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在過去幾年熱門的一些新經濟正在逐漸冷卻,最新呈現(xiàn)調整跡象的是新能源汽車。日前,英國知名電器公司戴森宣布取消其新能源造車計劃。而原定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舉辦的上海新能源汽車自動化技術展,因要確保參展會員的配套效果及展會規(guī)模,推遲舉辦。
新能源汽車展會遇冷主要是大量PPT式造車企業(yè)缺乏資金,而汽車產業(yè)鏈相關企業(yè)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參與活動的預算。在這背后,是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xù)15個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車則連續(xù)3個月銷量下降。
最近一個時期,新能源汽車正面臨幾重挑戰(zhàn):首先,全球性的風險投資熱開始退潮,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yè)都是跨界非汽車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汽車制造消耗大量資金,大部分企業(yè)都無法通過融資持續(xù)下去;其次,今年以來,部分新能源車企業(yè)屢遭危機,比如車輛自燃、交付延遲、裁員等,尤其是頻繁的車輛自燃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風險沖擊;其三,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在退出。
再加上中國汽車整體銷量持續(xù)放緩,最終也影響到了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9萬輛和8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9%和34.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4萬輛和6.3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6.1%和33.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7萬輛,分別同比下降44.1%和38.4%。事實上,由于傳統(tǒng)汽車限購、限號等原因,新能源汽車一直擁有調控政策紅利。
據EV-Sales統(tǒng)計,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共銷售200.1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占105.3萬輛,超過其余國家總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據全球一半的市場,相當程度上根源于中國市場的特性決定的。因為中國車市是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幼稚市場”,所謂幼稚市場,主要體現(xiàn)在首次購車的客戶規(guī)模巨大,他們沒有足夠經驗導致在首次購車時決策因素非理性化,比如看重外觀、價格、品牌等等。這導致中國眼花繚亂的車型多,換代周期更快。
新能源汽車相當程度上受益于這種市場特點。新能源乘用車車型數量從2009年的14款到2017年的1444款。企業(yè)數量從2009年的14家到2017年的216家。無疑,不管是車型數量,還是企業(yè)數量都過于龐大。因為,總會有消費者嘗試購買不同的品牌和車型。
但是,隨著中國乘用車市場首次購車群體的數量逐漸減少,市場增量主要來自“換車族”的時候,這些擁有了經驗的消費者就更注重性能、安全等因素而成為理性購車者。所以,雖然中國市場汽車銷售增速持續(xù)負增長,但從結構上看,一些品牌和車型則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而另一些沒有競爭力的品牌成為重災區(qū)。
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成熟的市場競爭時代。與此同時,中國政府2016年發(fā)布補貼新政,2019年繼續(xù)加速退出,2020年后完全退出。在此期間,提高了補貼硬性技術指標。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發(fā)展也開始由政策推動逐漸轉向市場競爭。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這其中就包括汽車行業(yè)。比如從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該政策極大刺激了外資新能源車企在華建廠的積極性。特斯拉在中國的工廠已經投入運營,歐洲老牌車企也紛紛在華投資新能源汽車。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也將重新迎來LG、三星等海外巨頭。
在消費者變得更加成熟,汽車行業(yè)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本土汽車公司必將接受殘酷的競爭考驗,現(xiàn)在的困難僅是開始。當前,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yè)按照背景分為三大陣營:傳統(tǒng)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外資品牌。從市場占有率看,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是傳統(tǒng)車企主導,外資品牌正在發(fā)力。這意味著跨界而來的互聯(lián)網造車新勢力將面臨嚴峻考驗,考慮到PPT造車的企業(yè)數量過多,可能大部分會像戴森一樣,在還沒有真正開始的時候選擇退出。
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據歐洲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中國汽車市場的千人保有量才達到102,而美國的數據已達到808。同時,汽車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yè),集中度非常高,中國數百家本土整車企業(yè)中絕大部分必然會被淘汰,這是市場規(guī)律。因此,投資者不應該盲目樂觀,相反,汽車供應鏈上的挑戰(zhàn)可能相對較低,機會更多。
(責編:林嘉興)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