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于拍照、音樂以及電池容量、充電等功能,手機無邊框技術對于普通用戶來講,似乎有些高深。之前包括努比亞、樂視、小米、OPPO、榮耀等廠商都推出了無邊框手機,但市場卻起真假無邊框之爭,讓用戶一時難辯雌雄。不過,據(jù)說下半年將要發(fā)布的iPhone7也將采用無邊框技術,或許將進一步厘清無邊框真假之爭。
無邊框之爭源自于國內手機廠商。在之前硬件性能參數(shù)被玩壞之后,手機廠商們開始比拼各自手機的顏值。外觀設計是每次發(fā)布會上每個廠商都要突出的一項,從機身材料、顏色、手感等維度起,延伸到手機屏幕的占比、色彩的還原度。去年5月,努比亞推出第一款無邊框手機nubia Z9,掀起了行業(yè)追逐屏幕技術的熱潮,于是無邊框就成為描述屏幕的一個熱詞,隨后榮耀、樂視等爭相推出了無邊框手機。
事實上,從技術角度來講,目前真正意義上的無邊框手機是不存在的,更準確的說,這類手機應該叫做超窄邊框手機。之所以各家廠商都在不遺余力推“無邊框”手機,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營銷的噱頭。打出無邊框概念,一方面是技術實力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對時尚外形的要求。目前無邊框之爭主要在兩種不同技術。一種是視覺無邊框,通過一些特定的技術讓屏幕看上去“沒有邊框”,但并非真正沒有;另一種是ID無邊框,ID是工業(yè)設計(IndustrialDesign)的簡稱,它是指在設計手機時不再專門考慮傳統(tǒng)手機中或黑或白的左右邊框,直接將屏幕的面板左右延伸,也就是屏幕和邊框一體。
推崇視覺無邊框的代表是努比亞,而樂視則是高舉ID無邊框的大旗。兩種技術其實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視覺無邊框主要是采用一種技術,對屏幕進行斜邊切割處理,利用屏幕折射的原理,從視覺上就看不見黑邊。這種技術的優(yōu)點是屏占比高,從正面幾乎看不到黑邊,但缺點是只有從正面觀看才會有最好的“無邊框”視覺效果,從側面看就可以發(fā)現(xiàn)明顯的邊框了。盡管如此,努比亞做出了一個聰明的選擇,配合視覺無邊框首創(chuàng)了Fit邊框交互技術,使無邊框設計不再是單純的外觀設計。而ID無邊框,其實是一種工藝美學設計,指的就是在設計手機時就不再專門考慮傳統(tǒng)手機中或黑或白的左右邊框,直接將屏幕的面板左右延伸,可算是屏幕和邊框一體。樂視采用的ID無邊框技術,則是利用全懸浮技術,讓包含黑邊的顯示屏這塊玻璃微凸于邊框表面,凸出來的屏幕就沒有中框,其中ID無邊框中的“邊框”指的是中框,對于我們常規(guī)理解的手機黑邊還是存在的。相比較“視覺無邊”,“ID無邊”在黑色或是深色壁紙的前提下,屏幕還是能獲得良好的一體性,不過更換淺色壁紙后就會產生“大黑邊”的效果,因此備受用戶所吐槽。
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技術,無邊框手機都是有“框”的。因此,抬高一方,說自己的才是正宗的無邊框,而貶低另一方都是不科學的?,F(xiàn)在有的國產手機廠商在包裝“無邊框”概念時,將“ID無邊框”直接說成是“無邊框”,顯然是在糊弄消費者。無論技術感還是使用感受,采用“ID無邊框”設計出來的手機,“大黑邊”的存在多少還是會讓用戶對產品產生一種廉價的感覺。當然,相比較于努比亞,樂視在“ID無邊框”的宣傳攻勢上更具火力。
自從喬布斯十年前推出iPhone以來,智能手機行業(yè)目前已進入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瓶頸期,特別對國產手機廠商來說,一直以跟隨、模仿為主,很少推出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產品來?!盁o邊框手機”的問世,最初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營銷的噱頭。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是用噓頭消費大眾,還是用技術打動用戶,將直接決定無邊框手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換言之,無邊框手機之爭,“框”內“框”外,看似差的只是一條邊,實質是創(chuàng)新與營銷之爭。營銷是一時的,創(chuàng)新才能長久,當消費者對各種營銷和噱頭免疫力提高后,創(chuàng)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那些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能帶來更好使用體驗的產品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可以肯定的說,無邊框智能手機將成下一個競爭熱點,因為用戶對手機外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邊框手機雖然是行業(yè)內公認的難點,但并不是沒有攻克的可能性,屏幕技術、生產工藝或者其他新技術的產生,都有可能預示著無邊框手機的真正到來。目前各家廠商現(xiàn)在都在投入重金研發(fā)無邊框手機。三星推出的曲面屏技術,蘋果即將發(fā)布的帶有無邊框設計元素的iPhone 7,和走在無邊框技術領域前端的努比亞,無疑都將會給無邊框手機的發(fā)展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