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wèi)報》記者蒂姆·亞當斯近日撰文指出,“身體黑客”先驅們正行走在技術與生物學的邊緣,奮力與自然抗爭,試圖重新設計自己的身體,以便擁有超人的能力。這一幕真的會成為現實嗎?
今年早些時候,我前往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參加一個名為“Bdyhax Conference”的活動,旨在一窺人類物種的演變過程。本次活動在市區(qū)的展覽中心舉行,承諾讓參觀者提前感知即將到來的“奇點”。所謂的“奇點”是指科幻小說中描寫的“涅槃”,即生物學如何與科技融合,徹底改變人類能力和體驗。
本次大會上的重要活動大多是由“身體黑客”親身示范。所謂“身體黑客”是指,在自家地下室或車庫中,尋求通過生物植入物和認知促進器來提升人類血肉之軀能力的DIY實驗者。這些勇敢的先驅者不斷擴展他們的感官能力,克服身體上的局限性,義無反顧地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充滿未知數的未來。
組織者起碼是這樣想的,但現實情況卻是Bdyhax大會稍顯平淡:門票定價過高,參加者寥寥?,F場的講座談到了身體強化的道德規(guī)范、虛擬世界的低成本演示,但是,會場秩序十分混亂,身上有穿刺和紋身的觀眾在過道中穿來穿去,還有一些攤位擺著各種各樣的神經蛇油,他們似乎對如何將磁鐵和LED燈植入皮膚更感興趣。
當然,在漫長的幾天時間里,觀眾偶爾也會見識到真本領:一種背心能將聲音轉換成背部的多種振動,為聾啞人重獲聽覺提供全新的方法;一名鼓手在失去手臂后,定制了假肢,可以像傳奇鼓手巴迪·里奇那樣演奏;一個名叫穆恩·麗巴斯的女人在腦中植入了一塊磁鐵,從此就能感受到構造板塊的微小變化,并將這些振動轉化為舞蹈動作。
這些實驗似乎僅存在于藝術、醫(yī)學和反主流文化之間。我們借助于此類實驗,對大腦的可塑性有了新的認識,對科技也擁有了烏托邦式的想法,并以新奇、DIY的方式來促進這種理解。它們至少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表明,這種含蓄的亞文化——自稱為“超人類”——有時就像上世紀使用幻覺藥物的早期實驗人員一樣,正敲擊著“知覺之門”。
在過去2年,英國攝影師戴維·溫蒂納一直在關注著這種亞文化。他把自己拍攝的超人類主義者分成三類,一類是正在努力延長壽命的人,一類是把植入物當作人體藝術的人,最后一類是試圖永久改變人類狀況的人。這些照片準確地詮釋了Bdyhax大會展示物所存在的共性,即科學創(chuàng)新者與普通幻想家之間的奇特結合。
溫蒂納之所以想深入探究這種亞文化,其中一個靈感就來自于考文垂大學副校長凱文·沃里克教授。早在1998年,沃里克就成為第一個把硅片芯片應答器植入皮下的人,并自稱“生物機器人”。植入硅芯片以后,只要沃里克在家中走動,所到之處的門和燈就會自動打開。
4年以后,沃里克發(fā)明了一種名為“Braingate”的植入物,它可以將數百個電極連接到沃里克的神經系統中,并在互聯網上傳輸信號。“Braingate”最先被用于控制仿生手的動作,然后直接用于沃里克與妻子的“交流”,后者體內也植入了“Braingate”。
從某種程度上,沃里克的工作似乎為“身體黑客”體驗設定了標準:充滿野心,有點兒冒險精神,大部分行為又都是非法的。美國目前正在挖掘“Braingate”系統的潛力,幫助那些癱瘓病人,但是沃里克的DIY作品仍然沒有被主流醫(yī)學、學術界或是科技公司所廣泛接受。他和妻子依舊是唯一一對通過脈沖來交流“神經系統”的夫婦——他們花了6周的時間才讓大腦“聽到”脈沖聲。
在溫蒂納拍攝的人當中,有些對成為超人充滿渴望。2012年,詹姆斯·楊在倫敦東部的一次火車事故中失去了手臂和一條腿。后來,他在一家電腦游戲公司舉辦的比賽中獲勝,從此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作為獲勝獎勵,他收到了該公司提供的仿生手臂,上面配有激光照明、手機充電端口以及個人無人機附件。
18個月過去了,詹姆斯卻對仿生手臂產生了復雜的心情,仿生手臂是由倫敦假肢藝術家索菲·奧利維拉·巴拉塔(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幫助設計的。雖然這條仿生手臂看上去很有趣,具有未來主義風格,但卻很笨重,僅限于從事“正常”功能。只要有點辦法,詹姆斯就不會使用。
盡管仿生手臂是非常好的話題——詹姆斯已被“超人類”社區(qū)所接受——但他擔心,這種能力增強仍然是邊緣話題。他反問道,在外化技術更安全、更便宜的情況下,為什么科技公司仍冒著采用外科手術解決方案的風險呢?詹姆斯說:“正因為如此,人們更愿意在家里或紋身店等地方進行自我改造。企業(yè)的商業(yè)風險是很難解決的。”
“電子眼”羅布·斯賓塞向我們講述了相同的故事。大約10年前,他用視頻攝像頭代替了在童年事故中失去的一只眼睛,用來記錄和傳輸自己所看到的實時影像。斯賓塞從小就有“超級英雄”的情結,因此想用一種東西來替代他已經毀壞的眼睛。他仍然是這個領域的唯一先驅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家里開發(fā)并安裝了“電子眼”。
