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曾經不僅是一家電話公司,還是一家電信設備商。從西部電子到貝爾加拿大,從北電到朗訊,一紙反壟斷法將這家電信巨頭一度撕得七零八碎。
歷史似乎正在輪回。自1996年朗訊從AT&T獨立出來(北電更早),幾十年后,今天AT&T似乎正在重返電信設備商時代。
AT&T收購Vyatta網絡操作系統(tǒng)
繼宣布網絡軟件化戰(zhàn)略之后,6月2日,AT&T又爆出令業(yè)界為之乍舌的新聞。
AT&T已同意收購博科(Brocade)的Vyatta網絡操作系統(tǒng)及相關資產。
Vyatta是一家開源技術公司,2012年被博科(Brocade)收購。Vyatta software是一份完整的、即刻可用的、基于Debian的發(fā)行,它被設計為能將一套標準的x86硬件轉換為企業(yè)級的路由器/防火墻。
本次交易結束后,AT&T將擁有Vyatta網絡操作系統(tǒng),包括其VNF(虛擬化網絡功能)和分布式服務平臺、正在開發(fā)的軟件,及軟件License和相關專利。博科員工預計大部分將加入AT&T。
AT&T實驗室首席技術官兼總裁Andre Fuetsch對此作出解釋:
網絡轉型迫在眉睫,我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添加新功能。收購Vyatta后,我們自己設計和構建我們所需的工具,以贏得網絡轉型這場勝利。
AT&T計劃在2020年實現75%的網絡軟件化,2017年是關鍵轉折點,他們計劃于2017年底實現55%的網絡軟件化。AT&T希望通過收購Vyatta平臺來加速網絡轉型,實現今年目標。
收購Vyatta后,AT&T將首先從其軟件定義廣域網絡(SD-WAN)云服務開始,以增強其交付云和基于用戶端的VNFs能力。
去年10月,AT&T宣布SD-WAN戰(zhàn)略,服務提供商為VeloCloud。
今天3月份,AT&T宣布其開源白盒試驗已滿足現網需求,并采用遙測技術前所未有的實現對單數據包的細粒度檢測。
這次收購Vyatta,也將進一步提升AT&T自己主導設計白盒交換機的能力。
網絡轉型,運營商要擼起袖子自己干
在網絡轉型之路上,AT&T靠自己主導,而且還拋棄了傳統(tǒng)的電信設備商巨頭。
無獨有偶。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網絡創(chuàng)新副總裁Patrick Lopez在5月份舉行的NFV世界大會上表示:
網絡轉型,我們得擼起袖子自己干(gets our hands dirty)。
Telefónica正在采用“DIY”的方式來實現其OnLife網絡愿景,包括構建自己的虛擬功能和把控集成。
Patrick Lopez說:我們正在構建基于CORD的OnLife構架,不過我們拒絕了那些大型設備商和集成商,甚至是給予授權,我們決定自學。
Patrick Lopez表示,他們的團隊由程序員和UX專家組成,并已經靠自己實現集成。除非把自己搞得手忙腳亂,否則網絡自動化、虛擬化、SDN這些東西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運營商的未來。除非你自己編程,否則降低OpEx這種事很難實現。
言外之意,運營商要向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IT巨頭看齊,Do it yourself!
Patrick Lopez最后演講的大意是:
5G網絡講的是“以用戶為中心”,是一場提升用戶體驗的革命。運營商直接面對用戶和垂直領域,必須深入了解用戶的行為和體驗。因此,唯有自己干,干得越多,才能干得越好,才能更加快速、經濟、有效的提升用戶體驗。而不能像以前一樣,凡事都要靠設備商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這是一個復雜而昂貴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另外,未來ICT市場競爭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運營商唯有提供差異化的、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不能僅僅依靠幾家大型電信設備商提供通用“模板”式的解決方案。
未來的ICT市場競爭,不僅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還有和IT巨頭之間的競爭,必然更加激烈。傳統(tǒng)CT產業(yè)鏈的采購模式是否已顯疲態(tài),無法適應新的、快速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
傳統(tǒng)電信市場采購模式正在被顛覆
對于電信領域傳統(tǒng)采購模式無法適應未來差異化競爭,日本NTT集團也表達了與Telefónica同樣的觀點。
NTT集團在一篇《構建全球NFV/SDN技術和商業(yè)部署生態(tài)系統(tǒng)》文中表示:
幾十年來,國際標準化組織確保了網絡互聯,促進了技術商業(yè)化,但所有的運營商都采用一套通用的技術規(guī)范和解決方案,這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差異化競爭的一道柵欄。
基于NFV/SDN的網絡轉型讓運營商看到了新曙光,它不但擺脫了運營商對少數大型設備商的依賴性,打破了市場壁壘,促進了競爭,更重要的是,它使能運營商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NTT集團的未來戰(zhàn)略部署也值得玩味。
NTT表示,隨著日本國內電信市場飽和,人口數量逐年下滑,為此,需加大網絡研發(fā)力度,以擴展全球市場和新興領域,其中一個方向就是——成為系統(tǒng)集成商。
文中表示,網絡研發(fā)部門要加快建立NFV/SDN構架,確定通用規(guī)范,爭搶市場先機。一旦NFV/SDN規(guī)?;?,先行且經驗豐富的系統(tǒng)集成商就可以抓住來自大量客戶的咨詢、交付和系統(tǒng)支持等商機。
NTT旗下的網絡實驗室和ICT服務公司Dimension Data正通力合作,將其IT業(yè)務戰(zhàn)略分為四個階段來部署:
第一階段:產品交付
第二階段:技術服務
第三階段:咨詢和管理服務
第四階段:平臺服務
這些服務不僅針對垂直領域,也可為轉型中的運營商提供服務。
自20世紀末期,云計算和數據中心蓬勃興起,Google和Facebook兩大IT巨頭率先對傳統(tǒng)電信市場的采購模式和專用電信設備提出了質疑,并一直走在顛覆傳統(tǒng)電信的路上。
Google早已在自己的基礎網絡設施中大量采用SDN/NFV技術,且在采用現成組件設計自己的數據中心硬件時,從來不向大型IT廠商和電信設備商購買設備。
Facebook發(fā)起的TIP項目(電信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利用他們在開源網絡構架上的成功經驗,來顛覆傳統(tǒng)電信領域,實現開源軟/硬件的電信市場。
Google自己做虛擬路由器,Facebook開發(fā)開源設備,如今電信運營商也在向IT巨頭們靠攏,旁路傳統(tǒng)設備商,自己主導開發(fā)網絡設備。
去年,韓國SK電信自己開發(fā)了一套名為“SCube”的虛擬化技術網絡設備,用于數據中心提供高速傳輸、存儲和交換功能,號稱比傳統(tǒng)電信設備成本節(jié)省50%。
于是,他們興奮的宣布:我們成為網絡設備商啦!
開源和軟件化趨勢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電信的生態(tài)鏈,而且正在使傳統(tǒng)設備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凌亂。
而且,設備供應商的地位在這場電信網絡轉型中似乎要一落千丈。
正如AT&T的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John Donovan所言:
為了實現網絡轉型,我們自己設計軟件,一旦我們的初始概念完成,供應商們遵循我們的框架來部署就好了。
對于是否要重返設備商時代,John Donovan坦言:
我們并不想回到“西部電子”時代,只是軟件化的道路上有太多阻力,我們不得不自己開發(fā)OEM產品。我們得向他們證明軟件化并非那么難,一切可以實現。然后,把他們放進我們的供應鏈里,告訴他們怎么做就好了。
隱約看到傳統(tǒng)電信設備商們一絲淡淡的憂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