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最近捷報頻傳。4月17日,睿騁2000公里無人駕駛測試完成,長安也成為中國首個實現(xiàn)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yè);4月18日長安汽車發(fā)布年報,2015年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667.71億元,同比增長26.19%,凈利潤更是同比增幅逾三成,達到99.53億元。
一時間,來自方方面面的聲音愈發(fā)響亮。其中,既有“點贊”其為國車爭光、意義深遠的聲浪,也有著對偷換無人概念和急于高調稱王的異議論調。
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與國外先進公司相比還有差距,此番路測主要是通過中央集成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
然而在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總監(jiān)陳超卓看來,單純的通過供貨商來衡量技術含量的多寡卻是不客觀的。“就好比好食材不一定能作出好菜品一樣,畢竟需要整車廠的調校整合也非一日之功。”
無人駕駛是“長安的新裝”?
日前,汽車領域的熱點非無人駕駛莫屬,而近日長安汽車再次把無人駕駛的熱度推向更高潮。
2016年4月17日,長安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歷經6天,完成了2000公里路程的道路試驗。這一超長距離的實際道路測試,也成為中國首個實現(xiàn)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yè)。
“嚴 格來說,長安作為國產自主品牌在技術上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在中國,我們還不應該對自動駕駛技術盲目過譽”,一位不愿署名的汽車工程師告訴記者,目前 量產的各種ADAS系統(tǒng)(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哪怕是國外主機廠商也是通過屈指可數(shù)的幾家供應商來設計打造。對于主機廠來說,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提出功能性 需求,并在測試后將反饋信息送交供應商再進行邏輯修改。
為此長安汽車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并不諱言,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 為長安汽車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博世在此次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fā)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感器方面,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傳感器背后的算法都是源于博 世;執(zhí)行系統(tǒng)方面,ESP(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也均由博世提供。”
有媒體稱,這次路測實際上更多的是通過選擇智力資源整合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長安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測試和中央集成。
然而在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總監(jiān)陳超卓看來,單純地通過供貨商來衡量技術含量的多寡卻是不客觀的。“就好比好食材不一定能作出好菜品一樣,畢竟需要整車廠的調校整合也非一日之功。”
“國內的無人駕駛只是初窺門徑,絕大部分還處于在研發(fā)測試階段。拿傳感器來講,還是處于空白。用無人駕駛來定義目前的測試其實并不準確也易生歧義,自動駕駛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突破方向和發(fā)力點。”陳超卓對記者表示。
自動駕駛車有望三年內量產
業(yè)內普遍認為,在新能源汽車之后,無人駕駛被認為是自主品牌又一次彎道超車機遇,然而每每看似人跡罕至的“彎道”實則早已布滿先行者的足跡。
記者了解到,中國無人駕車汽車研發(fā)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而后經歷了漫長的空窗期,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從2004年DARPA(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就舉辦了無人車挑戰(zhàn)賽。而中國直到2009年,智能汽車相關賽事才拉開帷幕。
談 到自主品牌無人駕駛技術與國外先進公司的差距,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黎予生感懷深切:“谷歌的技術非常先進,其他的幾個主機廠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資金投入也 遠勝于我們。但我認為長安作為中國的品牌,盡可能快地把我們研發(fā)的技術展示出來并推向市場,讓國內消費者早日享受這個技術,這才是我們技術人員包括車企最 期望看到和力爭要做到的。”
目前,不論是中國車企還是中國政府均已經意識到加快自動駕駛研發(fā)的緊迫性。在媒體溝通會上,長安汽車副 總裁李偉高就高調宣稱,長安計劃2018年實現(xiàn)整個技術儲備開發(fā),全部匹配結束后自動駕駛車型2019年能夠得以上市。他指出,“這段時間給大家也是加了 很大任務,預計智能化第四級的無人駕駛車型將會在2025年實現(xiàn)量產。”
記者注意到,長安此番承諾商業(yè)化車型將在2020年前上路的時間點,比此前宣布的商業(yè)普及時間整整提前了10年。無獨有偶,上汽和一汽也表示會在未來10年實現(xiàn)高度自動駕駛。
黎予生認為,不同于合資品牌只是將自動駕駛技術裝配到高端車型上,長安采用的所有的這些傳感器、執(zhí)行部件都是量產或者是接近量產的產品,具有成本低,可靠強的特點,公司是希望通過質優(yōu)價廉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動駕駛。
“根據(jù)與供應商的交流,未來兩到三年內會有成本比較低的激光雷達問世,大約價值幾百歐元,那樣就有極低的降低成本從而實現(xiàn)進行量產,讓利消費者。”黎予生對記者表示。
陳超卓也認為,自動駕駛的基本出發(fā)點就是為了更安全便民,而不是作為開發(fā)車聯(lián)網(wǎng)或其他的商業(yè)模式的噱頭。現(xiàn)在談無人駕駛還為時過早,但期間開發(fā)出的技術成果卻將助力無人駕駛的早日達成。
- 京西集團第四代MagneRide?磁流變懸架國產,磁流變元年啟航
- 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首次突破1200萬輛,連續(xù)十年居全球第一
- 煥新Model Y上線,國內車企何以應對?
- 特斯拉在美召回約23.9萬輛電動汽車,存在后視攝像頭故障
- 特朗普說上臺后要加關稅 汽車供應商在考慮生產搬遷
- 何小鵬回應特斯拉煥新 Model Y“撞臉小鵬” :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 余承東評價特斯拉煥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領先優(yōu)勢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級工廠年交付量超91.6萬輛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車官網(wǎng)無法正常訪問 顯示“系統(tǒng)維護中”
- 雷軍:小米汽車工廠已開放對外參觀預約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