淡,沒有外界討論的那么激烈。其中的道理,也不難想明白,對比其他三大運營商,中國廣電與其說是一個舊秩序的挑戰(zhàn)者,倒不如說是一個新服務的開拓者。
就各家的基建情況來說,根據四大運營商各自公布2021年的成績,中國移動已建成超73萬座5G基站,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實行網絡共建共享,累計建成超69萬座5G基站。而中國廣電2021年與中國移動共建的700 MHz基站有20萬座,按照規(guī)劃的48萬座來算,還有28萬座需要建設,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
對比起來,中國廣電與三大運營商并不在同一競爭空間上。
其一,中國廣電在基礎建設上稍有遜色,后期的基站建設、網絡鋪排等都有待其他運營商的協作,譬如中國廣電就選擇了與中國移動共建共享基站設施,避免重復性建設浪費。
其二,中國廣電所收獲的700MHz頻段,傳輸信號損耗小、傳輸距離遠等優(yōu)勢,相對更適合開拓廣大農村地區(qū)的應用市場,將很好地與其他運營商形成錯位競爭格局。從2021年的基建情況來看,中國廣電率先部署的也是廣大縣鄉(xiāng)及農村地區(qū)的5G基站。
第三,在6月27日啟動儀式的官方新聞稿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廣電對自己的定位:
“中國廣電5G網絡服務啟動后,將充分發(fā)揮綜合傳輸優(yōu)勢,加快形成新型廣電媒體傳播網、國家文化專網和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網,面向政用、民用、商用和工業(yè)用,創(chuàng)新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和精準化服務。”
這一定位算是中國廣電對“三網融合”這一歷史使命的新詮釋。言外之意,雖有5G服務在身,但中國廣電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通信運營商。
因此,依據現狀來看,廣電5G的突圍點不在于競爭,而在于合作共建與開拓新市場。
四國混戰(zhàn)?不,是兩線對抗
目前,5G商用市場仍處于普及階段,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缺乏成熟的現象級應用場景。一位5G用戶向「智能相對論」表示,作為較早一批上車的用戶,他現在對用4G還是5G上網的感受并不大,很難說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的體驗,除了現在的套餐比之前的更貴一些......
應用只是一方面,5G市場真正的欠缺的,歸結起來就三個字「差異化」,4G時代與5G時代的體驗還沒有拉開差距,運營商所能提供的服務也同樣沒有太多差別——這才是5G商用面臨的痛點。
在這個過程中,由三大運營商構建起來的傳統(tǒng)通信格局已經定型。若要打破穩(wěn)固的三角結構,只能引入第四方力量,將過去微妙的平衡打破。而中國廣電大概率將承擔起這一份工作,成為推動5G通信差異化發(fā)展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廣電入局5G商用,帶來的并非是四大運營商的混戰(zhàn),而是雙雙結盟的兩線對抗。目前,在5G領域,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已經實現共建共享,而中國移動則選擇與中國廣電站在一起——確定了兩兩一組的站位。
那么,5G通信領域的對抗或許就將在陣營之間拉開。
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陣營依托700MHz頻段的黃金優(yōu)勢,可向廣大農村地區(qū)下沉開拓,上演一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戲碼,像教育服務、醫(yī)療健康、智慧能源等大場景應用將成為該陣營的重點發(fā)力領域。
而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陣營則需要集中資源主攻中心城區(qū),在一二線城市實現規(guī)模化覆蓋,像工業(yè)互聯網、智慧辦公、智慧交通等短程高頻應用也將進一步成為該陣營把握的重點領域。
屆時,對于用戶而言,選擇哪家運營商的資費或許也會清晰一些吧。
再者,對于5G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欠缺的內容創(chuàng)新問題,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陣營很有可能進一步實現在內容上的強強聯合。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廣電對外公布了其“手機+電視+寬帶+語音+直播衛(wèi)星+X”的全融合業(yè)務體系,這套體系基本上把其通信和內容的融合方向甚至是路徑都展現了出來。而這一方向與中國移動不謀而合——目前,在內容業(yè)務上,中國移動是運營商中最賣力也是做得最好的。
