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京報)高田因為安全氣囊設計缺陷變成致命的殺人工具,導致采購高田氣囊的多個汽車品牌,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大范圍召回,涉及數(shù)量高達1.2億之多。

上周,日本高田公司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其在美國的核心子公司“TK控股”也向當?shù)胤ㄔ荷暾埩似飘a保護。
安全氣囊缺陷導致大面積召回
高田在生產的氣囊中安裝了氣體推進劑,這原本是為了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氣囊能夠更快速地彈出。然而這個推進劑裝在了一個個金屬片中,真正導致問題的恰恰是這些金屬片。
2009年5月16日,美國一位18歲的女孩兒開著一輛2000年生產的本田雅閣與另一輛車相撞。氣囊展開后,女孩兒被氣囊中彈出的一個金屬片劃破頸動脈,導致女孩失血而亡。此后,高田的氣囊缺陷問題進入公眾視野。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2014年10月22日表示,由于日本高田集團供應的安全氣囊會爆裂金屬碎片的問題,對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高田氣囊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6起死亡事件和逾180起受傷事件。
據(jù)媒體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因裝配問題氣囊而被召回的缺陷汽車總量已高達1.2億輛,涉及了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
其中召回量最大的是日本品牌,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因高田氣囊的缺陷問題,本田召回了近510萬輛,豐田召回了87.7萬輛,日產召回了69.5萬輛。此外,通用、克萊斯勒、寶馬、大眾、奧迪等品牌也進行了數(shù)量不同的召回。
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業(yè)務轉手
在前期,召回產生的費用基本由汽車生產企業(yè)承擔,但是隨著高田氣囊缺陷問題浮出水面,高田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費用,同時賠償人身傷害損失。
高田的2016財年財報顯示,高田銷售額為6625億日元(約407億人民幣),虧損則高達795億日元(約48.8億人民幣)。此外,高田還要向全球主要汽車廠商賠付8.5億美元(約57.9億人民幣)。
高田一步步走向了破產。據(jù)日本媒體報道,6月26日,高田公司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同時,其在美國的核心子公司“TK控股”也向當?shù)胤ㄔ荷暾埩似飘a保護。
高田公司將以1750億日元(約105億人民幣)的價格把座椅安全帶、兒童安全座椅等業(yè)務轉讓出售給美國百利得汽車安全系統(tǒng)公司(KSS)。
作為高田競爭對手的KSS,背后的金主是中國寧波均勝電子。早前均勝電子發(fā)布公告稱,其子公司KSS意向購買日本高田,目標資產基礎交易對價預計不高于15.88億美元(約108.66億元人民幣)。
這項交易一旦成功,KSS將成為全球最大安全氣囊供應商。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