斯賓塞表示,科技最終會融入我們的身體,這也是大勢所趨:“無論什么趨勢都有一個明顯的遞進過程。以電腦為例,最初IBM需要用很大的房間來放置電腦,接著臺式機問世了,然后就是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最近又變成智能手機,接下來的數字產品將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問題恰恰在于,人們會在什么時候砍掉自己的胳膊,然后用仿生產品進行代替?我們會實現目標的,只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身體黑客”在未來的可能性,尼爾·哈比森更像是救世主。哈比森住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一出生就患有罕見的視力疾病,只能看到灰色。2006年,一位外科醫(yī)生的朋友將天線固定在哈比森的頭骨上。這根天線可以將色彩光譜轉換為音符,通過骨傳導技術將數據傳輸給哈比森。這樣一來,他就把色彩看成是“聲音”了。
哈比森將腦袋上植入的天線視為一種藝術,旨在讓他形成對現實的感知。哈比森表示:“這并不是兩種感官的結合,而是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他能“看到”紫外線和紅外線。為了推進這一事業(yè),哈比森幫助創(chuàng)建了“生物機器人基金會”,作為全世界年輕“身體黑客”和“超人類”人群的參照點。哈比森認為,在植入天線以后,他已經進化到后人類狀態(tài),令他與其他擁有類似認知器官的生命形式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例如,也能“看到”紫外線的蜜蜂。
哈比森將這種意識稱為是“跨物種”,并將其與“跨性別運動”相提并論:“有些人對創(chuàng)造新的感官和新的器官很感興趣,而那些自認為是跨物種者的人開始意識到,他們并不孤獨,雖然到目前為止,他們還不敢公開表明自己的這種身份,以免遭到別人的笑話。”
他還補充說,“我們面臨著許多與跨性別群體相同的問題。從歷史上講,生物倫理委員會從不接受變性手術,以我們?yōu)槔?,他們可能也不接受某些人為了增強能力而做跨物種手術。他們擔心,從醫(yī)院出來的人頭上會伸出一根天線,這對醫(yī)院的聲譽會帶來不利影響。但這種情況終會改變…”
與此同時,對“跨物種”好奇的人來說,他們有大量不太激進的可能性可以嘗試。有些人只是想在手指上植入磁鐵,比如琳·勞勃,以感受到磁場的妙處。勞勃說:“我所做的事情與人類未來的宏偉愿景無關,更像是孩子在玩耍并說:‘看看我能做什么,這不是很酷嗎’”
不過,其他一些實驗更有趣。德國一家名為“Constitute”的機構開發(fā)出Eyesect頭盔,這種頭盔使用外置攝像機,讓佩戴者體驗到不同物種對世界的感知,比如變色龍的旋轉眼睛或是馬的臉等。
參與開發(fā)Eyesect頭盔的克里斯蒂安·佐爾納堅持認為,這是一個藝術項目,而不是以技術為主導的設計。他說:“這是一個有關審美的游樂場,讓人們體驗和見證他們感知的極限。”可佩戴者經常會摔倒。
馬克·奧康奈爾最近寫了一本新書《身為機器》,探索DIY電子人的世界。在書中,奧康奈爾把跨物種的雄心壯志描述為“一種深刻的人類渴望,超越了人類的困惑、欲望、性無能和疾病,在自身衰敗的陰影中畏縮不前。從歷史上看,這種渴望充斥在宗教領域,現在科技領域又成為其日益茁壯成長的土壤。”
溫蒂納照片中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擁抱了這種信仰。詹姆斯認為,自己的仿生手臂是一段旅程的開始,而不是終點。他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對新技術的影響充滿希望。在我們對話的前一天,他向一群六歲孩子展示了自己的胳膊。他說:“這群孩子很喜歡,我試圖表現地不太消極。他們問道:‘這能讓你變得超級強大嗎’我回答說:‘不完全是……但如果它受到重擊,我不會感到痛苦。’”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為什么年輕人不愛換手機了
- 柔宇科技未履行金額近億元被曝已6個月發(fā)不出工資
- 柔宇科技被曝已6個月發(fā)不出工資 公司回應欠薪有補償方案
- 第六座“綠動未來”環(huán)保公益圖書館落地貴州山區(qū)小學
- 窺見“新紀元”,2021元宇宙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廣州啟幕”
- 以人為本,景悅科技解讀智慧城市發(fā)展新理念
- 紐迪瑞科技/NDT賦能黑鯊4 Pro游戲手機打造全新一代屏幕壓感
- 清潔家電新老玩家市場定位清晰,攜手共進,核心技術決定未來
- 新思科技與芯耀輝在IP產品領域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 芯耀輝加速全球化部署,任命原Intel高管出任全球總裁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