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bike的運營哲學:技術與管理缺一不可

用群雄混戰(zhàn)來形容眼下的共享單車市場,最恰當不過。

  超過20家共享單車品牌蜂擁而至,一如此前的電商、團購、網約車等熱門行業(yè)一樣。在資本的加持下,燒錢換取市場規(guī)模成為常態(tài)。另一方面,短短一年間,市場泡沫已經開始顯現,共享單車天量投入帶來供應鏈盲目擴張,損毀車輛成為難以治理的城市垃圾……

  一系列風險信號都在說明,行業(yè)競爭面臨升級。Hellobike公司COO韓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效率和技術的提升成為致勝的關鍵。“用戶是需要經營的,車輛投放密度是其中一方面,產品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車輛騎行的舒適度、車輛的良好率等都很重要?!?/p>

  記者了解到,Hellobike在去年9月入局,通過短短2個月時間,便造出5萬輛帶有GPS智能鎖的共享單車,繼mobike之后成為第二家可規(guī)模化生產智能共享單車的企業(yè)。

  (Hellobike小白車亮相)

  技術實力突圍

  雖然是后來者,但是Hellobike的技術與其他共享單車已經顯著地拉開了差距,技術的優(yōu)勢也成為了他們的競爭壁壘。

  韓美對記者坦言,“我們只花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研發(fā)出了Hellobike智能單車,并實現量產。很多競爭對手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弊匀ツ?月至今,Hellobike已經投放了70萬輛智能單車,已經達到第二梯隊其他共享單車投放量的總和。無論是在車輛數,還是在訂單數和用戶數方面,均已經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

  Hellobike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SVP李開逐表示,這與技術團隊對系統(tǒng)的獨立研發(fā)密不可分,Hellobike使用的系統(tǒng)是聰明的系統(tǒng),擁有自我識別和建議的能力,能夠有效地幫助運維人員區(qū)分重要級別,分配運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約運維成本。Hellobike利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等實現共享單車的高效運營。

  在創(chuàng)業(yè)之前,韓美在阿里巴巴工作了近十年,該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TO江偉也是來自阿里巴巴技術團隊。目前,Hellobike的員工中來自阿里巴巴的不在少數,更有曾負責神舟飛船某控制子系統(tǒng)的高級研發(fā)專家。在韓美看來,正是在阿里巴巴練就了“狼性”精神和超強的執(zhí)行力。而Hellobike也正把這種“狼性”精神和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擁抱變化、團隊合作、激情、敬業(yè)、誠信等等。而阿里巴巴“用戶第一”的精神,也是Hellobike的靈魂,貫穿了他們的產品、市場和運營的各個方面。

  韓美認為,正是一群平凡的年輕人,因為趣味相投,才聚到一起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我們的運營中心,七到八個人做了從客服、政府事務、車輛運營、市場、用戶運營、PR等各條線的所有工作。我們花了4個月的時間里開了10個城市、服務的用戶數百萬,同時做到了占有率第一?!?據了解,與其他的第二梯隊品牌相比,目前Hellobike在訂單量、車輛投放數量、開城數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甚至已經達到幾家的總和。

  據悉,Hellobike的創(chuàng)始團隊一直專注在出行領域上,且公司全員持股。該公司CEO楊磊曾經創(chuàng)辦過愛代駕和智能泊車項目,其理念是用技術改變出行。一系列過硬的軟硬件研發(fā)實力和技術儲備,也為Hellobike的崛起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通過自主研發(fā),Hellobike已經推出了三代產品,后續(xù)還會推出更多車型,以滿足更多用戶的出行需求和更多的場景。

  李開逐告訴記者,由于底層架構技術比較領先,Hellobike的軟件穩(wěn)定性極強。在單日訂單量達到300萬的情況下,也從未出現過障礙問題。

  事實上,無論是摩拜還是ofo都曾不同程度出現大面積宕機事故。在技術行業(yè)人士看來,相比于海量投放,這兩家企業(yè)成立只有一兩年,在此領域沒有過多的技術積累,高速前進的背后,未來的系統(tǒng)安全依然壓力重重。

  李開逐并不擔心自己公司的技術能力,顯得頗有信心。通過技術手段, Hellobike將單車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幾乎只有第一陣營團隊的十分之一。今年3月,Hellobike積極響應政府自行車停放區(qū)設置指引,在手機APP上加入虛擬停車點的技術,讓單車做到了更有序地停放。過硬的技術和有效的運營管理,讓Hellobike每進駐一座城市,便可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打造絕對優(yōu)勢城市,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備的。

  建立出行生態(tài)

  記者在蘋果APP商店中輸入“共享單車”,不僅有已經較為知名的摩拜、ofo、Hellobike等品牌,也有一些其他品牌等。但這些平臺質量良莠不齊,也沒有找到突破口。未來誰能走到最后,將殘酷地考驗著企業(yè)的運營能力。

  在韓美看來,共享單車市場門檻并不低,首先是智能車輛的研發(fā)和規(guī)模制造,以及政府的溝通準入。第二個是如何用技術實現高效運維?!斑\維成本決定了企業(yè)未來能走多遠。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團隊的運營管理能力,以及快速復制的能力。最后就是資本市場?,F在的共享單車市場,很多企業(yè)并沒有想得特別清楚?!钡獺ellobike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優(yōu)勢并加以發(fā)揮,可以看到,現在Hellobike的市占率、車輛投放量、以及開城數均已經遠超他人。

  目前來看,Hellobike使用的市場拓展策略是穩(wěn)扎穩(wěn)打,每到一個城市,Hellobike都會與當地政府深入合作。僅在杭州一城Hellobike就已投放了近10萬輛單車,占據了75%的市場,其他單車企業(yè)很難打破。這樣的優(yōu)勢城市并不在少數,福州、泉州、廈門等城市均為Hellobike的優(yōu)勢城市,而且優(yōu)勢十分明顯,在一線城市被ofo與mobike占領的時候,Hellobike已經悄然拿下二三線城市的天下。

  此外,與共享單車遭遇的停車混亂、偷盜嚴重等現象相比,由于采用了自主研發(fā)的智能鎖進行GPS定位,Hellobike并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從該平臺覆蓋的城市名單可以看出,蘇州、寧波、廈門...其主攻城市不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城市街頭的Hellobike專用停車點)

  除了線下運營人員的維護以外,Hellobike還通過準確定位降低了成本,并在APP和城市道路中,都通過停車點來引導用戶規(guī)范停車。這套運營策略讓Hellobike真正深入到了用戶身邊。由于共享單車具有極強的地域性,精細化運營策略從農村包圍城市,也是一種致勝法則。至少,在一眾競爭對手中,Hellobike已經在90%的城市實現了盈利。而且可以看到的是,Hellobike每進駐一座城市,便可建立絕對優(yōu)勢,令其他品牌望塵莫及。

  韓美希望,未來使用共享單車就像用水電煤一樣自然與簡單,使用Hellobike的用戶也能夠有更多的出行體驗。“我們也會推動更多的出行產品,滿足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我們剛剛出發(fā),大步向前奔跑,竭盡所能做到最好,一切都從用戶體驗出發(fā)?!?/p>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14
Hellobike的運營哲學:技術與管理缺一不可
超過20家共享單車品牌蜂擁而至,一如此前的電商、團購、網約車等熱門行業(yè)一樣。在資本的加持下,燒錢換取市場規(guī)模成為常態(tài)。另一方面,短短一年間,市場泡沫已經開始顯現,共享單車天量投入帶來供應鏈盲目擴張,損毀車輛成為難以治理的城市垃圾……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