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只是解決方案,顛覆第三方支付仍然靠銀聯(lián)

蘋果的支付服務Apple Pay將于2月18日正式在中國開放,屆時用戶可以通過綁定Apple Pay合作銀行的銀行卡,在支持Apple Pay的商家進行支付活動。

Apple Pay到底是什么?

“從目前功能而言,Apple Pay只是一個卡片包,和中國逐步普及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著本質區(qū)別;后者可以通過網絡完成線下支付、轉賬、網絡購物以及儲蓄理財?shù)戎T多功能。但投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孟斯特上月預計,今年蘋果可能會在Apple Pay中加入轉賬支付等新功能?!?/p>

目前,國內已有近20家主要商業(yè)銀行支持此項服務,除首批已開通服務的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貸)、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借)、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yè)銀行、廣發(fā)銀行、浦發(fā)銀行、上海銀行之外,交通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廣州銀行也將于近期開通上線。

用戶僅需在支持Apple Pay的蘋果設備中打開Wallet app,添加上述銀行的借記卡或信用卡,添加完成后即可在線下“銀聯(lián)云閃付”商戶及線上App便捷安全地進行支付?;阢y聯(lián)云閃付的Apple Pay,通過應用業(yè)界領先的Token(支付標記)、Touch ID(指紋驗證)及安全芯片技術,能夠有效保障用戶的支付安全。在實體商戶內,只需認準銀聯(lián)云閃付 標識,即可在包括家樂福、麥當勞、肯德基、太平洋咖啡、7-ELEVEN等在內的超市、餐廳、咖啡廳等眾多日常消費場所方便地支付,支持小額免密免簽的商戶支付更加快捷。

為什么蘋果要大規(guī)模推廣自己的移動支付技術?

移動支付是一個增長迅猛的新興市場。市調公司集邦科技的調查預計,2016年全球移動支付金額將達到6200億美元,較2015年的4500億美元顯著增長,而2019年將達到1.08萬億美元。中國無疑是全球移動支付版圖中最重要的市場。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去年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超過3.58億人,網絡支付用戶超過4.16億人。

在美國市場每筆Apple Pay的信用卡交易中,蘋果提成0.15%,每筆借記卡交易,蘋果提成0.5%。中國的提成比例目前還沒有公布。但占據移動支付市場不僅意味著新營收來源,更重要的是從使用習慣上鎖定用戶。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蘋果也同樣面臨著iPhone銷量停止增長的困境,通過Apple Pay來鎖定長期用戶就顯得更為重要。

Apple Pay現(xiàn)在的接受程度仍然不是很高

Apple Pay從發(fā)布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一年半的時間,除了美國以外,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也均已陸續(xù)開放,盡管Apple Pay在用戶中已經深入人心,但真正使用Apple Pay服務的人群并不多。

拿美國本土市場來說,近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于Apple Pay的認知度很高,但使用率并不高。在所有iPhone用戶中,73%的人稱他們聽說過Apple Pay,在iPhone 6的用戶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84%,但只有20%的iPhone 6用戶稱曾經使用過Apple Pay進行支付行為,而聲稱自己經常使用Apple Pay的更是少的可憐,僅為15%。用戶支付習慣的改變是Apple Pay所面臨的挑戰(zhàn),除此之外,接受Apple Pay的商戶數(shù)量有限也是制約Apple Pay廣泛應用的障礙之一。

市調公司Phoenix Marketing去年涉及3000人的調查顯示,去年9月有14%的美國持卡家庭使用過Apple Pay,這一比例較7月份的13%和2月份的11%保持著穩(wěn)定但緩慢的增長。以美國的信用卡普及程度而言,Apple Pay有這樣的用戶基數(shù)也是千萬級別。

但市調公司InfoScout的追蹤數(shù)據就并不樂觀了。他們的數(shù)據顯示,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美國可以使用Apple Pay的交易中,蘋果支付的所占比例反而出現(xiàn)了下滑。尤其是在去年美國黑色星期五期間,InfoScout一項涉及30萬人的調查顯示:Apple Pay在所有可用交易中所占份額只有2.5%,較一年前剛推出時明顯下滑。

想要顛覆第三方支付市場,蘋果還有很多難題

在中國,很多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實際上已經養(yǎng)成,這比歐美市場要更快一步,但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是,由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培養(yǎng)起來的中國的移動支付場景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而在中國市場,在支付寶和微信已經深耕多年,線上具備多種完善功能,線下大舉補貼商家,蘋果無疑會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處境。這種情況下,蘋果中國會采用怎樣的推廣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財力上遠勝阿里和騰訊的蘋果,會采用直接補貼手段赤膊上陣嗎?這似乎并不符合蘋果的一貫風格。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同,Apple Pay的原理是銀行卡信息轉化成一個字符串(Token)存在手機中,當需要支付時,用戶將手機靠近商戶端POS。這意味著平臺對商家的設備有這較高的要求。

Apple Pay是NFC的支付方式,需要擁有NFC接收功能的POS機,這就需要推動銀聯(lián)對現(xiàn)有的POS進行改造,需要一定的時間。相關數(shù)據顯示,全國目前NFC手機終端整體占比只有25%,銀聯(lián)在全國1000多萬臺POS終端中,“閃付”終端僅有300萬臺。

而蘋果進入之后,三星、小米、華為等移動終端巨頭也可能會陸續(xù)跟進,這也會對蘋果產生影響。而這些手機廠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其實是高于蘋果的。

最后來總結的話,Apple Pay其實真正能抓住的只是蘋果手機用戶中很小的一部分人群。相比微信和支付寶龐大的基數(shù)來說,這根本就談不到什么顛覆。而我最后想說是,入華的Apple Pay其實只是完整的Apple Pay的一部分,僅僅是基于蘋果手機的手機支付解決方案,不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國內其實壓根就不是第三方支付服務,其實質上就是將手機變成虛擬卡片。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想要顛覆第三方支付市場,其實最終仍然是銀聯(lián)和微信、支付寶的對決。

本文由逐鹿網綜合整理,參考來源:新浪科技、騰訊科技、虎嗅

逐鹿網專注互聯(lián)網金融創(chuàng)業(yè)報道,微信公眾號:hizhulu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2-18
Apple Pay只是解決方案,顛覆第三方支付仍然靠銀聯(lián)
入華的Apple Pay其實只是完整的Apple Pay的一部分,僅僅是基于蘋果手機的手機支付解決方案,不是第三方支付平臺。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