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soho)7月19日,阿里與騰訊素來“河水不犯井水”,各自盤踞著中國電商與游戲社交兩大領域,然而,面對新的市場商機,這兩家龍頭開始陷入劍張弩拔的態(tài)勢。早在今年1月底,阿里與騰訊同一時間加入了5000億美元市值俱樂部,雙寡頭態(tài)勢形成。
一山難容二虎,一方面,阿里不甘心只占著自己的一分三畝地,野心開始擴張至社交媒體,只是最后還是沒能動了騰訊的奶酪。另一方面,騰訊也在以牙還牙地進擊電商,憑借著自身數億用戶的基數開始試水C2C模式,并將京東和一系列零售超市鎖定為投資目標,不過在短時間內,騰訊還不至于對阿里構成太大的威脅。
然而,在騰訊與阿里明爭暗斗之時,抖音卻黃雀在后地悄然崛起,成為社交媒體一顆璀璨的新星,并引起了騰訊的注意。隨著競爭漸趨白熱化,騰訊決定“攘外必須安內”,一張狀紙將抖音高上法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里居然公開力挺抖音,這正應了一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老話。
阿里此舉并非兀突,之前抖音曾經也希望涉足電商領域,而阿里對它的態(tài)度則表現得非常曖昧,盡管官方從未正式放話,但業(yè)內人士不難看出,如果阿里將抖音收入麾下,極有可能會對騰訊產生極大的不利。
事實上,阿里很早之前就已經意識到社交媒體的市場利潤空間十分可觀,例如2016年6月,阿里就在淘寶應用上添加了社交和娛樂功能,目的就是為了用戶在網購的同時,還產生社交的需求,結果證明,阿里這個策略是對的,阿里憑借著新增的社交和娛樂功能,在2016年第二季度增長了39%的月活躍用戶,產生的利潤達到了4.27億,移動收入更是突破26億美元的大關。
不過接下來阿里征戰(zhàn)社交媒體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面對騰訊強大的王牌微信,阿里社交功能的影響力開始下滑,而微信則一路高歌,月活躍用戶迎來了10億的壯觀景象,不難看出,以抖音作為踏腳石是阿里的戰(zhàn)略關鍵。
其實早在抖音誕生之前,阿里曾經將投資目標鎖定在一個叫做陌陌的社交產品,但后者接下來的表現卻不盡人意,所以在2016年底,阿里黯然拋掉了陌陌的股份,有外界猜測其失敗的主因是陌陌和阿里巴巴的核心業(yè)務未能產生協同效應。但隨著阿里梅開二度瞄上了抖音,是否能挽回其在社交領域慘淡的敗局呢?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抖音的成名路,2016年9月,抖音開始走進社交市場,在短短的半年左右,抖音躋身中國第一短視頻應用行列,憑借著強大的剪輯、添加特效和音樂等功能,抖音瞬間俘虜了中國廣大網民的芳心,主要群體的年齡階段普遍在24至30歲之間,這同樣是阿里所渴求的用戶群體。
目前為止,抖音在中國的日活躍用戶高達1.5億,月活躍用戶更是高達3億。不僅如此,抖音還希望將用戶基數擴張至海外,打鐵趁熱地推出了國際版Tik Tok,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成為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非游戲iOS應用,成績驕人。
盡管贏得了開門紅,但抖音依然沒有停下改良的腳步,繼續(xù)開動腦洞探索和演變引流的新方式,畢竟不固步自封,才會在瞬息萬變的社交領域立于不敗之地。
而按照阿里的理念,當電商結合了社交,將鼓勵用戶產生互動行為,如果將抖音整合到電商平臺,可變現的流量將超乎想象,當在社交軟件中接入的購物功能與渠道,抖音用戶也會被成功引導到淘寶和天貓平臺上進行網購,一個是電商的鼻祖,一個是人氣爆表的社交后起之秀,阿里未來將聯手抖音,正式發(fā)起對騰訊的無硝煙之戰(zhàn)。
反觀騰訊,最近一直被官非纏身,先有今日頭條,后有抖音,沖突的有升級之勢有持續(xù)抬頭的跡象,而阿里力挺抖音,正是投其所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很明顯,未來阿里極有可能會對抖音有進一步的親近行動,抖音對此最終也會明確表態(tài)。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IT想用AI設計電動汽車,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并節(jié)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國大模型已經追平甚至超越美國產品
- 透過這場開發(fā)者圈的“年度盛典”,窺見華為開發(fā)者生態(tài)構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進步 但離實用還很遙遠
- LLM很難變成AGI?科學家:創(chuàng)造AGI理論上可行
- PON在園區(qū)網絡的“先天不足”,無源以太全光來拯救!
- 英特爾CEO黯然退場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趕晚集
- 開源5年樹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華為推出Mate 70手機引發(fā)高度關注 看外媒是如何評價的?
- 5G-A終端規(guī)模鋪開響應“以舊換新”,湖北移動“機網套”協同刺激內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