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拿大報稅季的到來,很多人因其復雜的稅收制度而頭大了。在這個特殊節(jié)點,不止報稅工作讓加拿大人“苦不堪言”,一些打著稅務局旗號招搖撞騙的不法分子 ,四處作案極為活躍,也讓人防不勝防。
據外媒報道,近日,便有一些蒙特利爾市民接到了自稱是加拿大稅務局的詐騙電話。對此,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提醒廣大用戶,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騙是不法分子慣用套路,國內也多有發(fā)生,因此在接到陌生來電時,大家要提高警惕,更不可輕信對方言論轉賬或匯款。
騙子偽裝多到成謎 以國家機關類“假面”為主
日前,蒙特利爾市民Joe Di Filippo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稱自己是加拿大稅務局工作人員,并警示Filippo應立即繳納未付的稅款,否則稅務局將逮捕他。盡管電話那頭騙子說的煞有其事,但是Filippo在接到電話時便識別出這是電話詐騙,并將電話錄音后向稅務局舉報。
對于這類騙局,加拿大皇家騎警表示,老人和新移民此類脆弱群體為騙子主要目標對象,因為他們同其他群體相比,更易被騙子的虛假身份震懾到,進而聽信騙子言論按指示進行轉賬或匯款,最終蒙受經濟損失。
除假冒稅務局外,近期還有一批不法分子冒充總領館工作人員在蒙特利爾、溫哥華等地作案,這次他們瞄上了中國公民。為此,中國駐蒙特利爾、溫哥華總領館先后發(fā)布警示,提醒領區(qū)內的中國公民嚴防電話詐騙。
據總領館發(fā)布的信息稱,近期很多中國公民都接到了“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工作人員”來電,對方恐嚇其涉嫌犯罪;或稱護照、身份證等證件出現問題,已被限制入境中國;或是告知有重要文件需領取等,而這些都是騙子實施詐騙的借口。騙子便是通過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套取受害人的銀行賬戶和密碼,或直接引誘其向指定賬戶轉賬或匯款。
圖1:騙子假冒公檢法機關行騙
身份冒充詐騙多發(fā) 360手機衛(wèi)士全方位守護
針對這類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類身份冒充詐騙案件,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指出,一般來說,不法分子實施詐騙前都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住址等隱私,再采用技術手段將呼出電話號碼偽裝成國家機關電話號碼,在此基礎上,整套騙局就具有了更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而用戶一旦被不法分子制造的各類假象或謊言所迷惑,便極易被騙入局。
據360獵網平臺此前發(fā)布的《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從舉報總金額來看,身份冒充詐騙舉報總金額為2782.7萬元,排名第三;以人均損失來看,身份冒充詐騙也位居第三,人均損失達12020.2元。由此可見,我國因身份冒充類詐騙而遭受損失的受害者不在少數。
圖2:2017年主要網絡詐騙舉報情況分布圖
對此,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提醒廣大用戶,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同國家機關相掛鉤的文件或事務,都不會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來聯系當事人,也不會以此為理由向公民索要銀行賬戶等信息,更不會要求轉賬或匯款。一旦有用戶接到類似電話,不要輕信盲信,也不要隨意將個人信息透露給陌生人,更不可輕易給指定賬戶轉錢或打款。
若仍有用戶不幸被騙,應當立即與當地警方取得聯系,報警越及時,被騙錢款追回的可能性才會越大。針對這種情況,360手機衛(wèi)士還推出了“360手機先賠險”功能,在該功能開啟的前提下,用戶因短信詐騙、網絡釣魚、木馬病毒等遭受財產損失,便可通過申請獲得360提供的單筆最高6000元賠付和全年最高100000元賠付款。
除“360手機先賠險”功能,360手機衛(wèi)士還具有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短信、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功能,并支持支付環(huán)境檢測、交易短信保護、Wi-Fi安全檢測和盜版軟件識別,從多維度、全方位守護用戶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安全。
圖3:360手機衛(wèi)士“360手機先賠險”功能
- 馬斯克“學歷鄙視”遭反擊:誰說學霸不懂人間疾苦
- 美財長甩鍋DeepSeek:美股崩盤疑云背后的秘密,關稅政策成替罪羊?
- 中國創(chuàng)新GPMI:打破HDMI和DisplayPort壟斷,重塑顯示技術新格局
- 蘋果新款VR頭顯落地在即:跳過“Pro 1”直接“Vision Pro 2,量產搶跑年內發(fā)布?
- 蔚來法務行動升級:打擊網絡侵權,維護企業(yè)聲譽,捍衛(wèi)品牌形象
- 馬克?古爾曼:關稅阻礙蘋果將iPhone生產遷回美國,企業(yè)需謹慎考量
- AI生圖模仿吉卜力風格惹爭議:GPT-4O水印引發(fā)熱議,究竟是藝術還是抄襲?
- 谷歌聯合研究:合成數據助力大模型數學推理能力大幅提升,提升八倍不再是夢
- 微軟辟謠“撤離中國”真相:別讓謠言搶了真相的風頭
- 東風與華為合作新車神秘面紗揭開:顛覆性“第六界”SUV引熱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