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消息(樂思)2022年8月9日,2022年世界5G大會期間,以“創(chuàng)新驅動下的ICDT未來十年”為主題的Tech Talk 2022—5G-A/6G論壇正式舉行。
高通公司中國區(qū)研發(fā)負責人徐晧博士出席論壇,并發(fā)表了題為《持續(xù)推動5G Advanced發(fā)展 為未來技術演進打造基礎》的演講,分享了5G極致的技術特性在各類實際應用場景中展現的能力,和推動5G Advanced技術向6G演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著力點。
5G發(fā)揮出乘法效應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200多家運營商部署了5G商用網絡,還有超過280家運營商正在規(guī)劃部署5G網絡。預計到2023年,全球5G連接數將超過10億以上。同時,預計從2020年到2025年,5G手機的出貨量將超過50億。
徐晧表示,毋庸置疑,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商用的角度來說,5G都是非常成功的。
一般來說,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fā)展的周期大約為10年,在6G到來之前,還有很長的時間來推動5G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目前,5G已經經歷了三個Release版本——Release 15、Release 16和Release 17。在這些版本中,不斷引入了新的、面向垂直領域的技術,比如車聯網技術、基于5G的無線物聯網技術,以及基于5G的衛(wèi)星天線技術,這些都為下一步5G Advanced和6G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接下來三個Release——Release 18、Release 19和Release 20,它們被規(guī)范為5G Advanced技術標準。
在發(fā)展5G Advanced國際標準的同時,行業(yè)也在積極地發(fā)展6G的技術。徐晧稱,實際上,每一個技術并不會完全按照10年周期被引入,比如5G中的MIMO技術和OFDM技術其實是基于4G技術而來的,但是在5G中無論是MIMO的天線數量還是OFDM的帶寬都比4G有所突破。如果想在下一代無線通信中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那么現在已經在5G或5G Advanced中開始引進這方面的規(guī)劃及技術,而在6G的標準中會得到進一步推廣和廣泛應用。
目前5G和AI之間的交互和融合是技術發(fā)展的大勢所趨。5G和AI都被認為是能夠影響到各行各業(yè)、是十分核心的基礎技術。而AI要得到廣泛的應用,需要將其很好地拓展到終端上實現。5G讓AI做得更好、更便捷,也讓AI能夠落地到終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AI也為通信帶來了革命性的研究方向。
高通的“AI”實踐
徐晧認為,在通信系統(tǒng)中,有一部分問題是可以用線性方法來解決的,而另一部分需要用非線性方法解決。在解決這類在傳統(tǒng)通信理論下不能解決的問題時,AI將很好地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
徐晧介紹了近期高通在AI方面做的演示和實驗。第一是通過AI進一步增強5G大規(guī)模MIMO(多天線列陣)系統(tǒng)的信道反饋。AI的算法可以幫助提升下行速率,同時減少上行反饋的數據,從兩方面幫助無線通信系統(tǒng)獲得更高流量和吞吐量。
第二是移動5G毫米波的波束跟蹤與預測。波束要實時跟蹤一個移動的人,會產生較高的系統(tǒng)消耗。人的軌跡是有可能通過AI的方式來進行預測的,高通在圣迭戈完成的OTA系統(tǒng)中,通過毫米波與AI的結合,成功實現了毫米波系統(tǒng)的節(jié)能,減少了整個系統(tǒng)的消耗。
第三是傳感器融合支持下的5G高精定位。通信傳感一體化是6G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高通在實驗中將傳感器和5G高精度定位,以及衛(wèi)星定位三者融合,合力提升5G支持下的物體定位精度。