簡單來說,中國廣電要在5G時代構建三網融合業(yè)務體系,進而創(chuàng)新內容業(yè)務。這一方向與中國移動不謀而合——目前,在內容業(yè)務上,中國移動是運營商中最賣力也是做得最好的。
根據中國移動2021年年報披露,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移動新興市場收入達到303億元,同比增長34.2%。其中,在數字內容和金融科技方面,中國移動全力打造視頻、游戲、VR/AR等優(yōu)質互聯網產品,促使全年數字內容收入同比增長47.1%,咪咕視頻全場景月活躍客戶同比增長了45.0%。特別是在冬奧會期間,咪咕視頻APP在App Store下載量排名前列,帶動中國移動品牌曝光718億次,奧運內容累計播放340億次,基本奠定了中國移動在內容創(chuàng)新領域的地位。
而中國廣電也有類似的布局,在6月6日的中國廣電品牌升級暨廣電5G和融合業(yè)務品牌發(fā)布會上,中國廣電就一舉發(fā)布了三大品牌標識,分別為“中國廣電”“廣電5G”以及“廣電慧家”。
其中,在廣電慧家服務體系上,中國廣電將重點布局智慧家庭服務,以物聯網、云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適合家庭場景的特色內容和應用服務,涵蓋影視娛樂、兒童教育、健康養(yǎng)生、體育賽事等各個模塊。
這樣的布局若能在后續(xù)與中國移動實現應用對接,那么在內容上,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陣營就基本站住了腳跟。
同時,相比與其他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廣電還能為用戶帶來更全面的通信服務,涵蓋有線電視、固網寬帶以及5G網絡三大模塊,這是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欠缺的。
那么,中國廣電的此番進場,對未來通信產業(yè)格局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至少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若能聯合,就必然可以握住5G商用的兩大優(yōu)勢,一是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市場優(yōu)勢,二是內容創(chuàng)新的應用優(yōu)勢。
5G商用,路還很長
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若能強強聯合,固然精彩。但無論是“通信老炮”、還是“5G新兵”,做5G應用,向來要注意的就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yè)模式。
中國的5G商用已有三年,這個過程中不乏一些試水的5G應用項目,譬如2020年移動、聯通、電信推出的5G消息。
作為三大運營商面向5G時代推出的試水項目,5G消息在今年1月也正式迎來商用,但最終還是沒有成為一個現象級產品。
站在今天的節(jié)點上,這個項目的發(fā)展歷程與思路非常值得一看。
根據運營商們早期的介紹,企業(yè)用戶可以通過5G消息與消費群體進行商業(yè)聯系,也就是說像出行、餐飲、旅游、租車等一類的互聯網業(yè)務服務在5G消息上都能實現。
基于這樣的規(guī)劃,當時「智能相對論」在《移動、電信、聯通的對手不是騰訊,5G消息要再造互聯網生態(tài)?》一文中作出判斷,三大運營商要改變自己的思維,開始做生態(tài)了。
結果啪啪打臉,三大運營商該干嘛還是干嘛,思維倒是一點都沒變。
根據中國電信公布的5G消息商用資費情況,對于個人用戶,信息接收免費,發(fā)送與現行短信收費相同,每條收費0.1元。對于企業(yè)用戶,按照消息的類型分類進行收費。
簡單來說,5G消息采用的還是和過去短信模式一樣的產品思維,而不是互聯網模式的平臺思維。這也就導致了企業(yè)和用戶都不待見這款5G時代的新應用,該用微信還是用微信。
很顯然,做現象級的應用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同時還需要商業(yè)模式上的考量。
那么,不管是誰,若要在應用創(chuàng)新上發(fā)力,那就不能只是盯著5G技術與應用來看,更重要的還要改變過去的業(yè)務模式和商業(yè)思維,全方面地打造出成熟的應用服務。
目前,5G消息還有很多值得調整和驗證的地方。從市場反饋來看,四家都需要走出一條全新的商業(yè)化路徑。
結語
比起無意義的價格戰(zhàn),5G市場更需要一個開拓者,需要中國廣電在應用創(chuàng)新和內容服務上做到全方位的變革,從技術體系到商業(yè)模式,填補5G應用的空缺,實現真正的行業(yè)領跑。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