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小米公司副總裁陳彤宣布加盟一點資訊,擔任總裁一職,同時兼任鳳凰網聯(lián)席總裁。作為“中國網絡新聞教父”,陳彤的這次履新也引起了多方關注。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陳彤和他選擇的一點資訊在很多地方都有著相似的觀點。
“人”——“大數據”新聞行業(yè)的未來指向何方?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滲透,搜索引擎的每一次輸入、輸出,資訊平臺每一個內容的點擊和評論,都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粒子,被機器獲取并生成個性化畫像反作用于用戶本身。聚焦新聞資訊行業(yè),大數據日益成為媒體信息傳播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不斷改變著新聞的生產傳播方式。
其中,個性化推薦成為最為耳熟能詳的一類方式。頭條趁機崛起,門戶紛紛效仿。但很快,完全以算法為核心的分發(fā)模式弊端開始顯現(xiàn)。此前,《新聞客戶端,別被個性化資訊帶溝里了》一文曾指出:“打開新浪、搜狐、網易等傳統(tǒng)新聞客戶端,角度千奇百怪,內容包羅萬象,有營養(yǎng)的和沒有營養(yǎng)的、真實客觀和未經驗證的、標題黨和價值內容交相呼應?!?/p>
凡事都有兩面,模式弊端顯現(xiàn),也成為推動行業(yè)不斷向正確的方向摸索的驅動器。從最初對技術的盲目崇拜到漸漸清醒,編輯對于新聞的判斷又重新被重視。谷歌資深研究科學家Dr.Corrado就指出:“人的價值依然具有決定意義?!币苿有侣勝Y訊產品的調整方向紛紛指向人與技術的結合,而這與陳彤此前提出的“內容+技術雙輪驅動的媒體平臺是新生代”理論驚人的一致。
老沉回歸新聞理想 打造現(xiàn)象級平臺
俗話說,英雄造時勢,陳彤對行業(yè)風向的精準預判與掌舵能力從十幾年前就已彰顯出來。
在中國互聯(lián)網門戶時代,“拓荒者”陳彤是新浪的第一個編輯,甚至是國內門戶網站的第一代編輯。而博客和微博模式,也是由陳彤一手打造。如果再算上陳彤職業(yè)生涯的起點四通利方(新浪前身)BBS,陳彤可謂推動各種網絡形態(tài)的“四朝元老”。
2014年時,陳彤宣布離開新浪加盟小米擔任副總裁,負責內容投資與內容運營,更被稱為小米“加速器”。隨后陳彤以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對團隊卓越的管理能力讓小米的內容生態(tài)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而本次陳彤加盟一點資訊,外界普遍認為,陳彤進入個性化資訊市場繼續(xù)做內容和產品,如魚得水。事實上,此前在一點資訊、小米及鳳凰網的合作會議上,時任小米副總裁的陳彤就對一點資訊表示了極大的認可與興趣。
陳彤當時表示,“一點資訊固有的強大技術基因,將驅動新一代門戶的誕生,加速行業(yè)的優(yōu)勝劣汰”。而好的內容、好的平臺和好的渠道,加上用戶主動參與,在產業(yè)鏈的各個維度中相互了解、相互促進,建立起一個泛媒體生態(tài)圈,這個體系下的成員將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技術+人 是回歸也是新起程
作為原生代的門戶所崛起時代盛行的“眼球經濟”,門戶的內容提供者在后期熱衷于制造眼球效應,而忽視了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需求。而依賴算法的中生代平臺,其所依賴的以熱度為主導的算法機制也已面臨顛覆。
而身為互聯(lián)網媒體圈的大佬,陳彤在業(yè)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與發(fā)言權。此前,陳彤曾重新定義了新聞客戶端的三種分類方式。在他看來,從門戶網站轉型而來的內容側重型新聞客戶端自成一派,為原生代;而依賴于算法技術驅動的聚合資訊平臺也一度風頭鼎盛,為中生代;第三代則是內容+技術的基于用戶興趣的雙輪驅動產品,一點資訊正是新生代客戶端的代表。
一點資訊董事長劉爽曾說,算法要在時間敏感性的高質量新聞與個人的興趣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避免“千人千面”的算法帶來我們個體的信息孤島化,以及避免單純海量點擊驅動的算法推薦帶來視野和視角的狹隘。
而這也正是一點資訊踐行的產品路徑。作為一個高度重視算法和推薦機制的技術驅動型企業(yè),一點資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條新的解決之道,即將機器學習+人工編輯的“人機智能”率先應用于移動資訊領域,為算法注入人文情懷,賦能算法使其承擔媒體責任。與陳彤所提出的內容+技術的雙輪驅動不謀而合。
除了在媒體理念和追求上的契合,陳彤在小米任職副總裁期間,對于內容與運營方面,也掌握了新的操控經驗與模式。因此,不僅在內容與編輯上,陳彤還有著更多產品、資本運營上的經歷,陳彤加盟一點資訊,既是順理成章,對迅速成長的一點資訊而言,也是一個強力的“助推器”。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