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上海之后,在廣東、天津、福建再設立三個自由貿易園區(qū)。這意味著,被地方政府翹首期盼了超過1年的新的“政策紅利”,終于開始發(fā)放了。
1、什么是“自貿區(qū)”
我們所說的自貿區(qū),其實已經不是傳統(tǒng)含義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自貿區(qū)(Free Trade Area 縮寫FTA)是多個國家,或者兩個國家一起玩,規(guī)則共同制定。比如中韓自由貿易區(qū),大家通過談判,降低關稅和準入門檻。兩個國家之間,互為自由貿易區(qū)。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的自貿區(qū),其實是Free Trade Zone (FTZ)是根據(jù)本國法律法規(guī)在境內設立的經濟特區(qū),規(guī)則自己定。中國之所以要設立“自貿試驗區(qū)”,是為了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積累經驗。比如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利率市場化,負面清單制度、準入前國民待遇等等。而后兩項,是目前國際貿易新秩序的核心內容。這些制度,在全面推廣之前,都需要小范圍試運行。
2、為什么是這3個
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進入內地的外資,就來自港澳臺。直到今天,每年吸引外資的比例中,港資仍然位居第一,臺資也不容忽視。僅就這兩個因素看,在廣東、福建設立自貿區(qū)是順理成章的。事實上,中國最早的4個特區(qū),3個在廣東、一個在福建。
天津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只是過去兩年里有點尷尬:原來依附于深交所的“新三板”,“說好了”要給天津,天津準備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區(qū)”接生,但一轉眼就在北京開業(yè)了。還沒有等天津回過神來,北方經濟中心的頭銜又被淡化了。在自貿區(qū)爭奪的關鍵時刻,還曾經傳出北京、河北要聯(lián)手申報自貿區(qū)。在天津港東疆(天津自貿區(qū)的核心區(qū))50公里外,唐山曹妃甸虎視眈眈。目前,天津濱海新區(qū)的于家堡、響螺灣CBD面臨空心化的危險。所以,天津自貿區(qū)獲批帶有補償性質。當然,從天津的歷史地位、現(xiàn)實作用上看,也是應該的。
3、誰的規(guī)格高
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通稿里,對上海和3個新自貿區(qū)的措辭是不完全相同的。提到上海自貿區(qū)的時候,兩次使用的都是“上海自貿試驗區(qū)”;提到3個新自貿區(qū)的時候,使用的是“自由貿易園區(qū)”、“自貿園區(qū)”.而且,對上海的要求中還有“將部分措施輻射到浦東新區(qū)”的提法。
總之,在國家心目中,上海自貿區(qū)是老大,始終要先行一步,這是無可置疑的。另外3個園區(qū),當然也有其排序:廣東、天津、福建。在講究排位學的中國,我想你應該懂。事實上,4個自貿區(qū)在定位上也不相同,上海面向全世界,廣東面向港澳、天津面向東北亞、福建面向臺灣。當然了,這些都是官方的定位。
如果從市場角度看,反而是面向港澳的廣東自貿區(qū),所依附母體的外貿、資金、人流往來量最大。僅深圳一地外貿總量,就超過上海,更別說周邊還有東莞、廣州、佛山等外貿大市了。所以,將來自貿區(qū)之間必然會有競爭。上海和廣東,顯然位居第一陣營。
4、新自貿區(qū)的范圍
國家目前沒有公布3個新自貿區(qū)的準確范圍。但網上已經有一些說法,估計基本上是靠譜的。大概情況如下:
廣東自貿區(qū)包括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qū),面積約1300平方公里;天津自貿區(qū)包括東疆保稅港區(qū)、天津港保稅區(qū)、濱海中心商務區(qū)(于家堡、響螺灣),面積約64平方公里,全部集中在濱海新區(qū)。
福建自貿區(qū)范圍約450平方公里,其中平潭片區(qū)有324.13平方公里,福州片區(qū)有36.36平方公里,廈門片區(qū)有74.29平方公里,泉州片區(qū)18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福建省經濟總量、資金總量最大的三個城市,全被納入到了自貿區(qū)內。
從分布情況看,省級自貿區(qū)向省會城市傾斜的態(tài)勢非常明顯,廣東、福建自貿區(qū)都是4個區(qū)域組成,但廣州、福州都各自占了2個區(qū)域,而且總面積都是最大的。其中廣州的南沙(803平方公里)和白云機場(439平方公里)兩個納入的片區(qū),就占了廣東自貿區(qū)92%以上的面積。這顯然是最近10多年來中國城市發(fā)展邏輯的一個延續(xù):有權力的城市獲得最大的機遇。所以,城鎮(zhèn)化失衡是必然的。
5、房價會漲嗎
