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發(fā)展迅猛,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yè)在各種生活與工作場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結算角色,高普及的便捷環(huán)境足以讓全球同行驚艷。然而無現金的版圖絕不僅如此,在東南亞,也有一個“支付寶”正在崛起——科創(chuàng)獨角獸Grab旗下的GrabPay,東南亞最受歡迎的手機錢包,當前以積極拓進的態(tài)度和領先市場的科技水平,推動著東南亞市場的普惠金融事業(yè)發(fā)展。
超過1.25億次下載量,為超過800萬小企業(yè)家提供創(chuàng)收平臺……毫無疑問,種種數據顯示科創(chuàng)巨頭Grab在東南亞地區(qū)擁有用戶群的絕佳優(yōu)勢。而自今年3月正式成立“Grab金融集團”以來,Grab旗下的GrabPay更是全面超越了其他金融科技平臺,占據了東南亞無現金支付業(yè)務的領導地位。目前GrabPay已與包括當地熟知的萬自立、馬來亞銀行和泰華農民銀行等在內的超過60家機構和供應商達成合作,平臺內GrabRewards也已成為東南亞覆蓋最廣的日常折扣方案,全面出擊的Grab正在用切實優(yōu)惠和高效便利的服務影響越來越多東南亞居民。
目前使用GrabPay的用戶已經擁有極大的便利。人們可以使用GrabPay支付出行、叫餐、快遞等日常業(yè)務的費用,可以利用平臺向家人朋友便利轉賬,可以隨時網購,也可以在線下餐廳和商店刷二維碼輕松付款,還能獲得附近GrabRewards會員商家名錄的優(yōu)惠。目前Grab 還與印尼最大的手機錢包——OVO,達成合作,為當地客戶提供更為多樣化的O2O支付功能。OVO在印尼有超過6000萬下載量,為212個城市的超過35萬家實體店提供服務,擁有該國最大的移動支付總額。
不可否認,此番成功的背后是Grab對東南亞市場的深刻洞悉和絕佳把握。整體而言,東南亞人口擁有基數大、增長快、年輕化三大特點,在6.5億人口中有50%以上都是年輕群體,顯然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高;東南亞目前也是世界第三大互聯網用戶地區(qū),互聯網經濟增速與價值都不可限量。但推廣移動支付的困難也十分巨大,因為在這龐大的人口中只有27%的約不足2億東南亞成年人擁有銀行賬戶——沒有銀行交易記錄,沒有金融機構概念,沒有創(chuàng)業(yè)或貸款買房渠道的“三無”狀況是東南人民的常態(tài)。面對這樣的困境,GrabPay立足于出行領域的優(yōu)勢,幫助超過100萬司機開設了銀行賬戶;同時借助與60多家金融機構和科技品牌的合作,向數百萬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家提供營運資金。在支付方式百花齊放,教育市場培養(yǎng)習慣難度極高的東南亞,GrabPay顯然用極具競爭力的手段建立了移動支付網絡的初型,取得了同類企業(yè)難以比擬的成功。
目前GrabPay業(yè)務已經覆蓋東南亞6個東盟核心國,然而Grab對自身的優(yōu)勢籌碼絲毫沒有松懈。首先,GrabPay立足Grab的廣闊平臺深入洞見消費者的行為,通過分析龐大用戶群體的消費模式和習慣開展精密的信貸和風險評估。其次,GrabPay吸收了合作伙伴在獎勵欺詐檢測引擎頂級安全系統(tǒng)方面的領先經驗,輔以內置防欺詐安全團隊的精密算法和密碼設置,能切實保障所有支付的安全。并且,Grab擁有開放的平臺戰(zhàn)略,能通過靈活的合作方式與優(yōu)質伙伴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在當地能合理運作的金融服務,然后迅速在區(qū)域內有效推廣。發(fā)揮優(yōu)勢精益求精,并無愧于廣發(fā)用戶的長久信任,Grab無疑是當下東南亞頭號金融科技巨頭。
而針對未來 “打造東南亞錢包”的美好愿景,GrabPay也擁有持續(xù)投入的長久決心。對于個人消費者,GrabPay希望能迅速覆蓋其生活各方各面,盡快實現“為所有東西付費”的服務。而對小微企業(yè)而言,GrabPay致力于通過無現金交易降低其運營成本,減少財務風險。并且GrabPay將為所有用戶拓展借貸、保險和其它金融領域服務,令數字經濟與移動支付的便利全面惠及東南亞人民。
從2017年初僅30個城市的規(guī)模,到當前8國的235個城市,Grab業(yè)務拓展之迅速業(yè)內罕見。Grab日前已籌得超過60億美元資金,成為了東南亞資本最充足的科創(chuàng)企業(yè)。近日泰國第三大銀行泰華農民銀行作為戰(zhàn)略投資方達成的5000萬美元合作交易,也足顯投資者對其前景的充分信心。面對極為可觀的發(fā)展資本和前景,Grab期望將其打造為普及全民的“東南亞錢包”,而基于開放平臺戰(zhàn)略,Grab亦將成為全方位服務日常生活的超級APP。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