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影像未來在手機,手機未來在中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影像領域非常熱鬧,除了一加和哈蘇達成了聯(lián)名合作之外,徠卡的CEO和蔡司的CEO紛紛抵達中國拜訪自己的手機影像合作伙伴小米和vivo。讓人感覺到聯(lián)名的事情越來越不簡單,似乎已經成了這些影像巨頭首要關心的業(yè)務。

當然,這也并不奇怪,畢竟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攝影攝像都是以手機為主,而智能手機領域,中國又是絕對的全球第一大本營。如果說光學影像的未來在手機,那手機的未來就一定在中國。

影像普惠時代的大牌聯(lián)名

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了整個社會的改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領域就是影像門檻的下沉,讓更多人可以更輕松的拍攝出自己喜愛的影像作品,讓社交、短視頻等內容領域形成了爆發(fā)。隨著手機影像的普及,真正的相機影像領域卻在不斷萎縮,逐漸成為更小眾專業(yè)的領域,而真正普惠的光學影像發(fā)展之路卻沒有中止,而是在手機上獲得了新生。畢竟稍微不錯的相機就要萬元以上,高端產品的價格更是要十幾萬甚至更貴,再加上各種不同卻依舊價格不菲的鏡頭,“單反窮三代”的諺語更是流傳甚廣。

比較而言,手機影像的成長確實是科技進步帶給普通人最好的禮物。這其實有點像筆記本電腦的發(fā)明,雖然在性能上還無法和頂尖的臺式機比較,但因為其無敵的便攜性,確實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工作方式和習慣。

徠卡、蔡司、哈蘇都是全球最頂尖的影像廠商,其中徠卡大概是最早進入中國和手機廠商合作的品牌,與華為的聯(lián)名迄今仍是商業(yè)合作的經典,對雙方產品的提升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這也使得雙方合約一到期,苦苦追尋高端突破的小米就迅速接盤,希望能夠同樣改變自身品牌的影像水平和高端認可度問題。

蔡司和vivo的合作其實稍晚于華為,還在徠卡和小米合作之前,其中有些不同的地方是蔡司是光學大廠,主要產品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天文學、半導體等頂級科研領域,如顯微鏡、數(shù)字投影儀的光學模塊、天文天象儀等專業(yè)設備,甚至我配的眼鏡片都是蔡司的。vivo高管也曾表示,vivo拜“光學巨人蔡司”為師,并非留戀過往的品牌殘影。蔡司做的也不是相機的小生意,而是光學大生意。

當有人討論“鏡頭光學味”的時候,無論是哪一家相機,都脫離不了蔡司的影響和范式。1954年徠卡公司推出里程碑式的Leica M系列,徠卡M卡口系列的鏡頭供應商正是蔡司。記錄人類登月腳印的哈蘇相機,當時的鏡頭也是來自蔡司。而哈蘇和一加合作目前還沒有特別深度的信息,不過對于一加手機拍照能力的整體提升來說,也是比較明顯的。

隨著這些大牌影像企業(yè)高管的紛紛訪華,我相信大家對這兩年的合作還是非常滿意的,接下來相信還會產生更深的信任和更多的技術交流,甚至可以斷言,這些相機廠牌的未來就落在了手機上,如何能夠在這么小尺寸的設備上做出媲美相機的效果和水平,把自己的風格和優(yōu)勢延續(xù)下去,我想大家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而當這些老牌企業(yè)真的把自己壓箱底的技術都拿出來的時候,一個全新的手機影像時代可能會就此拉開全新的帷幕。

聯(lián)名之間有何不同?

大家都是聯(lián)名,那么消費者更關心的恐怕是聯(lián)名和聯(lián)名之間有什么不同呢?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從目前大家發(fā)布的產品來看,也基本可以一窺究竟。首先,大家共同都會合作的部分就是品牌和濾鏡,這個比較好理解,一個是品牌聯(lián)名帶來的品牌效應,另一個就是各家手機都會有各家合作伙伴的標志性濾鏡風格,比如徠卡的經典色調就比較強調厚重,而蔡司的風格往往更加強調質感。這些合作幾乎是最為表層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合作,是一眼可以看到變化的合作。

在這個基礎上,各家又有了不同的方向取舍,比如小米對于徠卡的重視顯然高于其他品牌,甚至可以說在圍繞徠卡來打造自己的產品,于是就出現(xiàn)了更強調光學影像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全新的13U上幾乎從攝像頭到CMOS都不計重量和體積的堆到了最佳,試圖打造出手機最強的影像能力。

