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機構陸續(xù)宣布全面投入轉型OMO,教育行業(yè)競爭壓力真是越來越大。我們是第一次接觸OMO,想轉但是不知道怎么轉,很擔心弄得不好就要走很多彎路。而且我們是地方機構,拼資金,拼技術,拼教研,都感到非常困難……”3月中旬,天津某教育機構校長在一次同行交流會中這么說道。
轉型OMO (即Online-Merge-Offline線上與線下融合)已經成為K12教育領域大勢所趨,也成為很多機構校長們頭上的未解難題。
近期,愛學習教育集團發(fā)布業(yè)內首個《K12教育機構OMO專項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顯示,72%機構準備在疫情后使用OMO教學產品進行模式轉型,但有超70%機構對于轉型OMO具體如何實施并不清楚,K12機構普遍反饋亟需解決轉型所需的技術、教研、名師、運營等各層次的幫助和指導。
傳統(tǒng)純線下模式動搖,轉型OMO瞄準學員多場景學習需求,核心是教學效果和服務體驗
隨著各地公立校將在近期分批、分步驟開學,K12教育行業(yè)有望在近幾個月陸續(xù)恢復線下教培。持續(xù)了2個多月的全民線上教育,似乎終于將要走向尾聲,機構也將回歸傳統(tǒng)線下教學。
多年來,家長認為線下授課能讓孩子與老師溝通交流更加即時和充分,相比線上授課的教學效果更優(yōu),因此大部分家長根深蒂固地偏好線下教學。
但在本次調研中,超50%機構認為,機構線下復課后,家長會希望以線下課程為主,但同時輔以線上課程作為補充。并有超60%機構認為,同一個班里,將有眾多家長希望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并行。
疫情之后,家長希望保留部分線上教學,主要原因在于上課時間不規(guī)律。各地方機構預測,在五一勞動節(jié)、端午節(jié)及暑假期間,家長學生更希望孩子利用假期集中精力線下學習。但大部分公立校開學后會安排周末補課,周末雙休將變單休,在周中和周末,家長希望機構最好開設線上課程,減輕高頻率往返線下課堂的過度疲乏。
實際上,疫情時間拉長過程中,家長和學生也逐步體會到線上課程的趣味性和便捷性,對于線上授課的接納度有所提升。同時,機構和教師在線上教學方面積累了初步的管理方法、運營經驗和教學經驗,對于將來滿足學員的多場景教學需求具備應對能力。
現(xiàn)階段,為了提高老生續(xù)班率和搶占暑秋生源,眾多機構已經陸續(xù)推出相應的暑秋長期班和爆品課,并同時推出體驗課或贈課優(yōu)惠活動。為了減少因此帶來的教室壓力和教師壓力,這些優(yōu)惠課程通常被安排采取線上授課方式。而在學生輔導和學情跟蹤反饋方面,機構也會考慮線上線下相結合。據機構反饋,家長對于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比較認可,認為符合學生多場景教學和勞逸結合課時安排的多元需求,更能保證學生跟緊學習節(jié)奏,保證學習效果。
用戶期望和需求是機構轉型的方向盤。疫情促使教培市場大環(huán)境發(fā)生新變化,無論是B端還是C端,對教學場景變化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在心態(tài)上和思維層都有新預判,大家越來越期望尋找一種適合長期運行的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即OMO教育模式。通過OMO教育新模式,利用新技術和新平臺,既要保留線下教學優(yōu)勢,又能將線下體驗優(yōu)勢與線上服務優(yōu)勢相結合,提升K12教育的整體服務效能,提高用戶服務體驗的滿意度。
實際上,OMO概念是2017年李開復針對新零售提出的,之后OMO模式逐步進入K12教育領域,近年來開始呈現(xiàn)發(fā)展加速態(tài)勢。2020年的疫情肆虐,一方面給教育機構帶來線上轉型的契機,同時也讓轉型之后的大量教育機構收獲了在線授課的教學積累,在線已經融入到K12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個角落,讓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轉型潮加緊提速。
本次調研中,72%機構表示疫情結束后將使用OMO模式的教學產品。
實際上,轉型OMO現(xiàn)已被更多機構提入日程,甚至很多教育機構紛紛開始ALL IN OMO,打造新的生態(tài)閉環(huán),建立獨有的品牌優(yōu)勢和競爭壁壘。
獨立轉型OMO太難了,第三方平臺解決機構的轉型之憂
本次調研中,超90%機構反饋,轉型OMO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難,包括運營缺少經驗、名師資源難求、教研開發(fā)難、技術儲備和經驗不足、資金緊張等等。
為了切實高效解決轉型的現(xiàn)實問題,并在OMO賽道保持持續(xù)發(fā)力,超90%機構希望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使用已經成熟的OMO教學產品,或者與第三方共同開發(fā)。具體來說,機構需要第三方平臺從以下環(huán)節(jié)提供支持,主要包括:穩(wěn)定的技術平臺、成熟的產品體系、持續(xù)的運營指導、較短的轉型周期、較低的轉型投入,以及能夠快速上手的產品、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較低的人力成本投入、以及數(shù)據信息安全的有效保護等。
以在國內最早開放且最為成熟的OMO教育供給平臺愛學習教育集團為例,以科技和內容為核心,一是保證線上線下教學的高度協(xié)同,二是打通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閉環(huán)研教輔(教研+教學+輔導),三是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高彈性管理和運營,愛學習所提供的OMO解決方案和教育產品,為行業(yè)提供了典型示范。
作為OMO經典產品,愛學習雙師課堂、AI課程、3階課、超級課件等產品,最直觀地為機構提供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和全場景教學支撐系統(tǒng),以及教學管理系統(tǒng)、學習數(shù)據系統(tǒng)和技術工具輔助等,全面滿足機構轉型所需。
轉型雖然緊迫也不能盲目動作,技術和產品之外,機構更需要長期OMO運營指導
轉型還要適應本地化特殊地情,機構要針對所在地方教育特點、機構自身資源狀況和人員經驗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轉型策略和執(zhí)行規(guī)劃,讓轉型更加有的放矢,且事半功倍。
轉型OMO,并不是完全拋棄原有的運營模式和運營經驗,更不是盲目地強轉硬轉。轉型OMO會有一個分階段實施的時間過程,分步驟有節(jié)奏地落地,從教研到管理各層聯(lián)動、無縫協(xié)同。
在管理層面,轉型將可能涉及到業(yè)務流程、人員結構、課程結構等方面的升級。在運營層面,機構還要配套招生策略、定價方式、社群運營,甚至細到班型設置、教室管理、教具庫完善和信息系統(tǒng)建設等方面的調整。
在執(zhí)行層面,機構還需要向教師、員工和家長、學員分別進行理念解讀和執(zhí)行宣貫,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體驗活動和指導措施幫助他們適應新產品的應用,快速磨合,化解憂慮,建立信任感。
例如愛學習教育集團常年組織的教師培訓、校長訓練營、釘子學院共創(chuàng)會等類似活動,既給機構提供體系化的指導,又給機構校長和教師搭建經驗分享和交流平臺。
愛學習集團總裁李川先生認為,未來通過OMO內容會越來越多地被在線化,服務則落到了線下服務人員的肩上。但同時,一線人員服務的流程又會被在線工具所支撐,更好地提升服務效率。
要保證OMO轉型各個階段平穩(wěn)落地,并實現(xiàn)健康長久的運轉,中小機構特別需要OMO供給平臺方提供專業(yè)指導,甚至是全面而長期的跟進支持。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