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OPPO智能手機正在加單至8500萬-1億部的消息被媒體大肆報道?!犊苿?chuàng)板日報》在報道中稱,預計OPPO大概率在加大歐洲市場的拓展力度。一些分析機構也表示,是由于華為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下跌,其余幾家國產品牌有意借此提升在當地的市占率,故而近期給供應鏈加單。
針對這樣的觀點,供應鏈卻有不同的看法。一家OPPO主力供應商對集微網指出:“我們看來只是正常加單,但外界對于這件事卻有些過分解讀。”
全年銷售預測無大變化
上述報道中,似乎有意在突出OPPO加單這個動作以及其意圖,卻并未細究加單的數量與以往相比有何波動。我們回顧OPPO前兩年的出貨情況就會發(fā)現,8500萬-1億部手機對于OPPO以往的成績來說并不算多。該品牌2018以及2019年的出貨量,均在1.1億部以上。
調研機構IDC發(fā)布的報告顯示,OPPO在2018年出貨量達到1.133億部,市占率為8.1%;2019年全年出貨量為1.143億部,市占率8.3%。
不僅如此,集微網從不止一家的供應鏈廠商處了解到,此次加單事件的影響甚小,對OPPO今年全年的銷售預測沒有產生明顯影響。據其稱:“客戶加單的數量沒有外界說的那么夸張,也不算多。結合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我們預估客戶全年的需求大概在1.4億部左右。”
同樣作為OPPO供應商的三星電機對筆者透露:“我們近期有加單,但不是很多。”據悉,該公司主要為OPPO的旗艦機型提供攝像頭相關零部件。
一位從事手機產業(yè)鏈研究的分析師也談到:“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看,OPPO近期的確有加單,不過加的數量并不算多。我們預計它今年的出貨量,不含一加和realme在內大概是1億部左右,合計是1.3-1.4億部。因為考慮到下半年外界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所以也相對保守。”
由此看來,OPPO此舉只是在將需求量調整到與以往相差不多的水平,對于供應鏈而言,也不會有太大的業(yè)績助長。
被過分解讀的加單事件
另外關于加單的意圖,許多說法就指該品牌有意在華為受中美貿易問題影響的前提下歐洲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擴大歐洲市場的占有率。
供應鏈的廠商卻認為:“此舉并非是有意針對特定市場而準備,大家在這個時間點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在疫情期間,客戶上半年銷量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下半年為了將出貨量的增長‘提速’而加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誠如大家所見,上半年全球多國爆發(fā)疫情,在此影響下的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明顯下滑,OPPO也同樣遭到這一輪沖擊。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OPPO今年第一季度手機出貨量為2394.9萬部,同比下滑19.1%;到了第二季度,OPPO手機的出貨量為2400萬部,同比下降18.8%。
行業(yè)人士指出:“由于OPPO最突出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線下分銷,但在疫情期間被迫只能在家辦公、學習,導致消費者和企業(yè)不得不通過線上購買產品。線下渠道的優(yōu)勢受到打擊,是其上半年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許多終端品牌都在年初砍單,OPPO當時對一季度的訂單調整幅度大致在15%左右。”
因此在經歷過上半年的低潮之后,下半年成為OPPO銷售業(yè)績沖刺的重要階段。該品牌的消費者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東南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這表示這幾個市場都將是OPPO的銷售重心。
在這些國家中,國內疫情改善明顯,且復工復產的情況最為樂觀,成為許多終端品牌今年搶奪市場份額的重中之重,從而也導致國內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而印度市場今年的情況更加嚴峻,在疫情持續(xù)爆發(fā),中印邊境摩擦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手機市場需求一落千丈。這樣一來,能夠讓OPPO在下半年快速提升銷量的就是歐洲和東南亞市場。
綜上所述,OPPO將訂單需求調升至1億部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只是品牌盡量在市場依舊不樂觀的情況下,減少疫情對今年整體出貨量影響的一項正常操作。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國家發(fā)改委成立低空經濟發(fā)展司
- 什么是人工智能網絡? | 智能百科
- 工信部:2025年推進工業(yè)5G獨立專網建設
-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 企業(yè)網絡安全挑戰(zhàn)頻出?Fortinet 給出破解之法
- 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眾行業(yè)
- 報告:人工智能推動數據中心系統(tǒng)支出激增25%
- 千家早報|馬斯克預測:人工智能或將超越單個人類;鴻蒙生態(tài)(武漢)創(chuàng)新中心啟用,推動鴻蒙軟硬件在武漢首試首用——2024年12月27日
- 中移建設被拉入軍采“黑名單”
- 大理移動因違規(guī)套現等問題,擬被列入軍采失信名單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