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直播行業(yè)步入了下半場。
數據顯示,2017年在線直播用戶規(guī)模達到3.98億人,增長率為28.4%,預計2018年在線直播用戶規(guī)模達4.60億人,增長15.6%;2019年達5.07億人,增長10.2%。隨著用戶增量放緩,直播行業(yè)正在告別瘋狂增長期,步入存量時代,廝殺變得更為激烈。
今年3月,曾紅極一時的熊貓TV轟然倒塌,引發(fā)了市場的劇烈震蕩。有人認為,這源于行業(yè)整體下滑;也有人認為,這與管理不當有關。但如果觀察其從誕生到隕落的整個過程,就會發(fā)現,主播們的來與走,或才是決定熊貓TV成與敗的關鍵。
熊貓TV在成立之初,因有網紅王思聰在,又從不同平臺挖了各大網紅主播,使得該平臺一度成為直播平臺中的“網紅”。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6年,因主播在直播時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問題,熊貓TV急轉直下,最終不得不關站。
這一失敗提醒著各大平臺:如何讓主播沒有出格行為、沒有負面新聞,或決定著一個平臺可以走多遠。特別是,隨著5G時代到來,在低延時、高寬帶、廣連接的背景下,主播們的一言一行只會被傳播得更快、更廣。也就是說,5G所帶來的蜜糖,一旦處理不好,對于直播行業(yè)來說,可能就是砒霜。
如何破題?用虛擬主播來替代真人主播,或是一個方向。近日,位于杭州的相芯科技有限公司(FaceUnity)與北京電視臺合作推出的AI虛擬主播小萌花、小萌芽,就是一個好開始。
在世園會開幕式當天,作為吉祥物的小萌花、小萌芽,不僅聲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紹起了世園會的各大看點,還分分鐘生成一段視頻提供給各大媒體。且細看小萌花、小萌芽,不論是語音播報的實力,還是表情、動作等的感染力,都堪比真人。可以說,除了萌萌噠的外表,小萌花、小萌芽已具備了真人主播的各項能力。
而這一切的背后,源于技術的加持。據了解,AI虛擬主播運用了Rokid的AI語音合成技術(text to speech)和相芯科技的語音動畫合成技術(Speech-to-Animation)。后者還結合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圖形學,做到實時解算語音對應的發(fā)音口型,并精細驅動虛擬形象面部表情,實現了動畫的音畫同步呈現。通過該技術,編輯人員僅需輸入文字內容,即可快速生成具備同步口型、豐富面部表情及模型動作的媒體播報視頻,可謂是方便又快捷。
形象可以百變,主持方式也可以百變,還不用擔心主播一不小心說錯話,或因自身不良行為,給平臺帶來負面影響,這對直播平臺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F實也確實如此。以世界上首個AI虛擬主播絆愛(kizuna ai)為例,自2016年在YouTube問世以來,就受到了世界各地網民的喜愛。至今,絆愛在YouTuber上的訂閱數已超過259萬人,妥妥地已是“網紅”一枚。
絆愛的成功,點燃了各大直播平臺的熱情。在世界范圍內,包括Nekomasu、輝夜月、電腦少女Siro等在內的數十位虛擬主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逐漸成為了直播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國內,從2018年開始,虛擬主播也已顯露出真容,從當年3月的11個,增長到了9月的81個,并從網絡平臺覆蓋至了傳統(tǒng)媒體平臺。
不過,相比主播本身的創(chuàng)新,如何持續(xù)提供優(yōu)質且高效的內容,也是困擾直播平臺的難題之一。在這方面,技術亦可提供有益助力。目前,從相芯科技來看,基于人臉檢測、人臉跟蹤、虛擬形象創(chuàng)建和生成等技術,其已擁有了智能美顏、2D/3D貼紙、手勢識別、人臉融合等一系列產品,并被廣泛應用于短視頻、直播、社交、游戲等各個領域,至今已累計服務了超400家企業(yè)。
未來,在5G為直播平臺帶來創(chuàng)新變革的大勢下,哪家直播平臺可以更好、更快地獲取技術“武器”,哪家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而AI、3D、AR、VR、MR等前沿技術,都不容忽視。
- 歐盟欲斷碳纖維供應鏈,日本材料業(yè)面臨挑戰(zhàn):禁碳能否突圍?
- 微信新功能引熱議,騰訊高管回應沖上熱搜:理性討論,勿過度解讀
- 順風車司機高速上開輔助駕駛剪指甲?官方回應:嚴查違規(guī)行為
- 2024年車市競爭白熱化,賽力斯領跑毛利率,理想汽車能否后來居上?
- 阿里云助力地平線智駕大模型訓練:從云端到端,智能駕駛再提速
- 供應鏈揭秘:iPhone若重返美國制造,售價飆升至令人咋舌的2.5萬元
- 華盛頓州特斯拉超充站爆炸疑云:小型炸彈引發(fā)?真相待解
- 劉強東下單蔚來ET9,李斌親自交車:這輛電動跑車會如何改變他的出行方式?
- 阿里云劉偉光:揭秘未來新模式:AI Agent Store,讓智能生活更進一步
- 阿里云百煉創(chuàng)新助力:MCP服務部署與調用輕松實現,幾分鐘搭建Agent,高效運維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