4個自貿區(qū)一共涉及到了15個子片區(qū),房價最高的是哪里?答案是:深圳前海。目前核心區(qū)或者緊靠核心區(qū)的新盤,一般均價接近或者超過5萬。上海的四個子片區(qū)距離市中心相對較遠,外高橋片區(qū)大概在4萬左右,位居第二。排第三的,應該是廈門。其他涉及到片區(qū),尤其是天津、福州、泉州、廣州、珠海的子片區(qū),反而多少有點冷清。比如廣州南沙和天津于家堡,都面臨供應量偏大的風險,現(xiàn)在有了利好,肯定會帶來成交放量。但我個人認為,有投資價值仍然是上海、深圳、廈門(島內)。其他地方,風險都不容忽視。
6、股價會漲嗎
周五(12月12日)收市后,股市先是挨了證監(jiān)會一頓鞭子,然后國務院給發(fā)了自貿區(qū)紅包。我覺得,這種組合拳是有所考慮的。所以下周雖然會震蕩,但熱點也有了,這就是自貿區(qū)概念股。當然先炒深圳、廣州、珠海、廈門、福州、泉州和天津的股票,尤其是房地產、金融、港口、公用事業(yè)等板塊。炒兩天后,轉向競猜下一輪自貿區(qū),新疆、重慶、湖北、云南之類的股票,也會活躍一輪。聰明的人,開始逢高出貨;傻錢呢,則開始長線投資。
7、會給區(qū)域經濟帶來什么
先看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廣東自貿區(qū)的精華部分,全部分布在珠江口,這意味著廣東的經濟中心在進一步向珠江口聚攏。我在今年8月24日的專欄文章中,曾經分析過廣東的房地產市場和人口流動情況。從小學生在校人數(shù)看,廣東全省過去3年人口增長極為緩慢。但在深圳、東莞、惠州,人口卻在大幅增長。如果扣除這些因素,很多地市比如湛江,人口在大幅下降。這說明過去3年里,廣東省內人口繼續(xù)在向珠江三角洲集中。自貿區(qū)的出現(xiàn),肯定會加劇人口失衡的格局。
事實上,就連深圳都被廣東的“珠江口戰(zhàn)略”所改變,呈現(xiàn)出城市中心西移的格局。如果我們以紅嶺路和其向北的延伸線為中軸,東部深圳相對衰落,西部蒸蒸日上。福田好過羅湖,南山顯然比福田還要當紅。寶安中心區(qū)已經比羅湖區(qū)更重要,房價更貴了。
受此影響,東莞經濟中心也有西移跡象,加上傳統(tǒng)市中心已經被高鐵拋棄,未來將在經濟上被邊緣化,就像深圳的羅湖區(qū)一樣。廣州向南發(fā)展的跡象也非常明顯。如果深中通道開通,中山顯然會在珠江西岸崛起,因為它距離前海、南沙更近。橫琴雖然為自貿區(qū)一部分,但畢竟澳門和珠海的經濟總量都比較小,未來花瓶化的可能性比較大。
福建自貿區(qū),正好是建立在福建三大城市的基礎上,只是向福州做了明顯的傾斜。因高度市場化而成為GDP老大的泉州,正面臨著福州和廈門的雙重競爭。在這場巨頭游戲中,其他福建城市只能當當觀眾了。所以在福建投資,該向哪里發(fā)展,是非常明顯的。但自貿區(qū)改變不了福建作為一個中等省份的地位,在互聯(lián)網時代,臺灣帶來的機遇福建根本無法獨享。
天津自貿區(qū)將依托誰?也許是日本和韓國?反正比較模糊。但拿到這個頭銜很重要,至少對于于家堡、響螺灣來說,多了一個概念。但那些體量龐大、器宇軒昂、價格卑微的寫字樓,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至于天津的金融業(yè),由于失去了交易所這個抓手,追趕北京、上海、深圳已完全沒有可能,就連廣州、成都,都很難超越。而身后,重慶、杭州正日漸逼近。所以,天津仍然長路漫漫。
8、接下來是誰
國家每隔幾年,就會推出一個政策概念,然后在若干年里發(fā)一批帽子。帽子多了,不新鮮了,換個概念再搞一輪。從特區(qū)、國家級新區(qū)、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qū),到如今的自貿區(qū),都是這樣的邏輯。這沒有什么不好,畢竟帶動了經濟發(fā)展,激發(fā)了各地競爭的熱情。
但一次批復3個自貿區(q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說明中央對自貿區(qū)的看法發(fā)生了某種變化。我猜有兩個含義,一,這是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的需要,自貿區(qū)需要競爭,競爭才能創(chuàng)新;二,這是保增長的需要,是對地方政府積極性的回應、愛護。所以,未來一年里可能會再有一批。
新一批自貿區(qū)將會在哪里?當然主要在西部、中部,新疆鐵定會有一個(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部武漢、重慶的可能性比較大(長江經濟帶),西南會有嗎(亞洲互聯(lián)互通)?東北會有嗎?所以,未來也許還會有三四個。再往后,就沒有必要搞了吧,應該全國推廣了。
- 長城汽車攜手宇樹科技探索越野車與機器狗融合新場景,開啟未來科技之旅
- 比亞迪業(yè)績爆表:2025年Q1利潤猛增,有望突破百億大關,增長86%-119%!
- 蔚來汽車清明換電海報風波:2人勸退,4人警告,引發(fā)公眾深思
- 小鵬X9升級版:零重力沙發(fā)帶來舒適出行新體驗
- 谷歌“養(yǎng)閑”部分 AI 員工一年,防人才流失投奔競爭對手,你怎么看?
- 高鐵試行寵物托運,鐵路12306創(chuàng)新服務,讓旅途不再孤單
- 保時捷聯(lián)手地平線研發(fā)智能駕駛:破局未來汽車智能革命
- 蔚來能源股權爭奪戰(zhàn)升級?寧德時代官方回應
- 美國消費者涌入蘋果店,爭相購買新iPhone:科技潮流,還是消費狂熱?
- 小米回應續(xù)保被拒或保費上漲問題: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