但從華為開始,再到vivo和OPPO(包括一加),大家選擇的最終方向還是計算攝影(當然并不是說這幾家不重視光學攝影),比如vivo自研的芯片V2和OPPO自研的芯片馬里亞納都是用于影像計算的芯片,反觀小米自研的芯片卻是快充芯片。這一個路線之爭,大概會改變最終的競爭結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以手機的體積對鏡頭或者CMOS還是有很大的局限,計算攝影恐怕還是最后的終極解決方案,尤其是通過多攝像頭進光并進行算法合成顯然比加大鏡頭或者CMOS靠譜很多。

但硬件方面卻未必真的沒有辦法增強,不過似乎也只有蔡司有這樣的能力,畢竟蔡司本來就是做鏡片和鏡頭的。在蔡司的重要成就中,結構簡單、成像質量高,小型輕量的四片三組式的天塞(Tessar)鏡頭和卓越的鏡片鍍膜技術-蔡司T*鍍膜無疑是最重要的兩個成就,而著兩個技術都已經在vivo的手機上落地。

所以,我也更愿意稱vivo和蔡司的合作是打造了一個真正的vivo蔡司影像系統(tǒng)。這里既有vivo自身的影像技術、芯片算法,也有蔡司的光學鏡頭和鍍膜技術,更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延展性。

齊白石曾經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一語道破了模仿和創(chuàng)新之間關系。聯(lián)名這條路確實沒錯,借助外界資深前輩的力量來提升自己是一條捷徑。但最后能否形成自己的風格卻是終局,在這一點上,華為和vivo還是想的更加清楚。

比如在和徠卡的合作結束后,華為就推出了自己的影像標準XMAGE,而vivo很早之前就在打造自己的影像風格濾鏡,甚至還打造了自己的音樂音效,其高管也表示,vivo沒有落入短期營銷主義,沒有選擇“品牌移情”的戰(zhàn)術。而是選擇“以蔡司為師”的戰(zhàn)略,在用戶導向下認認真真做研發(fā)做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和vivo的發(fā)展戰(zhàn)略還是更為清晰。

中國手機未來如何破局?

盡管各家都在努力做出自己的合作和創(chuàng)新,但不能不承認的一點是,中國手機市場甚至全球手機市場都在一個下滑和萎縮的過程中。所以如何破局也是每個品牌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單一的影像突破可能不是唯一的選擇,更多更開放的合作,可能會成為接下來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畢竟品牌聯(lián)名也不一定非要在影像方面,華為也在介入汽車領域,去做車機和手機的融合。

而vivo也在進行自己的智能生態(tài)拓展,不過更早開啟智能生態(tài)打造的小米卻顯出了疲態(tài),似乎單純的智能家居或者生態(tài)也不能帶來更多的改變。所以這個品牌的拓展空間我想還是要擴大到更多領域,讓智能手機破圈融入更多的產品之中。

在這一點上,蔡司還是最有優(yōu)勢的,因為蔡司覆蓋的領域可以說是最多也最高端的,比如醫(yī)學、天文學、半導體、眼鏡鏡片這些領域,基本都是手機廠商還沒有發(fā)力進入的領域。如果能夠借助蔡司的領域覆蓋,讓vivo手機進入更多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智能終端首選,也許能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比如目前的醫(yī)療健康領域,包括視力保護,包括在線問診,拍照診斷之類的業(yè)務都是完全可以和手機功能做整合的。比如XR領域,雖然元宇宙有些降溫,但人工智能的崛起事實上為元宇宙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而這也一定是手機作為入口的領域。

vivo品牌副總裁,兼品牌與產品戰(zhàn)略總經理賈凈東也曾表示,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通過“圖靈測試”的優(yōu)質人工智能時代的逼近,vivo將和蔡司聯(lián)合研發(fā)升級,在攝影場景、健康場景和AI混合生產力場景上醞釀更大的突破。

不過,這也只能說是對未來的一種開放式想象,在當下階段,誰能夠真正確定手機影像最終的發(fā)展方向,建立從鏡頭到算法的最終保準還是首要任務。目前這項工作,華為和vivo還是走在了前列,OPPO后續(xù)有待觀察,小米完全不同的路線可能會有其他的結果。

總體來看,中國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又到了一個瓶頸期,也可以說到了一個亟待突破的關鍵節(jié)點,能否借助外部力量加上自身的積累實現(xiàn)一個重大的突破,讓手機融入更多場景,成為真正的全場景智能終端,我想還是需要行業(yè)的共同努力和耐心積累的。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3-05-10
光學影像未來在手機,手機未來在中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影像領域非常熱鬧,除了一加和哈蘇達成了聯(lián)名合作之外,徠卡的CEO和蔡司的CEO紛紛抵達中國拜訪自己的手機影像合作伙伴小...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