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零部件供應商受益、技術升級;推動動力電池市場加速洗牌
日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再傳新進展,工廠主體已全部完工,首批試裝車白車身下線,國產Model 3將在年底交付。
關于投產日期,特斯拉官方回應稱,“官方尚未發(fā)布消息,一切以官方消息為準?!毙戮﹫笥浾咭矊Υ瞬稍L特斯拉相關人士,但均表示以官方消息為準。
按照規(guī)劃,上海工廠建成后,特斯拉計劃在初始階段每周生產約3000輛Model 3,在完全投入運營后,年產量將攀升至50萬輛純電動整車。未來,上海工廠將為大中華區(qū)生產入門款Model 3以及Model Y車型。
海水 零部件技術同步提升
落戶上海后的特斯拉給予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yè)鏈不小的受益點。此前,華金證券就表示,特斯拉產量與交付量持續(xù)提升并已開始實現(xiàn)盈利,隨著美國工廠產能穩(wěn)步提升以及中國工廠后續(xù)順利投產,特斯拉產銷量與盈利能力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產業(yè)鏈相關標的有望持續(xù)受益。
一方面,特斯拉原有的供應商同步進駐上海臨港。根據(jù)特斯拉供應鏈的公開消息,Model 3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圣戈班在臨港建立了一個工廠,為臨港的特斯拉3號超級工廠供應汽車玻璃。根據(jù)公開消息,圣戈班臨港工廠將在10月中旬開始大規(guī)模量產以配合特斯拉Model 3的全面投產。
但可以想見的是,特斯拉無法完全照搬美國的供應商體系。本土的供應商具備更強的距離優(yōu)勢和成本優(yōu)勢,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服務以及充電網絡搭建等諸多配套設施都有賴于國內供應商。
據(jù)了解,目前特斯拉諸多方面選擇了國內的供應商,包括人車交互方面選擇均勝電子,空調零部件選擇三花智控,鋰電池組的供應商更是包括天齊鋰業(yè)、贛鋒鋰業(yè)、億緯鋰能、新宙邦等。
而參與特斯拉新車產業(yè)鏈的供應商得到訂單收益的同時,作為國內優(yōu)秀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帶來更大的示范效應,或將持續(xù)獲得更多優(yōu)秀客戶選擇。
火焰 刺激市場加速洗牌
據(jù)馬斯克宣稱,國產后的特斯拉將比進口車售價低三分之一左右。倘若如此,以特斯拉目前的售價來看,特斯拉Model 3的售價或將下探至30萬元以下,這將對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帶來沖擊。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國累計總銷售金額約為14.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25億元,同比增長41.8%。中國已成為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中國消費者對于特斯拉有著很強的認可度,這顯然對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沖擊明顯。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國內動力電池格局上再掀波瀾。此前,特斯拉已與韓國LG化學達成協(xié)議,特斯拉上海工廠將從LG化學采購動力電池。而LG化學總投資20億美元的電池項目于2018年落戶中國南京。項目總規(guī)劃產能為32GWh,預計2019年10月開始量產,于2023年實現(xiàn)全面達產。2019年1月,LG化學追加投資73億元人民幣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線,以應對圓柱形電池全球需求量的激增。隨著LG化學在中國布局進一步擴大,同時訂單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國內動力電池與日韓動力電池的競爭也日益顯著。
據(jù)新京報記者了解,特斯拉有意向在LG化學之外,另外尋找電池供應商,這將為國內的動力電池廠商帶來機會,前提是技術和產品實力達到特斯拉的標準。
特斯拉國產讓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受益匪淺,也為他們帶來了壓力。但即便成為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鲇魚”,市場真實反饋如何,還需等待銷量說話。數(shù)據(jù)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交付量約為9.7萬輛,但低于華爾街此前預計的9.9萬輛,也低于馬斯克定下的10萬輛目標。截至今年三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新車約25.5萬輛,而今年年內特斯拉的預定目標下限為36萬輛。距離這個“小目標”,特斯拉四季度的全球交付目標為10萬輛。
對于中國汽車行業(yè)來說,特斯拉的闖入,帶來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隨著特斯拉國產的到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刺激真正來臨,動力電池市場也將帶來真實的沖擊。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