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刷臉登機,一度成為民眾關切的熱點事件。在大興機場備受關注的背后,除了涉及大眾出行的基礎民生建設之外,諸多黑科技落地應用亦是其最大亮點,從值機到登機,僅憑“一張臉”就能走遍機場。
解析3D刷臉登機背后:僅憑一張臉何以行走天下?
事實上,首次在大興機場應用的“黑科技”并非只有刷臉值機、刷臉登機,基于5G、AI、3D視覺等前沿技術,諸如行李追蹤、精準尋人、AR眼鏡旅客識別、人群密度熱力圖等曾經只存在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如今都在大興機場落地成為現實。這些智慧出行創(chuàng)新應用技術在于:一張“臉”、一張“網”以及一雙“眼”。
臉,即刷臉應用模式。目前無論線上、線下還是驗證、支付,刷臉應用已經逐漸流行起來。人類面部具有足夠豐富的細節(jié),相較傳統(tǒng)的識別驗證手段具有更高的識別精度。對于受眾層面來講,僅需一張臉就可以行走機場,擺脫了對證照的依賴,直接提升了便捷度。
(3D人臉識別輕松實現刷臉登機)
網,即5G網絡。5G具備高帶寬和低延遲的兩大基礎特性,更為強調的是萬物互聯(lián)。如刷臉登機一體機、智慧航顯屏幕、監(jiān)控探頭、3D識別傳感器等各類智能終端均需要龐大的數據交互,高速低延的5G網絡是聯(lián)通一切的關鍵。
眼,即3D視覺技術。大興機場眾多創(chuàng)新應用均以3D識別技術作為支撐,其原理在于通過3D視覺傳感器描繪出人或物的3D模型,不僅具備高精度的識別和驗證能力,能夠實現金融級別精準度,還可對物體進行測量,甚至捕捉人物動作,堪稱智能終端的“慧眼”。
(3D視覺技術賦予智慧終端一雙“慧眼”)
大興“智慧”機場背后的中國科技
更令中國民眾感到的自豪的是,大興機場代表中國領先世界的基建實力的同時,也彰顯出中國本土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力。因“刷臉登機”而走紅的大興機場不只是一座高水準的綜合交通樞紐,更是成為展示中國科技水平的大舞臺。
在以“5G+AI”主導的全新科技浪潮中,中國本土企業(yè)已然具備了令世界矚目的實力。大興機場的5G通訊方案便是基于中國聯(lián)通5G網絡、華為5G技術和終端共同打造。在AI層面,3D識別+AI算法也在大興機場獲得廣泛應用。
(3D識別成為關鍵一環(huán),工作人員使用AR眼鏡復核人數)
無論是刷臉登機還是識人辨物,3D識別成為關鍵一環(huán)。在該領域中,例如中國本土企業(yè)奧比中光是世界領先的AI 3D傳感技術方案提供商,產品已在多領域開花落地。目前奧比中光研發(fā)團隊從底層芯片、深度算到到系統(tǒng)框架、上層應用支持兼?zhèn)浜诵募夹g實力,在3D傳感領域專利數量位列全球前三,這也說明了中國科技力量正在崛起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搭載奧比中光3D視覺模組的人臉識別閘機)
5G+AI搭臺 3D技術唱戲,推動智慧生活落地
從大興機場智慧出行的創(chuàng)新案例來看,如果我們把5G和AI稱為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那么3D視覺技術將成為“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因為再強大的通訊網絡和再智能的AI算法如果不能通過智能終端落地,沒有具備“看懂”世界的能力,那么一切智慧應用場景普及將會成為空談。
如今,3D視覺已在各行各業(yè)落地生根,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基于3D識別技術衍生的手勢識別、骨骼識別、物體測量、3D測繪等應用模式已經在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醫(yī)療、智能機器人、智慧生產等眾多領域發(fā)揮極為關鍵的作用,成為眾多前沿科技實現落地商用和應用模式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5G+AI搭臺3D技術唱戲,當接入高速低延5G網絡的智能終端具備“看懂”世界的能力,未來精彩將會徹底顛覆我們的想象!
- 英偉達驅動黑屏門:Win10/11用戶警惕!572.83驅動帶來新風險
- Meta Llama 4 AI大語言模型本月面世,改進推理能力仍需加強
- 滴滴外賣在巴西重啟業(yè)務:70萬騎手助力,外賣市場能否再掀波瀾?
- AI代碼生成:2030年,95%的代碼將由AI生成,程序員何去何從?
- SpaceX載人繞飛任務圓滿結束,機組安全返回地球,揭開宇宙新篇章
- TikTok風波再起!特朗普發(fā)聲,字節(jié)跳動回應,利益之爭引發(fā)全球關注
- 比亞迪整合五大子品牌為APP,打造一站式車主服務平臺,體驗升級中!
- 谷歌預警:警惕AI安全風險,公開防御藍圖
- 比亞迪起訴自媒體“智能EVO”:維權行動揭開名譽侵權黑幕
- 小米紙扎版SU7專利爆光,網友笑稱清明節(jié)新爆款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