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8日,由海外華人交通協(xié)會(COTA)、清華大學、交通運輸部交通國際合作事務中心共同主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智能交通協(xié)會、清新汽車協(xié)辦,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美國交通運輸研究會(TRB)和新華網特別支持的第18屆COTA國際交通科技年會(CICTP2018)在清華大學(開幕式)和西郊賓館(主會場)隆重舉行,主題為“智能、互聯(lián)、移動”。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小明,海外華人交通協(xié)會(COTA)主席張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出席會議并致辭。
尤政在致辭指出,清華大學非常榮幸能主辦此次盛會,清華校內由汽車系牽頭、自動化系、土木系和工業(yè)工程系參與。這也是COTA組織成立以來,第一次由汽車專業(yè)的研究單位來主辦大會。因為隨著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lián)化和共享化的發(fā)生,汽車產業(yè)在發(fā)生一場巨變,同時也在引發(fā)交通出行方式的革命。清華大學汽車系牽頭成立的智能網聯(lián)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將引領國家智能網聯(lián)汽車的發(fā)展。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致辭
劉小明認為,交通運輸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領域,對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技術催生新業(yè)態(tài),新業(yè)態(tài)呼喚新治理。他呼吁大家攜手構建互聯(lián)互通、互利共贏的交通運輸合作開放合作體系,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創(chuàng)新資源,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體系建設。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小明致辭
張磊表示COTA是一個獨特的社區(qū),而且在不久的將來,COTA還將召開首次關于“交通新趨勢”的研討會,利用新技術幫助世界更好地抵達下一個目的地;建立國際專家數據庫,使得COTA社區(qū)中的人能夠更加輕松地找到所需專業(yè)知識并應用。
海外華人交通協(xié)會(COTA)主席張磊教授致辭
楊殿閣提出交通堵塞問題帶來大量不便,提升交通效率已經成為CICTP會議主要討論的議題之一。中國雖已成為世界交通領域的大國,但許多關鍵的技術我們仍然落后于一些國家。清華大學作為行業(yè)創(chuàng)新領頭羊,有著革新行業(yè)水平的責任。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教授致辭
美國工程院院士邁克爾·沃頓(Michael Walton),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偉,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龐松,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單紅軍,海外華人交通協(xié)會前任主席張瑜、現任副主席王曉坤、馬建明,美國土木工程學會交通與發(fā)展協(xié)會主席大衛(wèi)·芬恩(David Hein),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冉斌等241位嘉賓及600余普通代表出席會議。
本次年會由開幕式、6場全體大會、42場專題技術報告、8場焦點論壇、10場清華大學特邀論壇及9場特色論壇組成,共收到873份投稿論文、錄用278篇,內容涵蓋了智能互聯(lián)交通系統(tǒng)、共享經濟、交通云及大數據挖掘應用、智慧城市、車聯(lián)網技術、交通安全應急、交通能源與可持續(xù)性等交通運輸領域熱點話題和前沿主題。年會重點打造了“政府論壇”、“院長與青年學者論壇”、“交通信號控制與仿真論壇”、“新智能新交通—大數據和智能交通在滴滴”、“世界銀行交通工程論壇”、“主編見面會”等多個特色論壇。
此外,會期主辦方還向93歲高齡的當代著名汽車研究工作者余志生教授頒發(fā)了終身成就獎,并頒發(fā)了最佳論文獎20項、最佳領域編輯獎42項、CICTP卓越服務獎1項。
(責編:Autom)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