第四是5G毫米波網絡拓撲優(yōu)化。徐晧指出,網絡拓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比如在哈爾濱這座城市,在何處建基站,覆蓋到多少用戶,如何提升基站的覆蓋,與此同時做到最優(yōu)化最節(jié)能最綠色的網絡等等。在考慮網絡拓撲相關的問題時,AI可以被很好地應用于探索和平衡不同選項的性能或成本效益,提升網絡部署的效率。
此外,5G也正呈現出非常好的發(fā)展趨勢,正在加速各行各業(yè)數字化的轉型。5G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通信手段,而是一項能夠推動各行各業(yè)數字化轉型的非常核心的技術,賦能包括交通、智能制造、工業(yè)、零售、能源,以及各類垂直領域的應用。
徐晧認為,“元宇宙“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實體世界、數字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可以為界面交互帶來全新機遇,提供全新的人機界面——而這不僅基于5G、6G等通信技術,也包括AI和計算機視覺,以及其他技術的融合。
當然,也可以把AI技術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XR的頭顯設備中,可以實現六自由度(6-DOF)的運算,包括計算出頭部的精準定位以及旋轉時人眼看向的方向。從“動作“到”顯示“時延極低,這可以讓用戶感覺不到時延的存在。同時,高通還做到了單眼2Kx2K的速率,保持了約50Mbps的穩(wěn)定平均下行吞吐量,以及約1Mbps、500Hz 姿勢更新率的穩(wěn)定上行吞吐量。
近日,高通與中國移動和中赫集團,一起將分離式渲染技術的解決方案應用到了北京工人體育場的體育賽事中,讓觀眾在觀看賽事時,擁有極致的沉浸式XR體驗,能夠看到多視角的4K視頻傳輸,并享受高密度場館的連接體驗。
徐晧表示,在美國的一些運動賽事中高通已經完成了這樣的技術指標和演示,如多角度地觀看橄欖球比賽。高通非常期待把XR技術通過5G和6G來進一步地推廣到終端,即用戶的手中。這一案例也是5G Advanced和6G技術應用的場景之一。
積極推動6G相關技術演進
5G 技術持續(xù)向前演進的同時,高通也正在推動不少與6G相關的技術演進。在演講中,徐晧介紹了高通在圣迭戈所進行的關于6G和5G Advanced的基礎性空口創(chuàng)新。
一是全雙工技術演進。目前,大部分現代通信系統(tǒng),原本只能做到在不同時間分別進行上下行傳輸,或者在不同頻率進行上下行傳輸。而高通在圣迭戈對這一項技術進行了演進,使得全雙工技術能夠做到在同樣時間、同樣頻譜上,既能實現上行傳輸也能實現下行傳輸。
二是移動毫米波演進。這項技術演進,能夠通過AI的方式,在時域中判斷出下一個時間點波束的大致方向;在頻域、時域或空間域中,預測出用戶在空間域中的波束的大致方向;此外,高通還能對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進行預測——這些也是高通現在的Release 18,即當前正進行的5G第四個標準版本中,努力推進的AI在無線方面的應用。
此外,高通在綠色網絡、5G定位等方面也進行了技術演進。
與此同時,高通擴展了全新用例,例如在賦能元宇宙方面,高通進行了許多與XR相關的推廣和應用;在中國,還完成了對時間敏感網絡(TSN)應用的推進,將5G技術應用到工業(yè)物聯網中,因為該技術能夠解決有關時間敏感機制的應用問題,并且對時延進行控制,達到最低時延。不僅如此,高通還完成了汽車自動駕駛安全性的研究,以及一些通感一體化的外場實驗。
徐晧強調,任何一個技術,其實都可能成為在6G中實現的技術。但在研究過程中,如果所測試的技術已經成熟,那么就會將它提前引進到5G Advanced中來,畢竟5G還有3個Release版本的發(fā)展空間。綜上所述,現在所進行的不少研究,例如AI,已經在Release 18版本中推進;通感一體化的研究,目前也正在3GPP SA組討論中,或將成為5G Advanced的應用場景。有一些趨勢和場景,也會逐漸從5G-Advanced演變?yōu)?G的一部分,高通會不斷地推動技術向前演進。
在演講最后,徐晧表示,期待在技術研究和商用的過程中,能夠與行業(yè)伙伴展開更廣泛的合作,共同將不斷演進的移動通信技術推廣到各行各業(yè)與千家萬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