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DearAuto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中國車市沒有等到自己的“金九”,倒是德國車市如沐春風。
近日,德國機動車管理局(KBA)公布了最新的汽車銷量數據——9月份,德國共售出244,622輛新車,同比增長22.2%,今年1-9月累計銷量位2,740,158輛,同比上漲2.5%。同時,商用車(67%)和私人車(33%)的新車注冊量分別實現了23.9%和19%的雙位數同比增長。
2019年9月德國各品牌銷量(數據來源:KBA)
然而,雖然相比2018年同期,2019年是變得更好了,但與2017年相比,今年仍然不是近三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個九月,德國車市的發(fā)展壓力依然存在。
01,大部分德系品牌告捷,保時捷暴漲431%!
按品牌看,保時捷品牌在9月份出現了全場矚目的三位數增幅——當月售出2512臺新車,同比增長431.1%,整整4倍多的漲幅!
這樣的漲幅,之前基本只會出現在基數不大、進軍德國市場不久的特斯拉身上,如今居然出現在保時捷身上,不可謂不讓人驚訝。而大漲的原因,很可能和Panamera的暢銷有關——9月份,Panamera是中高級車細分市場的銷量第四名。
保時捷Panamera
不過,一剎那的光輝不能代表全部。今年以來,保時捷的累計銷量卻依然呈9.7%的同比下滑,上半年還曾躋身“德系領跌品牌”,持續(xù)的頹勢,即便是這個大眾集團中利潤最高的豪華品牌,一時間也難以消化。
除了保時捷,同屬大眾集團的奧迪當月也實現了接近1.5倍的增長,大眾同比增長96%、西雅特同比增長78.5%,整體來說,大眾集團這份9月成績單還是相當亮眼的。
雖然德系品牌在9月份基本都收獲捷報,但寶馬卻是個例外。9月份,寶馬同比下滑18.9%,所幸的是今年累計銷量還有5.4%的增長。
在進口品牌方面,本田則以118%的同比增長,在日韓系品牌中slay全場。不過無獨有偶,回望上半年,本田和保時捷一樣,也曾是日系中的領跌品牌。因此,從今年前9月的表現來看,本田依然逃不掉同比下跌22.7%的“魔咒”。
02,SUV比小型車更受歡迎,跑車銷量大漲
按車型級別細分市場看,9月份,在德國賣出的新車中,賣得最多的是緊湊型車,市占率高達21.6%,同時還伴隨著38.1%的同比大幅增長。
另一個備受熱捧的細分市場,當屬SUV。9月份,在實現20.9%的同比增長后,SUV當月市占率已達到21%,受歡迎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小型車(市占率14%)。
有趣的是,9月份,德國的跑車和越野車銷量漲幅也異常的高,其中跑車漲幅最大,達95.4%,越野車則同比上漲74.3%?;蛟S保時捷的暴漲,正是跑車在本月銷量走高的最有力助攻。
03,柴油車市占率不足3成,HEV仍是電動化主力
在汽車能源結構方面,9月份,德國共售出146,463臺汽油車,同比增長13.8%,市占率達59.9%;共售出柴油車72,519臺,同比增長23.5%,市占率達29.6%。
另一方面,替代能源乘用車(歐洲稱APV,泛指除汽油、柴油驅動以外的車型)的銷量正以2-3位數的幅度增長。其中,純電動車(BEV)9月份共售出5880臺,同比增長149.5%,市占率為2.4%;非插電式油電混動(HEV)共售出18,945臺,同比增長88.5%,市占率為7.7%;插電式混動(PHEV)共售出3573臺,同比增長51.2%,市占率為1.5%。
對比歐洲汽車協會(ACEA)公布的本年度二季度數據,德國和整個歐洲市場的“主旋律”基本一致,柴油早已不是市場的寵兒,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替代能源正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2019年二季度,HEV在歐洲汽車市場的占比達到5.1%,銷量同比增長38%,遠超其他類別的電動化車型。(來源:ACEA)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德國還是歐洲,即使面對享受高額補貼的BEV,HEV依然獨占替代能源車型鰲頭,這再一次證明,在現階段,既不改變用車方式,又能實現節(jié)能減排的HEV,還是市場自主選擇下最佳的電動化過渡方案。這一現象值得中國汽車電動化進程重視和借鑒。
文 | 鹿由器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